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的耕地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显得尤为快速,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珍贵,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显得更加重要。研究区域为福建省漳州市,利用遥感影像、DEM数据、土壤数据得到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水利因素为耕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土地评价纲要》将漳州市耕地适宜性结果分为高度适宜、一般适宜、条件适宜以及不适宜4个等级。研究表明,漳州市耕地高度适宜区分布在漳州市中东部地区,面积为1 267. 65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11. 20%;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南部地区,面积为884. 02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7. 81%;条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北部以及部分沿海地区,面积为3 123. 36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27. 6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西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部沿海地区,面积为6 043. 41 km~2,占漳州市总面积的53. 39%。  相似文献   

3.
借助遥感调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以旱地为主,占比为61.50%,水田为38.50%。从空间分布看,重庆市耕地和水田多分布在西部和中部,东部较少。从时间演变特征上看,1997—2010年重庆市耕地面积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减幅达到29.92%,其中旱地减少了33.05%,水田减少了24.25%。同时,林地面积增加明显,由29 580.1 km~2增至44 834.5 km~2,增幅为51.57%。耕地成为林地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转为林地的面积占转入林地总面积的86.45%。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现状与治理成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山东省11个地级市40个县的盐碱地分布面积以及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盐碱地广泛分布,可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两种类型,总面积为5 926.73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营、滨州、潍坊和德州市。其中轻度盐碱地2 655.07 km~2,占44.80%,中度盐碱地1 718.13 km~2,占28.99%,而重度盐碱地面积达1 553.53 km~2,占26.21%。全省盐碱耕地3 863.80 km~2,盐碱荒地2 062.93 km~2,盐碱地利用率高达65.19%。除东营市河口区外,山东省各县市盐碱地改良利用率普遍较高,2000—2010年间山东省累计投入31.80亿元,治理改良盐碱地2 532.67 k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2.39×10~4t。本研究还对山东省较成熟的盐碱改良模式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可为今后盐碱地改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缓解人地矛盾所造成的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耕地资源占补不平衡等问题,通过科学预测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为缓解后备资源不清的矛盾和合理保护生态途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解译遥感图像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DEM数据处理得到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基础数据,通过栅格数据的复合分析得到湘西州可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地资源分布与数量。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湘西州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级情况。【结果】湘西州可开发低丘缓坡地总面积为1 022.32 km~2,占总面积的6.61%。评价得到高、中、低和极低潜力区,面积分别为315.44、624.89、962.14和43.62 km~2。综合低丘缓坡地研究和土地开发潜力评价结果,湘西州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地区集中在东北和东南地区。【结论】优先开发高潜力区,异地占补以优补优,是实现耕地资源占补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RS的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构建了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及用多因子进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29176.56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9.09%;不宜耕地为20198.18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40.91%.宜耕地中,一等地(A1)为865.14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2.97%;二等地(A2)为3 675.37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12.60%;三等地(A3)为24636.05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84.43%.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实时监测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的补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太原市市区及其边缘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Erdas及ArcGIS软件,采用1980、1990、2000及2010年的太原遥感图像数据,结合1∶10万土地利用图研究了太原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并着重分析了市区建筑用地的扩展情况。首先经过诸项处理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和空间分析工具得出不同时期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建筑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以及扩展的弹性系数。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所研究区域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98.06%,水体和未利用土地相对很少,仅占1.94%;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都有所减少,而水域和建筑用地的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尤以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筑用地面积的增加最为显著,其减少面积和增加面积分别为22.68km~2和27.24km~2。  相似文献   

8.
<正> 我市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地处荆山山系秦巴走廊,坡耕地面积大。为了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正在组织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最近,我们到三县的部分乡镇、村组就坡耕地现状和退耕还林的有关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1 三县坡耕地现状 三县版图面积为9616.94km~2,其中山地约7533km~2,占版图总面积的78%。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是三县山地的基本特征。其坡耕地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积大,分布广。从土地资源详查结果看,三县共有6°以上的坡耕地10.73万hm~2占三县耕地总面积的69%,其中保康县坡耕地面积占该县耕地  相似文献   

