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彩霞 《蔬菜》2000,(9):24-24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叫火烧病,是菜豆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来势凶猛,发展快,严重时全叶干枯,似火烧状。严重影响菜豆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为了预防菜豆细菌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从1997年起我们在烟台农校蔬菜教学基地内,对菜豆细菌性疫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有效地预防了该病的发生与流行。现简介如下: 一、症状识别 叶、茎、荚、种子等部位均可发病。 叶片发病,始于叶尖或叶缘,初呈暗褐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不规则形病斑,病部变薄、褐色、干枯,周围有黄色晕圈,干燥时…  相似文献   

2.
马登萍 《北方园艺》2010,(16):177-178
对6个丁香品种细菌性疫病抗病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丁香、紫丁香、小叶丁香3个品种对细菌性疫病的抗性均强。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应大力推广应用白丁香、紫丁香、小叶丁香3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安祖花叶片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祖花的叶片为材料,研究安祖花组织培养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条件为0.1%的升汞消毒5~6 min;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KT 0.1 mg/L+6-BA 0.05 mg/L+2.4-D 0.4 mg/L);诱导产生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3 mg/L+NAA 0.2 mg/L+KT0.05 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05 mg/L。  相似文献   

4.
应应用PCR及Nested-PCR技术检测柑橘黄龙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丁芳  易干军  王国平 《园艺学报》2004,34(6):803-806
 以采自田间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防虫隔离网室内嫁接并感染黄龙病的5 个柑橘品种叶片为材料, 以草本指示植物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as) 和木本指示植物 柑(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鉴定为基础, 采用改良的CTAB 法提取总DNA , 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PCR 与Nested-PCR 检测, 并对特异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试验证明Nested-PCR 比常规PCR 的灵敏度更高。这两种方法均可以检测出未显症的黄龙病材料, 但Nested-PCR 可以在木本指示植物嫁接后40 d 左右、草本指示植物摩擦接种1 个月左右检测到病原;而常规PCR 在木本植物嫁接后60 d 左右、草本植物摩擦接种近2 个月左右才能检测到病原。常规PCR 所能检测到的最低DNA 的量为pg 数量级; Nested-PCR 检测病原DNA 灵敏度约为常规PCR 的104 倍。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穿孔病,又叫李黑斑病,我国各桃、李产区均有发生,是桃、李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细菌.在多雨年份或台风暴雨发生频繁地区,本病常引起枯枝、落叶、烂果.主要危害桃、李、杏、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祖花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虫害防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豇豆在洋县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1600hm2,是菜农的主栽作物之一。由于全县各地常年大面积连片种植,为病原生物繁衍提供了充足的寄主。豇豆疫病与细菌性疫病是危害豇豆的主要病害,两者症状相似,但防治方法却不同。在实际生产中,菜农朋友对这两种病害容易混淆,从而错过防治适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将这两种疫病的区别及  相似文献   

8.
以枇杷、茄子和水杉等45种植物的健康叶片或茎中分离得到的80株植物内生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这些菌株对病原菌树生黄单胞菌核桃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的影响,以期为核桃细菌性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得到5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分别是PPE17-18、QCE17-2、QZYE-41、QZJ-42和SSE17-24。其中菌株QZYE-41抑菌能力最强,PPE17-18和SSE17-24的抑菌能力较弱,5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通过16S rDNA和gyrB基因测序分析,结合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测试,初步确定QZYE-41和SSE17-2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PE17-18和QZJ-42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QCE17-2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该研究为核桃细菌性疫病的生物防治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潜在生物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豇豆疫病主要危害茎蔓、叶和豆荚。茎蔓发病多发生在节部,初呈水渍状,无明显边缘,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病部缢缩,表皮变褐色,病茎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死亡。叶片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可蔓延至整个叶片,表面着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引起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变淡褐色,叶片干枯。豆荚上发病后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边缘不明显,后期病部软化,表面产生白霉。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常会造成很大损失,是栽培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细菌性病害可发生于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等各类食用菌中。介绍了主栽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的研究进展,综述主要食用菌细菌性病害种类、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钊  储丽红  赵凯  彭佳佳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园艺学报》2013,40(8):1600-1599
 根据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RAPD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羧基化磁珠的结合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建立和优化了免疫磁性分离–PCR体系,对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进行早期检测。结果表明:1 mg磁珠对多克隆抗体最大吸附值为0.268 mg,进行免疫磁性捕获时免疫磁珠的最佳浓度是0.566 ~ 0.741 mg ?mL-1。免疫磁性分离–PCR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抑制物质,对X.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 ~ 100 cfu ?mL-1,比常规PCR检测灵敏至少100倍。  相似文献   

