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铁尾矿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唐山迁安选取基于造地工程的植被恢复模式(紫穗槐林)、基于水保工程的植被恢复模式(六孔砖模式)、灌木纯林植被直接恢复模式(沙地柏直接造林模式)、乔木混交林植被直接恢复模式(沙棘-桑树混交直接造林模式),对其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并与裸尾矿和未被破坏的天然灌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物种α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沙棘-桑树乔木混交林>紫穗槐林>沙地柏灌木纯林>六孔砖;(2)与裸尾矿相比,沙棘-桑树乔木混交林模式、紫穗槐林模式及沙地柏灌木纯林模式下的土壤容重分别减少了6%,15%,14%,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6%,1%,8%,毛管孔隙度分别减少了19%,16%,4%,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18%,46%,22%;沙棘-桑树乔木混交林模式、紫穗槐林模式下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分别减少了18%,7%,而沙地柏灌木纯林恢复模式下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增加了21%;(3)通过植被恢复后,相对于裸尾矿土壤,沙棘-桑树乔木混交林模式、紫穗槐林模式和沙地柏灌木纯林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铁尾矿土壤养分的恢复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沙棘-桑树乔木混交林模式、紫穗槐林模式、沙地柏灌木纯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选择铜延高速公路上常见的3种护坡模式,穴状植草、挂网喷播和骨架植草护坡为研究对象,根据植被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密度,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植被恢复成效以及各个护坡模式的物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在恢复成效方面,挂网喷播的效果最好,穴状护坡次之,骨架护坡较差; 人工植被苜蓿、柠条、小冠花和黑麦草均处于优势种位置;其中在穴状护坡中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种间竞争较激烈;挂网喷播模式中以人工植被苜蓿占主要部分,其相对密度要远高于黑麦草;骨架植草模式中人工植被柠条、小冠花和苜蓿为主要优势种,自然植被如地丁、胡枝子、飞廉等均是伴生种.  相似文献   

3.
沙地公路取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浑善达克沙地高等级公路取土场采取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技术,提出了路域取土场植被恢复的优化配置和技术模式为平铺式砾石沙障+低立式菱形芦苇沙障+高立式沙柳沙障+樟子松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应用明显恢复了植被,樟子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了30%和35%,植被覆盖度是流沙地的5倍,生物量增加了3.40~5.16倍,植被组成趋向于多样化、稳定化;取土场内的风速比是流沙的14.61%,输沙率减少了的91.7%,粗糙度是流沙的38.86倍,极大地减弱了近地表风速,减少了输沙量,改善了取土场下垫面的状况,改良土壤理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区废弃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5种植被恢复模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物理结构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长江下游地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阔叶纯林、针叶纯林、乔灌混交林和灌木林5种植被恢复模式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指标均优于对照地,土壤质量明显改善,持蓄水分和调节水分的潜在能力明显提高。其中阔叶混交林土壤结构特性最好,对水分的贮蓄和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乔灌混交林及阔叶纯林,针叶纯林稍差,灌木林最差。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林地土壤水分物理特征与其土壤水分变化和持排水性能密切相关。在以后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加强混交林营建,在树种选择上适当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植被现状进行调研,根据生境及植被特征,应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提出了该区6大植被恢复模式,即水土保持林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封山育林模式,公路两旁植被恢复模式,自然保护区模式,防火林带模式。从地带性植物群落、防火减灾、景观生态、最优分布位置等角度,研究了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结果对豫北太行山乃至整个太行山区的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环境、保持水土是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保障。"一山三带"植被恢复模式(林—果—农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成为山地丘陵区广为运用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对"一山三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模式的产生、原理、生态意义以及模式的实际应用等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在我国南北方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西省右玉县从高家堡乡至右卫镇的公路两侧乔木林(小叶杨、樟子松、油松和华北落叶松)、灌木丛(沙棘、柠条和乌柳)及各种乔木、乔灌混交林的土壤化学特征分析,评价了乔、灌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应差异显著,混交林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林;(2)灌木沙棘、柠条、乌柳在本区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突出,特别是豆科植物柠条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其他非豆科植物;(3)乔木种樟子松、油松,灌木种沙棘、柠条、乌柳耐旱、耐寒,生态适应性强,在本区生态修复中作用明显,可用于本区人工植被恢复的植被重建优先物种;(4)本区土壤洁净,适宜发展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态环境的分析,预测武夷山发展旅游对植被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应本着保护的原则,在注重生态伦理的基础上,有规划地进行,以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市幕府山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土壤肥力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城市建筑余土等对矿区废弃地进行土壤改良,是城市郊区矿区废弃地土壤改良和进行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人们主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区和气候环境条件来确定各种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建设方向。