9.
为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地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垦土地占96.89%,其中,其他草地占76.39%,裸地占12.87%;可复垦土地仅占3.11%。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集中分布于川南地区,川东和川西分布较少;可开垦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与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一致,可复垦土地多分布于四川盆地。海拔高程、平整系数、地貌类型、耕地面积及城镇化率等因素是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85年至1992年八年的全区土地资源调查,查清了西藏现有农耕地45.4万公顷(680.57)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其中上等耕地16万公顷(240.89万亩),中等耕地16.4万公顷(246.6万亩),下等耕地12.9万公顷(193.08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5.4%、36.24%、28.36%,在680.57万亩耕地中有18万公顷(270万亩),地势平坦较大面积连片,分布在海拔3000至3700米的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流域,水资源、光资源条件都比较充足,也是西藏主要高产的产粮地区,对西藏农业生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部分耕地没有全部利用好,每年只种一季粮食作物,水热光田资源还有较多的剩余,根据我们近十年的研究,建议在这部分农区搞套、复种,实行一年两收技术研究,提高一个种植指数,即在稳粮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又生物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生产能力,藏粮于田,为走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和政县地处甘肃省临夏州南部,全县总面积960km~2,总耕地23.17万亩,总人口1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1万人,占总人口的94.8%,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0.5万人,占总人口的48.5%,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弱县、财政穷县和工业小县。怎样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关键所在。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县上逐步认识到,农村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伊川县土地资源和耕地土壤养分的特点,利用伊川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3565个.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耕层养分3个方面10个影响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法模型计算综合分值,按一定规则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伊川县1级农用地面积为3 215.7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7%;2级耕地面积8 296.1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3.35%;3级耕地面积26 624.8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84%;4级耕地面积22 668.4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6.48%;5级耕地面积1 340.2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在此基础上提出伊川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官山是我所和桃源基地县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的基点大队。土地总面积为5363.6亩,其中耕地232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4%;丘陵地250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7%;其他如水面、居民点和道路等用地约531.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耕地中,水田有1990.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内荒漠化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1)保护区荒漠化土地表现为风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两种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为383 692.68 hm~2,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30%.2)保护区荒漠化程度较重,以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5.20%;两种荒漠化类型发生的荒漠化程度不同,风蚀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为主,占风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5.59%,而盐渍化荒漠化发生的程度相对较轻,以中度荒漠化为主,占盐渍化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3.31%.3)保护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有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占保护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9.56%,且以风蚀荒漠化为主,面积达343 558.65 h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荒漠化的程度不同,林地和耕地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分别占林地和耕地荒漠化面积的43.01%和87.42%,草地以重度为主,占草地荒漠化面积的63.20%,未利用地以极重度为主,占未利用地荒漠化面积的89.28%.【结论】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单一以风蚀为主,荒漠化发生程度较重,以极重度和重度为主,且主要存在未利用地中,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封育保护减少人为破坏是遏制保护区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130户移民进行搬迁前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利用方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有使用权且可产生经济效益的土地在移民后面积减幅达95%且土地结构发生变化;以耕地、荒草地为主变更为以耕地、蔬菜大棚、养殖用地为主,耕地类型中水田和水浇地的比例提升42%;在迁出地被征占用的土地面积占迁出地总面积的38%,且其土地利用方式多由耕地和荒草地变为退耕还林还草地。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图像分类、叠加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伊犁河谷2000-2010年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10年间,伊犁河谷耕地面积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不断减少,各类用地变化区域主要沿伊犁河谷分布;②2000-2005年5年间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较大,变化区域占土地总面积的1.36%,其中变化最大的为耕地,其次是草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变化区域位于伊犁河与特克斯河交汇的新源县卡拉布拉乡;③2005-2010年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较2000-2005年5年小,变化区域占总面积的0.41%,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其次为草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变化区域位于特克斯河沿岸及伊犁河上游.2000-2010年10年土地利用由0.2436%下降到0.0374%,变化趋势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评价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高寒草地面积达7707.53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4.90%,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以昌都地区丁青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据此提出了改革草地使用制度、实施草地生态建设、实现草地法制化管理和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实现西藏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18.
正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带,总面积1472 km2,其中,山地占13.9%、丘陵占14.7%、岗地占30.6%、平原占40.8%。全市总耕地面积8.4万hm2,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市。我们采用"分布方位—地貌—主要土壤亚类或土属—改良利用方向"的分区方法,将禹州市耕地资源利用划分为6个类型区,同时对各耕地资源利用区农作物种植进行布局,进一步充实调整特色农作物品种范围和优势区域,形成生态适宜、集中连片、品质优良、风味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土地潜力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土地潜力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广东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划分出:耕地的面积为2844254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29%,其中限制因素明显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7.45%,非耕地资源所占的比例很大,约为81%。因而,要求在农业持续利用中针对其主要限制因素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发发挥广东省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平山县南甸镇地处南甸河流域中部,地貌属典型丘陵区。全镇土地总面积63.46km^2,其中耕地面积2573.73hm^2。在耕地中水浇地面积占55.06%,旱耕地面积占44.94%。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2764.33hm^2,总产1.69万t。但是,在耕地资源利用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