12.
选用21种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对番茄疮痂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2 %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性粉剂(SP)、50 %二氯异氰尿酸钠SP和90 %新植霉素SP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毒力作用,且其EC50值分别为35 582、925 186、1 948 mg?L-1;一定浓度比的72 %农用高效链霉素SP与90 %新植霉素SP、50 %二氯异氰尿酸钠SP与90 %新植霉素SP对病原菌的毒力有增效作用,而50%二氯异氰尿酸钠SP与72 %农用高效链霉素SP组合对病原菌的毒力则表现为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防治番茄疮痴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番茄疮痂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检测了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性农药康地蕾得、新植霉素防治效果达83.36%~96.70%.0.2%~0.5%波尔多液抑菌圈半径2.36~3.72mm,防治效果达83.36%~100%.  相似文献   

14.
红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PCR 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 和ITS4 扩增红掌根腐病菌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 比较,设计了1 对红掌根腐病菌的特异引物SF1/SR2,对30 个红掌根腐病病原菌、8 种其它真菌和2 种 细菌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结果表明,只有红掌根腐病菌获得572 bp 的特异带。使用引物SF1/SR2 对华丽腐霉进行PCR 扩增,其检测灵敏度在DNA 水平上可达1 pg。运用设计的引物从红掌根腐病菌基 因组DNA 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红掌植株中扩增到572 bp 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对红掌根腐病菌的快 速可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红掌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震寰  唐霄铧  白为  卓明  孙婷 《北方园艺》2010,(17):109-111
试验初步探索了5种不同类型的肥料施用对红掌苗期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红掌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处理D对红掌苗期生长的叶片数、株高、最大叶片叶长及最大叶片叶宽4个指标综合效果最佳,处理E、C次之,处理B和A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6.
红掌炭疽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DNA2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州、南京和扬州等地红掌病株上分离的炭疽菌中存在形态差异明显的两个群体。各选取两个代表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寄主范围鉴定及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红掌炭疽病病株上有两种致病菌:胶孢炭疽和毁灭炭疽,后者导致红掌炭疽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陈超  王桂兰  邸智勇 《园艺学报》2008,35(10):1484-1490
以红掌叶片诱导出的4类愈伤组织和气生根根段诱导的再生团块为试材,研究糖和蛋白质在愈伤组织衰老与再生团块发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经石蜡切片PAS和汞溴酚兰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糖主要以颗粒状存在于愈伤组织细胞中,并有明显的围绕核的现象,蛋白质主要集中于细胞核及其周围。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在黄绿愈伤组织中有明显的从外向内减少的梯度变化;深绿愈伤组织中梯度不太明显。糖在金黄色愈伤组织中含量很低,没有梯度;在褐色愈伤组织中散乱分布。蛋白质含量变化在金黄色愈伤组织中由外层细胞向内层细胞有一定的梯度但不明显;在褐色愈伤组织中没有梯度。刚形成的再生团块的糖和蛋白质含量在由外向内的细胞中有明显的梯度变化,在再生团块膨大生长过程中两者含量少,没有梯度变化。分化期再生团块中的糖主要集中在分裂旺盛的分生细胞团和维管组织周围,蛋白质则集中于分生细胞团的细胞中。在各类愈伤组织和再生团块中均出现各种特化细胞。糖的含量及其梯度变化是愈伤组织和再生团块分化的重要内在条件,蛋白质含量以及核形态是否完整是愈伤组织和再生团块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红掌品种在组培生产上的差异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利桑那"、"阿拉巴马"、"粉冠军"3个红掌品种根茎、叶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比较了3个品种的外植体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差异表现。结果表明:根茎诱导无菌芽成功率为86.9~90.0%,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成功率为80%~84%,叶柄诱导愈伤组织成功率为64%~68%,根茎一般较难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红掌增殖继代的增殖倍率不同,"粉冠军"最高为6.8,其次为"亚利桑那"5.8,"阿拉巴马"为3.8。红掌的生根较易,不同品种的红掌生根率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 盆花品种无菌苗叶片、叶柄、根段为外植体, 对花烛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花烛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结果表明, 花烛叶片较其他外植体更适宜体细胞胚的诱导; 胚性愈伤组织及胚性结构诱导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 + 2, 4-D 2.0~3.0 mg·L - 1 + KT 0.5 mg·L - 1 +蔗糖2% +葡萄糖1% , pH 5.5, 暗培养40 d, 诱导率可达90.3%; 体胚发育适宜培养基为改良MS + 6-BA 0.5 mg·L - 1 +蔗糖3% , 光强20 μmol·m -2 · s-1 , 培养20 d后体胚萌发率达6219%; 萌发的体胚在发育培养基上继续培养30 d后均能发育成完整植株。对不同阶段培养材料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了花烛体胚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0.
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红掌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易发生褐变,严重阻碍了红掌组织培养的正常进行。现以红掌‘红粉佳人’(Anthuriumandraeanum cv.Sonate)品种为试材,取健康植株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吸附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叶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碳AC)以及不同培养基硬度的防褐化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硬度为5 g/L琼脂的MS培养基,并添加6-BA1.0 mg/L+2,4-D0.2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2%可有效控制褐变并获得较高的愈伤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