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卵裂球培养是进行胚胎克隆的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多个卵裂球培养或单个卵裂球培养,虽然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以单个卵裂球的无透明带培养最具实用价值。目前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培养的卵裂球发育成功率不高,克隆胚胎的再克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主设计2对引物,提取已知性别小鼠肝细胞DNA,扩增雄性小鼠特有的Sry基因及雌、雄小鼠共有的ZFX基因,建立双重PCR性别鉴定方法.提取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单卵裂球、双卵裂球DNA,分别进行双重PCR性别鉴定,选择出早期8细胞胚胎的适宜模板量;将已测性别的8细胞胚胎按照雌、雄性别分开培养,观察统计雌、雄8细胞胚胎发育至囊胚的比率.试验结果显示,与单个卵裂球DNA模板量相比,双卵裂球的模板量检出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显著(75.00%Vs 93.33%,P<0.05);经过性别鉴定的雄性8细胞胚胎比雌性8细胞胚胎发育至囊胚的比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显著(53.33%Vs 33.33%,P<0.05).结果表明,采用双重PCR性别鉴定方法,以双卵裂球的DNA量为模板能够有效的对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进行性别鉴定;雄性胚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比雌性胚胎具有更好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了小鼠着床前胚胎(4-细胞、8-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不同发育阶段(早、中、晚)S期和M期卵裂球的比率,并研究了低温(4℃)对小鼠胚胎发育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早期和中期4-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较高,分别是75%、92%,没有M期卵裂球,晚期4-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较低(30%),M期卵裂球比率为11%;早期和中期8-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仍很高,分别是73%、80%,M期卵裂球分别为0、2.5%,晚期8-细胞胚胎S期卵裂球比率增至64%,M期卵裂球减少至9%;早、中、晚期桑葚胚的S期卵裂球比率分别是77%、72%和79%,M期卵裂球的比率分别是5%、3%和3%;早、中、晚期囊胚的S期卵裂球比率分别是78%、74%和77%,M期卵裂球的比率分别是4%、3%和4%。4℃的低温对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和DNA合成都没有明显影响;4-细胞、8-细胞胚胎和桑葚胚经低温处理及培养后其囊胚形成率和平均卵裂球数分别是62%和(26±6)个、54%和(25±7)个、87%和(34±8)个;4-细胞、8-细胞胚胎、桑葚胚和囊胚经低温处理后S期卵裂球比率分别是97%、77%、70%和74%。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合嵌合法初步建立一套黄牛和水牛种间嵌合的程序与方法。聚合嵌合法采用链酶蛋白酶消化透明带或用机械剥离法去除透明带,然后在含有100 μg/ml PHA的培养液中聚合形成嵌合胚。结果发现, 8-细胞黄牛胚胎聚合水牛桑椹胚与黄牛囊胚聚合水牛桑椹胚相比,聚合胚存活率和囊胚发育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显微手术法分离黄牛和水牛8-细胞胚胎卵裂球进行聚合,聚合率为92.3%,囊胚发育率为58.3%,与用0.25%链酶蛋白酶分离胚胎卵裂球进行胚胎聚合的聚合率(86.7%)和囊胚发育率(46.2%)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①水牛和黄牛胚胎通过卵裂球聚合获得的种间嵌合胚胎能继续发育;②胚胎聚合前的发育阶段对其聚合成功率和随后的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③胚胎卵裂球的分离方法(显微手术法和酶消化法)对其聚合率和囊胚发育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发育不同时期的兔胚和移核胚的卵裂球细胞核与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共同组成移核胚,通过中间受体培养和移植实验检验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兔囊胚之前各个时期的胚胎细胞核均可使移核胚发育到囊胚;(2)胚胎极化前后的卵裂球参与组成的移核胚发育到囊胚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极化后 64细胞胚的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低于极化前的 8细胞胚胎卵裂球;(3)兔 16细胞胚与去核的卵母细胞组成的移核胚可以发育到期,产仔率为 3.16% ;(4)兔移核胚卵裂球用于连续核移植,其后 2 代均可发育成囊胚,其中第 1 代移核胚与第 2 代移核胚发育率相似,但显著高于第 3 代移核胚;(5)兔移核胚和各代连续移核胚卵裂球与去核卵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对猪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猪体外胚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CB以及不同孵育时间的处理,筛选出CB对猪早期胚胎发育的最适浓度和最佳孵育时间,同时通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猪体外囊胚孵化期的细胞数差异,进一步研究CB对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CB浓度为7.5 μg/mL时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的卵裂率分别为85.00%和90.23%,囊胚率为35.68%和42.58%,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05);采用7.5 μg/mL CB处理电激活后的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孤雌胚胎孵育4 h组的卵裂率(83.80%)和囊胚率最高(35.39%),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 < 0.05),而克隆胚胎孵育6 h组的卵裂率(83.98%)和囊胚率最高(55.62%),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 < 0.05)。此外,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未添加CB处理的孤雌胚胎在囊胚孵化期的细胞平均数为28个,CB处理组的孤雌胚胎和克隆胚胎细胞平均数分别为36和52个,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细胞数差异显著(P < 0.05)。结果表明,猪体外孤雌胚胎用7.5 μg/mL CB 处理4 h可获得较高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体外克隆胚胎用7.5 μg/mL CB 处理6 h卵裂率及囊胚率最高,且囊胚期内细胞团细胞总数最多。CB处理有利于体外胚胎早期发育,提高克隆胚胎移植受孕率。  相似文献   

