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焦锑酸钙沉淀和硝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以室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人工4 ℃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叶肉细胞Ca2+和Ca2+-ATPase的动态变化。在4 ℃低温胁迫的初期(3 ~ 12 h),北海道黄杨叶肉细胞间隙和液泡内的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水平升高,但Ca2+-ATPase在细胞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有较高的活性;低温胁迫24 h,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增加的Ca2+开始回到细胞间隙和液泡中,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活性增强;在低温胁迫48 ~ 96 h,细胞内的Ca2+又回到低温胁迫前的低水平,但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仍有很高的活性。叶肉细胞内Ca2+稳态平衡和Ca2+-ATPase的活性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展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菌胁迫的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胁迫后差异表达的叶绿体蛋白。【方法】以未受轮纹病菌胁迫和受轮纹病胁迫的苹果叶片为试材,分别提取叶片叶绿体及其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技术(2-DE)结合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检测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点。【结果】叶绿体蛋白样品经双向电泳分离后,获得了背景清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得到21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按照功能划分为6类,分别为光合作用相关、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代谢相关、氨基酸合成相关、抗氧化相关及未知功能蛋白。【结论】苹果叶片受轮纹病菌侵染后,叶绿体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等多个代谢过程中的相关蛋白差异表达,应答轮纹病菌的胁迫。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北海道黄杨在甘肃庆阳市适应性及其扦插繁育技术,引进优良苗木,经6年观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适应性强、抗寒抗旱抗病虫性较为明显,略胜于冬青、丝棉木以及小叶黄杨;由于扦插温度适宜,雨量充沛,生根快,管理时期短等优势,可在秋季进行嫩枝扦插扩繁苗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明盐胁迫下枣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以较耐盐碱的‘七月鲜’枣品种的扦插苗为材料,经过临界浓度(0.60%)的钠盐(NaCl)处理,取其叶片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经ImageMaster 2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处理与对照之间总蛋白的整体分布模式非常相似,在pH 3~10和MW50~90 kD内的蛋白点分布最多,处理与对照之间量变倍数大于1.5倍的差异点有26个,其中6个蛋白受胁迫上调,20个蛋白受胁迫下调。在上调的蛋白质点中,3个点受盐胁迫诱导增加了近4倍,2个蛋白质点相对丰度增加了2倍以上,表现出强烈的盐诱导特性。说明他们可能在枣的抗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下调的蛋白质点中,2个点相对丰度降低至对照的5倍左右,表现出强烈的盐抑制特性,说明其可能是对盐胁迫比较敏感的2个蛋白质或多肽,并且在枣的抗盐性机制中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结论】在临界浓度钠盐胁迫下,枣叶片蛋白质表达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辣椒CMS型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期叶片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比较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W9A与保持系W9B花期叶片蛋白质组,发现不育系与保持系花期叶片存在蛋白质(多肽)的差异,可能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葡萄不同着色期果皮中蛋白质表达特征,以着色初期、中期和后期等3个着色时期的葡萄果皮为研究对象,运用2-DE、MALDI-TOF/TOF-MS质谱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凝胶电泳显示,果皮着色3个时期有1050个高度重复的蛋白点,差异显著的蛋白点有162个,其中108个蛋白得到鉴定,有87个蛋白映射到葡萄蛋白质组数据库中;3个时期均表达的差异蛋白有20个,且随着果皮颜色加深,差异蛋白数量呈上升趋势。(2)GO分析显示,ATP合成酶β亚基(ATPβ)极显著富集于磷酸核糖代谢过程,对着色初期果皮生理代谢的能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3)KEGG分析表明,碳代谢、生物固碳、磷酸戊糖、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在果皮着色的不同时期显著富集。(4)qRT-PCR分析显示,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VvMETK4)在果皮着色后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葡萄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对葡萄叶片中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不同等电聚集程序、不同pH胶条以及不同SDS-PAGE凝胶浓度的双向电泳效果。结果表明:葡萄叶片蛋白质使用等电聚焦程序B、pH范围为4~7的胶条和12%的SDS-PAGE凝胶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采用7 cm胶条最大可以分离出143个有效蛋白质点。  相似文献   

