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灌溉水稻 (irrigatedrice)是国际水稻遗传评价网的一个综合部分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组织实施。其目的是交流育种材料 (品种 ) ,并能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对供试的水稻材料 (品种 )进行初步的评价。我们承担了第 2 8届国际灌溉稻在福建的种植研究 ,对在福建的种植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评价意见 ,可望为育种者及有关部门的利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观察圃的材料组成由 13个国家和 4个国际研究中心提供 85个遗传多样性的水稻品种 (材料 )及 3个国际对照种。3个国际对照种 :类  别    名  称非常早熟    IR…  相似文献   

2.
热带水稻品种产量潜力限制与“超级水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1994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召开的会议上通报了该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水稻”,其产量在热带旱季可达12.5吨/公顷,这引起了世界各产稻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1981年经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水稻改良计划培育的一种改良抗寒水稻品系由印度尼西亚农业部作为一种商品性品种投放生产(见表)。这个新栽培种命名为Batang Agam,是197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从SirandahMerah与IR2153-159-1-4杂交组合中经筛选而获得的并编号为IR7712。其F_2种子送往印度尼西亚的苏卡拉米和西洼冷(Ciwalen)试验站,在1975-1976年雨季期间以大量群体种植(编号为B29686)。筛选出的后代经提高与测试直到1981年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政府种子局又命名3个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杂交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并在菲国本上首先推广。 IR58选自IR28/广场矮//IR 36的杂交后代,其株系代号为IR9752-71-3-2。该品种在菲国的生态条件下,全生育期100天,高抗东戈罗病和稻瘟病,且抗褐飞虱生物型I和Ⅱ,其稻米蒸煮食味与IR36相似。在吕宋(Luzou)和威沙亚士己为稻农所使用。该品种引进我所进行试种观察后,具有矮秆、分蘖力强,早熟的特点,1983年5月1日播种,5月15日移栽,6月20日抽穗,第二次于6月23日播种,9月13日齐穗。其株形特征与以往IR编号的品种有较大不同。 IR60是从IR4432-53-33/PTB33  相似文献   

5.
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 (InternationalRiceCongress2002)将于2002年9月16~20日在北京召开。该大会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 ,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是世界上首届针对水稻这一最重要农作物的综合性的大型会议。国际水稻大会的召开将为各国科学家开展水稻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最好的平台和机会。国际水稻大会的主题是 :“科技创新、注重成效、改善生活 (Inn…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水稻所举行 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与1992年国际水稻研究会,于1992年4月21日至25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同时举行。有来自18个国家的8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14篇有关育种、生物技术、制种、农艺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和14个国家的研究现状报告。中国、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还分别提交了有关杂交水稻的国际合作报告。 会上有29位代表作了报告,袁隆平教授着重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增产潜力,认为三系法籼稻品种间杂交可比常规品种增产15%,两系法比三系法可增产5~10%,籼粳亚种间杂…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7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启动项目建设,从5月到7月,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来自国际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联酋和中国等五名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测产专家组对首批成熟的品种进行了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 t/hm~2的平均产量(来自2014年FAO统计数据)。这标志着袁隆平"海水稻"团队  相似文献   

8.
<正> 国际水稻研究所,既是国际水稻研究机构又是国际水稻情报中心。 1983年出版发行了《1951—1960年国际水稻文献目录》,以后每年都出版补充版,该目录是世界上包括水稻文献最多的刊物。从1951年至1983年收录的文献达到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 9月 1 6日~ 2 0日 ,2 0 0 2年国际水稻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主持开幕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出席并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国际水稻研究所理事会主席坎巴女士等 1 2 0 0多名中外科学家及代表。国际水稻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同主办。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影响、繁荣”,目的是推动水稻生产能够持续得到亚洲和国际社会的重视 ,推动国际社会继续关注现有的贫困稻农和消费者 ,推动水稻的二次绿…  相似文献   

10.
一、水稻高产抗瘟育种状况日本于80年代初制订了一个水稻超高产育种“逆7.5.3计划”,旨在用15年时间(1995年前)使水稻新品种亩产量比主栽种提高50%。到1988年育成“中国91号”、“中国96号“和”北陆125号”等品种、增产幅度10~20%,看来,这个计划的实现有一定困难。南朝鲜曾经以粳稻品种与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籼稻品种杂交,育成了”统一型”品种。这些品种的穗粒数超过粳稻品种一倍以上,而且收获指数高,比当时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推广面积曾达到全国稻作面积的75%。后来,由于稻温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0月在长沙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议筹办的《国际杂交水稻通讯》(下简称《通讯》)已经问世。这份英文出版物为季刊,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经费和负责出版。首期于1987年3月发行。 《通讯》的宗旨在于促进世界范围内有关杂交水稻方面的信息交流,报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的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杂交水稻重要出版物的摘要;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新动态;世界各地杂交水稻育种家选育的新三系、新组合报导与介绍;以及其它与杂交稻有关的内容。 《通讯》编委会成员有8人。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史密斯先生任主编,费马尼博士任技术编辑。…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中后期,在南亚、东南亚、东亚和南太平洋群岛等地,褐稻虱(BPH)Nilaqar-Vata Lugens(Stal)虫口猛增,上升为水稻的主要害虫。它不仅直接为害水稻,而且是水稻草丛矮缩病毒的传播媒介。伴随着褐稻虱的猖獗,水稻草丛矮缩病大流行,加重了对水稻生产的威协。据197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召开有关科学家座谈会保守的估计,上述地区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印尼、菲律宾、日本、南朝鲜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等,由于褐稻虱猖獗和水稻草丛矮缩病的流行,造成稻谷损失  相似文献   

