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安祖花叶片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祖花的叶片为材料,研究安祖花组织培养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条件为0.1%的升汞消毒5~6 min;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KT 0.1 mg/L+6-BA 0.05 mg/L+2.4-D 0.4 mg/L);诱导产生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 0.3 mg/L+NAA 0.2 mg/L+KT0.05 mg/L;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05 mg/L。  相似文献   

2.
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 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 ℃,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 μmol ? 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 ? μL-1。  相似文献   

3.
<正>1主要病虫害基本情况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菌核病。虫害有:蚜虫、温室白粉虱、斑潜蝇等。2主要病虫发生特点春季多阴雨,大棚和春播露地黄瓜易流行霜霉病、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干旱少雨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雨过天晴且高温,枯萎病发生重;夏季高温多雨疫病,炭疽病容易大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钊  储丽红  赵凯  彭佳佳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园艺学报》2013,40(8):1600-1599
 根据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RAPD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羧基化磁珠的结合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建立和优化了免疫磁性分离–PCR体系,对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进行早期检测。结果表明:1 mg磁珠对多克隆抗体最大吸附值为0.268 mg,进行免疫磁性捕获时免疫磁珠的最佳浓度是0.566 ~ 0.741 mg ?mL-1。免疫磁性分离–PCR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抑制物质,对X.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 ~ 100 cfu ?mL-1,比常规PCR检测灵敏至少100倍。  相似文献   

5.
<正>1主要病虫害主要病害: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菌核病。主要虫害:蚜虫、温室白粉虱、斑潜蝇等。2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春季多阴雨,大棚和春播露地黄瓜易流行霜霉病、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干旱少雨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雨过天晴且高温,枯萎病发生重;夏季高温多雨疫病、炭疽病容易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夏春华  蔡世英 《园艺学报》2004,31(3):343-346
 以安祖花(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为试材,探讨了环境条件对佛焰苞花青苷含量的影响及弱光下Ca2+ 、GA3,处理改善花朵品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不足是导致花青苷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5.4 mmol·L-1 的CaCl2、1.16 mmol·L-1 的GA3,单独及复合处理均能有效地提高弱光下安祖花佛焰苞花青苷含量与花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钙调蛋白、RNA及蛋白质等的不同抑制剂处理,发现抑制剂均可抑制安祖花离体花梗CaM含量与PAL活性,讨论了Ca2+ 、GA3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马登萍 《北方园艺》2010,(16):177-178
对6个丁香品种细菌性疫病抗病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丁香、紫丁香、小叶丁香3个品种对细菌性疫病的抗性均强。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应大力推广应用白丁香、紫丁香、小叶丁香3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从番茄病果上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16S rDNA
序列测定,鉴定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Okabe)Young,Dye et Wilkie。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已鉴定菌株及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均扩增出530 bp 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印证
了可利用特异性引物MM5F/MM5R 对分离菌株或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 扩增以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  相似文献   

9.
 平菇细菌性褐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平菇生产的病害,早期监测和防治是关键。采用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t-1A)/(Pt-1D1),通过扩增条件优化,建立了该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及富集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完成了该菌在平菇表层的动态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检测范围为102 ~ 109 cfu ? mL-1,在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后,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100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富集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在病害症状未显现之前检测到病原菌,为平菇细菌性褐斑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奠定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芸豆细菌性疫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芸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芸豆细菌性疫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总结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用21种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对番茄疮痂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2 %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性粉剂(SP)、50 %二氯异氰尿酸钠SP和90 %新植霉素SP对病原菌有明显的毒力作用,且其EC50值分别为35 582、925 186、1 948 mg?L-1;一定浓度比的72 %农用高效链霉素SP与90 %新植霉素SP、50 %二氯异氰尿酸钠SP与90 %新植霉素SP对病原菌的毒力有增效作用,而50%二氯异氰尿酸钠SP与72 %农用高效链霉素SP组合对病原菌的毒力则表现为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防治番茄疮痴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番茄疮痂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检测了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植物性农药康地蕾得、新植霉素防治效果达83.36%~96.70%.0.2%~0.5%波尔多液抑菌圈半径2.36~3.72mm,防治效果达83.36%~100%.  相似文献   

13.
新疆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春  金潜 《中国蔬菜》1997,1(4):2-0
1993~1995年对新疆石河子、玛纳斯等地的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进行了调查,分离出致病菌株9个,经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学及SDS-PAGE电泳图谱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油菜黄单胞菌疮斑致病变种即Xanthomonascampestrispv.vesicatoria(Doidge)Dye。  相似文献   

14.
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杧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本试验对海南19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测定了其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杧果古铜色叶、淡绿色叶和深绿色叶3种叶龄叶片中,古铜色叶最抗病,病害在同一叶龄叶片上的潜育期长短在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有差异,但大部分的潜育期为6 d左右;其次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越杧较感病;封顺无核杧、金穗杧、四季杧、红杧、粤西1号、紫花杧、生紫杧、马切杧、台农、爱文杧、热杧和凯特中等抗病;香蕉杧、米杧、龙井、大白玉、红象牙杧和桂香较抗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穿孔病可导致李树叶片大量脱落,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研究发现,病害的初侵染源来自枝干病斑,生长季节枝、叶、果互相交叉传染.种植感病品种、树势强旺、雨日多、雨量大为该病的流行因素.选用抗病品种、消除初侵染源、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用药控制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用PCR法扩增位于柑橘溃疡病菌致病基因pthA C-末端的3个核定位信号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经双酶切及核酸序列测定重组质粒(PthA-NLS),其序列与GenBank中pthA的相关序列有99.9%的同一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诱导了重组多肽的表达,并用Ni2+-NTA纯化柱得到了48kD的纯化重组多肽。把重组多肽注入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可特异地结合重组多肽,亦可识别溃疡病菌PthA天然蛋白,获得的抗血清可以用于柑橘溃疡病的检测。利用抗血清与溃疡病菌混合接种离体冰糖橙叶片,发现抗血清能推迟溃疡病菌的致病过程,且病斑比对照小,但未能达到抗病的程度。pthA基因末端核定位信号序列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pthA的致病机理和研发溃疡病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甜菜的共生关系,收集甜菜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甜菜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AM真菌抱子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甜菜根际土壤AM真菌侵染甜菜根系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出甜菜根围土壤中具有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应用Nested—PCR技术从甜菜根内检测到了G.mosseae,表明G.mosseae侵染甜菜根系。  相似文献   

18.
以从大白菜温敏雄性育性转化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分析中获得的EST-58为标签,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对其进行延伸,并对电子克隆的结果进行RT-PCR验证,结果表明:电子克隆到1个由1197bp核苷酸组成的序列,该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蛋白为292个氨基酸。经RT-PCR扩增,连续样品间EST-58表达的带型变化趋势与cDNA-AFLP的差异显示情况一致,且RT-PCR获得的序列与电子克隆的序列一致性达98%。用该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X同源性分析,确定该序列为大白菜的XET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EU5794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