8.
北海道黄杨是常绿阔叶乔木优良新品种,能耐-23.9℃低温,特别适合于北方冬季寒冷、干旱的地区种植。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基质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北海道黄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旨在提高北海道黄杨扦插成活率,降低成本,对于该树种在本地区的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癌农杆菌介导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以获得转雪花莲外源凝集素(Ga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GNA)基因植株。采用根癌农杆菌(Agrrobacterium tumefaciens) ( LBA4404菌株)介导法,研究影响北海道黄杨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 = 0.6,侵染下胚轴40 min,再共培养3 d,有利于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抗性植株经PCR和DNA-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海道黄杨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对薄皮甜瓜白莎蜜1号和叶色黄化突变体9388-1叶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在双向电泳图谱上检测到比较清晰的蛋白点共1 136个;蛋白质特异性表达及3倍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分别为89个和102个,其中白莎蜜1号特异性表达的蛋白点有9个,叶色黄化突变体9388-1有80个,二者表达丰度3倍差异的蛋白点各51个;在叶色黄化突变体9388-1中表现上调的蛋白点24个,表现下调的蛋白点27个;从差异表达的蛋白点中筛选19个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出参与能量产生与转换蛋白1个、核苷酸运输与代谢蛋白2个、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蛋白8个、翻译后修饰及蛋白周转和伴侣蛋白2个、细胞骨架及细胞壁与细胞膜合成蛋白2个,其差异表达均可能与叶色黄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丝棉木嫁接北海道黄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  李安宁 《北方园艺》2007,(3):136-138
利用丝棉木嫁接北海道黄杨,改变北海道黄杨在宁夏地区露地越冬易风干、抽干的现状,提高北海道生长量和增强抗寒、抗风干能力。采用同一砧木,嫁接时间不同、接穗采取部位不同,嫁接成活率、新梢生长量、茎粗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无分枝的接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均大于分枝接穗。  相似文献   

12.
为对化学融雪剂给城市绿化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提供科学证据并进行深入认识,分析并解决与之相关的园林树木管理养护问题,研究对北方绿化常用材料大叶黄杨分批施用氯盐融雪剂,连续观察、记录其形态变化特征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氯盐融雪剂在一定浓度和时间的胁迫下,初期大叶黄杨叶片沿中脉退色,优先发生在成熟叶片上,后期逐渐使植物全株干枯、脱水,具有致死效应。测定叶片组织中SOD、CAT、MDA、游离脯氨酸含量等表明,氯盐融雪剂破坏植物机体内活性氧系统稳定,同时激发了植物的抗逆保护机制,在持续暴露下会对植株造成不可逆损伤,且生理指标变化与形态学特征变化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北海道黄杨的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生长素浓度等因子对建立茎尖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0.5 mg/L+NAA 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且在前10 d采用暗培养,之后采取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4.
采取盆栽控水法,研究多效唑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绿篱植物抗旱性影响,以期为节水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3种绿篱植物应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可不同程度的增强抗旱性。单就抗旱性而言,大叶黄杨的适宜浓度范围为1.33~9.33 g/L,最佳浓度为6.67 g/L;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适宜浓度均为1.33~4.00 g/L,最佳浓度为2.67 g/L。  相似文献   

15.
 以白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宁海白’幼果为试材,通过RT-PCR与RACE扩增,获得两个具有脱水素基因典型结构域特征的cDNA序列。其中DHN1(GenBank登录号:FJ472835)全长639 bp,编码188个氨基酸,属于Y2SK3类型;DHN2(GenBank登录号:FJ472836)全长858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属于SK3类型。用低温胁迫处理枇杷幼果,–3 ℃处理24 h后电导率明显升高,表明细胞膜开始受到破坏,–6 ℃处理24 h后电导率显著高于–3 ℃处理。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DHN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枇杷幼果中都上调表达,表明其与枇杷抗低温胁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全天中阳面栽培的极显著高于阴面栽培的,其中阴面在上午8:08左右达到全天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峰,而阳面栽培的在下午13:08达到全天最高峰;细胞间隙CO_2浓度,阴面栽培的比阳面栽培的普遍高;气孔导度日变化,阴面栽培的出现的峰值比阳面的时间要早,阴面的分别在上午8:08和下午13:08,而阳面的分别在中午12:08和下午15:08;蒸腾速率日变化阳面栽培的为双峰曲线,阴面的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不同配比的污泥基质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污泥、石楠和大叶黄杨不同部位的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石楠和大叶黄杨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基质中污泥组成的变化,石楠和大叶黄杨中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有规律变化。2种植物根、茎、叶的重金属含量中均以Zn最高,根以Cd最低,茎和叶都以As最低。大叶黄杨根中6种重金属和叶片中Zn含量均显著高于石楠。在石楠中,As的含量根茎叶;Cd和Pb呈根显著低于茎与叶;根中Cu和Cr显著高于茎与叶;茎部Zn含量显著低于根与叶。在大叶黄杨中,As和Cu的含量均呈根茎叶;Cd在根、茎、叶之间无规律性,根中Cr含量高于茎与叶;茎部Pb含量高于根与叶;叶片中Zn含量低于根与茎。2种植物根、茎、叶对Cr与As富集能力均很低,而根对Cu、茎和叶对Pb富集能力很强。大叶黄杨根对6种重金属、茎对Zn与Pb的富集能力均显著高于石楠。2种植物对Cr和As的富集能力弱,而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强;大叶黄杨富集重金属能力高于石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