13.
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于1989年开始的水稻新株型品种选育、至1993年底,已推出11个水稻新株型品系,井于1994年底通报了水稻新株型品系(即媒介广泛报道的“超级水稻”)的产量潜力。我们根据这些品系的特性和表现及我国水稻生态环境,选择并取得了其中9个品系的少量种子,于199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观察了其一些特性(由于这些新株型品系种子数量有限,未能比较其与我国推广品种的产量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稻作原理与实践》系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农艺系主任德·达塔博士(Dr.De Datta)根据其在国际水稻所17年的工作以及他人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本书结合世界稻作生产实践,全面地阐述了稻作的原理。内容包括世界水稻概况,气候环境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稻作地理分布和土壤,稻田土壤淹水后的化学变化,水稻植株的形态、生长和发育,品种选育,稻作栽培制度,稻田整地,水的利用和稻作水分管理,稻作的矿质营养与肥料管理,水稻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水稻产后加工技术以及现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的改进筛选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鉴定水稻抗褐稻虱的改良苗期集团筛选法(MSST),该方法可有效地鉴别中抗品种,同时可在室内进行,用虫量邵,方法简便。采用MSST方法对国际水稻研究所收集保存的部分水稻种质进行了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6.
前言日本从一九八一年起,计划用十五年时间育成比现有品种增产50%的超高产水稻品种。最初三年要求产量增产10%,到第八年要求增产30%,至一九九五年新育成品种比现有的增产50%。一九八一年育成的“中国91号”平均增产10%以上。国际水稻研究所曾立足于选育适应热带、亚热带,也能适应温带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品种。从IR8直到刚投放不久的IR64,可作为杂交水稻的恢复系,却难以直接适应中国的生态条件,在大面积生产上发挥效果,即使IR36,也只能适应热带和亚热带低产区,难以直接在福建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抗病虫性研究和利用,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也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利用抗性强的水稻良种,不但可少用或不用农药,获得高产稳产,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自然平衡。近年来国内外抗性育种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多抗性的育种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IR36多抗品种在第三世界稻区推广了1100万公顷,每年为稻农争得了15亿美元的纯收入。实践证明,为了保证稻谷产量稳步上升,不断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要求,必须培育高产、多抗、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为此,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水稻品种资源和杂交后代抗病(虫),鉴定、筛选技术。本文收集国内外对水稻主要病虫的抗性鉴定筛选方法结合研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编写而成,供有关科技工作者参考。由于水平有限,时间匆促,遗漏和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优质水稻恢复系测67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679是广西大学农学院用合浦普通野生稻与恢复系IR661、IR2061复合杂交(IR661∥IR2061/合浦野生稻)于2000年育成的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米质优,同时具有合浦野生稻抗寒性强的特性。用测679组配的杂交稻组合中优679(中9A/测679)、博优679(博A/测679)和优Ⅰ679(优ⅠA/测679)已先后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韩永松 《作物研究》1989,3(1):11-13
早熟性是水稻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每亩日产量5~6公斤的超高产育种计划,不仅要把理想株型同旺盛的生理功能相结合,还要有特定遗传背景的早熟基因资源。 美国水稻早熟育种一般以Belle Patna和Blue Belle为早源;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大多以TKM6及由TKM6/T(N)后代选育的IR747B2—6为早源。我国矮杆早籼的早热性主要来源于南特号及其衍生品种(顾铭洪等,1986)。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26年我国应用有性杂交方法进行水稻育种,也称为常规育种,对我国稻作生产,做了巨大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常规育种依然是获得高产、优质、抗性好的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常规育种中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使常规育种再登新台阶,创造更多、更好的新品种。一、水稻常规育种的历史作用与展望在国外,水稻育种获得显著成绩的有国际水稻研究所(以下称IRRI)、日本等一些国家的科研机构。IRRI在六十年代育出IR8的基础上,开展多抗性育种,注意抗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