7.
家畜体外受精(IVF)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成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九十年代已进入试管胚的开发应用阶段。目前,IVF胚胎的质量与体内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进行IVF胚胎体外培养时,常会出现“体外发育阻断”现象,主要表现为细胞数较少、卵裂球形状不规则、存在死亡的细胞和细胞质碎片、发育速率和抗冻性降低以及酶活性和营养物摄取的改变等方面。近年来,为了克服胚胎体外发育所存在的某些缺陷,国内、外对不同动物的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牛IVF胚胎体外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家兔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微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MSG和hCG对家兔进行超数排卵,用手术方法获取卵母细胞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通过光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家兔卵母细胞胚胎的形态结构并研究了胚胎的体外培养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兔16-细胞胚的表面微绒毛没有极化表现而部分桑椹胚的卵裂球微绒毛已分区,发生极化。2.成熟卵及胚胎中的线粒体不同;成熟卵中为少嵴、染色深的不活跃线粒体,而随胚胎发育线粒体逐渐变为成熟活跃型的。3.皮质颗粒在卵母细胞成  相似文献   

9.
猪核移植重组胚胎的发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cGrath-Solter(1983)提供的去(注)核方法,将猪胚胎的单个卵裂球细胞注入去核的次级成熟卵母细胞,借助电融合的方法(AC;5V,1.5MHz,12-15s;DC:2kV/cm,40μs。电激活/融合液:0.3mol/L甘露醇+-.1mmol/LMgSO4+0.1mmolCacL2+7.5mg/mlCCB)融入受体胞质构成重级胚,体外培养(培养液为改衣TCM-199;培养条件为5%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NuclearTransplantation,NT)是指将动物早期胚胎卵裂球以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的方法移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并使其能正常分裂、发育成为新个体的技术。核移植技术对于研究动物繁殖和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核质互作有重要意义。尽管核移植在多种动物都已...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移植成功产仔利用胚胎卵裂球生产数枚甚至更多的遗传特性相同的胚胎个体,是实现良种个体胚胎工厂化生产的又一有效途径。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移植成功,于1996年3月19日晚,在中国农科院昌平试验牧场,由受体大白猪母猪顺利产下五指...  相似文献   

12.
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移植成功利用早期胚胎的卵裂球,生产出后代个体,是实现良种个体胚胎工厂化生产的又一有效途径。由冯书堂主持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繁殖室和养猪室科研人员组成的试验小组,移植成功的我国首例猪早期胚胎卵裂球,已于1996年3月19日...  相似文献   

13.
虽然分裂程度和卵裂球形成是早期胚胎的重要标志,但是这些测定不能完整地确定合子能否着床,因此早期胚胎的有效形态学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胚胎也存在多核卵裂球(MNB)的现象,MNB被认为是异常的,因为其染色体异常率很高,所以对卵裂球核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经过查阅大量文献  相似文献   

14.
旨在基于高通量SNP芯片建立一种可评估牛早期胚胎染色体质量和生产性能的方法,为胚胎牛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通过胚胎切割技术分别对荷斯坦奶牛体内囊胚(n=27)、体外囊胚(n=21)、体外2细胞胚胎(n=6)和8细胞胚胎(n=5)进行切割取样并统计发育率,其中体内囊胚组分为1/2体内胚组(切取半个胚胎)和体内滋养层(trophoblast cells, TE)组(切取体内胚胎少量TE),体外囊胚组、体外2和8细胞胚胎分别为体外TE组(切取体外胚胎少量TE)、体外2细胞(切取体外2细胞胚胎的1个卵裂球)和8细胞组(切取体外8细胞胚胎的1个卵裂球)。切割取样后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WGA),对扩增成功且DNA量大于1 000 ng的样品进行SNP芯片检测,芯片检出率大于90%的进行生产性能评估,低于90%的进行染色体片段缺失分析和数据填充。结果显示:1)切割部分TE后,体内TE组剩余部分和体外TE组剩余部分继续培养24 h后的发育率分别为(94.4±5.6)%和(90.5±6.6)%,而1/2体内胚组剩余部分的发育率显著降低,仅为(22....  相似文献   

15.
兔核移植胚胎的克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改进了兔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程序及供体卵裂球的处理方法,并对核移植胚的体外克隆、继代克隆及克隆胚的体内发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卵龄对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具有显著的影响,卵龄为15~18h的去核率为100%(45/45),显著高于13~14h的46.6%(7/15),P<0.01。DNA合成抑制剂Aphidicolin处理16-细胞期卵裂球后,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54%(20/37)高于未处理组的45%(14/31),P<0.05。从2枚16-细胞供体胚分别获得来自一个供体胚的9枚和7枚核移植克隆囊胚,囊胚发育率为51.6(16/31)。然而第一次继代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仅为11.5%(6/52)。16-及32-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可发育至产仔,共获2窝8只仔兔。其中1只、2只、2只和3只仔兔分别来自4个供体胚。  相似文献   

16.
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核移植技术 ,根据核供体细胞的不同 ,有胚胎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核移植、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以核移植为核心技术的动物克隆技术 ,其基本技术环节除基本显微操作外 ,主要包括供核的分离、受体细胞的去核、核卵重组、重组胚的融合、核移植胚的培养与移植或重复克隆。供体核的分离胚胎细胞用 0 2 %链霉蛋白酶预处理胚胎 ,去胚胎的胶膜及透明带 ,离出单个卵裂球。目前在胚细胞核分离技术中有两大重要进展 :①胚胎干细胞系建立──胚胎干细胞在发育阶段上类似于内细胞团细胞 ,胚胎干细胞系是早期胚胎经…  相似文献   

17.
导言无性生殖亦称克隆(Clone),无需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发育产生新的个体,而是由正常的二倍体细胞通过无性系培养、发育和胚胎移植获得后代。现已研究成功的无性生殖技术有:胚胎分割、嵌合体、卵裂球纯系培养和细胞核移植。细胞核移植又包括胚胎细胞、胚胎干细胞、胎儿细胞和成年动物体细胞核的移植。近期在国内外开展大讨论的克隆技术是指通过细胞核移植产生克隆动物。研究此技术对发展畜牧业、医学和药学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胞核移植,可克隆出优质高产的畜群;加速品种改良,培育出生长快具抗病性的家畜;是保护动物资源和增加珍…  相似文献   

18.
牛体外受精胚胎卵裂阶段对其体外发育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体外成熟培养(IVM)、体外受精(IVF)后获得的牛早期胚胎,按其所处卵裂阶段的不同,划分为2细胞、3~4细胞和5细胞以上3个试验组,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培养到发育囊胚和孵化囊胚阶段,以观察在胚胎早期,受精卵裂发育的快慢与其后胚胎所获得的继续发育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牛早期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率的高低,与其在体外培养(IVC)前卵裂发育的快慢成正比。在IVF后42~46h处于2细胞、3~4细胞和5细胞以上卵裂阶段的早期胚胎,其囊胚发育率分别为6.5%、21.4%和44.9%,差异非常显著(P<0.001);而经过7~9d的IVC后仍滞留在IVC前原卵裂阶段,丧失继续发育下去能力的胚胎比率则分别为51.6%、32.7%和25.7%,与其IVC前卵裂发育的快慢成反比。在IVF后66~70h仍处于2细胞和3~4细胞卵裂阶段的早期胚胎,其体外发育能力明显降低,囊胚发育率只有1.3%和8.2%;而滞留胚胎率则分别高达90.9%和59.4%。结果表明,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卵裂发育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其后体外发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动物胚胎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生物技术是在胚胎移植技术的基础上,以胚胎为研究对象,经过20多年的试验研究而迅速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冷冻保存、胚胎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胚胎克隆、体细胞克隆和基因转移等一系列有关胚胎的生产、操作和改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牛体外受精胚胎衍生干细胞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获取囊胚期胚胎,比较体外受精牛胚胎不同获取内细胞团的方法和不同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囊胚期胚胎不除去透明带而直接培养产生胚胎干细胞,初次克隆率为55%;胰酶法去透明带分离的内细胞团(ICM)培养产生胚胎干细胞,初次克隆率为90%。免疫外科法去透明带分离的ICM在4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初次克隆率分别为16.4%、11.5%、21.8%、18.2%,但是其分离的ICM经传代后形成的衍生细胞不易发生分化,经过4~6代的传代,仍然保持其完整的形态,说明免疫外科法是一种理想的牛ICM分离法,培养液为D20+LIF(40ng/mL)可用于牛胚胎干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