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最佳与最恶劣状况,可以帮助确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容许范围。笔者利用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适宜期作为距今最近的最恶劣与最佳古环境类型,划分出中国北方地区的植被演替区带,以每个区带的2种植被类型作为其植被可能出现的极端类型,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降雨条件下铁尾矿复垦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与水力特性,该文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和不同复垦模式(T,铁尾矿;TSH,铁尾矿与高比例生土;TM,铁尾矿与菌糠;TSM,铁尾矿、菌糠与生土;TSL,铁尾矿与低比例生土;植被类型均为胡枝子)25°坡度条件下的侵蚀过程。结果表明:1)产流速率在降雨初期迅速增长,中后期趋于稳定。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产流速率高于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2)产沙速率随降雨历时变化呈现两种模式,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为减少型,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为增加型,TSL的减沙效果最为显著,T对降雨强度的响应最为敏感且高雨强下产沙量最大;3)所有复垦坡面平均径流深度范围在0.23~0.93 mm,水流流态均为层流,大部分情况下水流流型为缓流,但TSH在中高雨强下以及T在高雨强下为急流。添加菌糠模式的曼宁糙率系数和水流阻力系数高于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流速低于未添加菌糠的复垦模式,添加菌糠的基质表面粗糙度较大;4)各复垦坡面的侵蚀形式以溅蚀和片蚀为主,高雨强下T出现细沟侵蚀,其余复垦模式未观察到明显细沟侵蚀;5)产流速率与水流功率、雷诺数(R2>0.998)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产沙速率与水流功率(R2 >0.733)、雷诺数(R2>0.744)呈极显著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关系。该研究可为铁尾矿坡面的复垦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铁尾矿库的排放量大而综合利用率低,遗留下的铁尾矿库形成大面积裸露库面和边坡,易引发水土流失、边坡滑塌等危害。为明确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机理,该研究以张宣铁矿区尾矿库边坡为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的减流减沙效应。结果表明:坡度25°、30°,30~90 mm/h雨强下,1)不同间隔生态棒拦挡措施下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坡分别增加0.44%~57.76%、1.08%~39.14%,且随生态棒间隔、坡度、雨强的增大而减少;减流效应分别为8.92%~80.68%、12.67%~76.45%,随雨强增大而减小,30mm/h雨强下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60、90 mm/h雨强下无明显规律变化;径流流速削减效应分别为20.78%~55.12%、20.16%~41.44%,随生态棒间隔缩短呈增强趋势,随坡度增大而降低,同时0.67 m间隔削减坡面流速效应最佳;2)减沙效应分别为-127.47%~71.57%、-287.19%~62.01%,减沙效应弱于减流效应;3)30 mm/h雨强下累积径流量、侵蚀量随生态棒间隔的缩短而减少,60、90 mm/h雨强下规律不明显;且90 mm/h雨强下,坡度30°的累积侵蚀量显著大于坡度25°;4)对产流产沙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生态棒拦挡措施在坡面减流、削减流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雨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坡度处于辅助地位;5)建议坡度25°、30°,雨强30、90 mm/h时选择0.40 m生态棒间隔,雨强60 mm/h时选择1.00 m生态棒间隔。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边坡生态修复中生态棒拦挡措施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外业调查基础上,对黑河地区公别拉流域内的露天金矿剥离物植被自然恢复和演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植被恢复的速度受时间和剥离物组成共同影响,其中剥离物中土和沙砾比例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植被演替中优势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前期以多肉植物为主,后期菊科植物成为优势种。针对植被演替规律和剥离物特性提出快速恢复植被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的矿区土壤状况与植物群落的恢复情况,为矿区修复治理措施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金矿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和室内试验,进行研究区植被特征、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分析。[结果]与原生对照区相比,经过生态修复工作的金矿生态修复区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总氮、全钾的含量普遍较低;植物物种较少,以人为撒播草种的藜科植物占优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与原生对照联系紧密;植物群落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影响。[结论]在进行生态修复措施后,青河大沙沟和富蕴大沙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改善较明显,恢复效果显著。金矿恢复区由于恢复时间较短,所以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稳定性低,土壤理化性质的含量普遍不高,还需要时间进行恢复。  相似文献   

15.
基质改良和耐性物种选择是重金属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4kg尾矿为植物盆栽基质,分别加入腐熟鸡粪0、8、16、32g混匀,记作MA0(CK)、MA8、MA16、MA32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比例腐熟鸡粪改良对铜尾矿基质中无机氮组分及3种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t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菽麻(Crotalaria juncea)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改良处理后,3种豆科植物生长的尾矿基质中均以硝态氮为有效氮的主要形态,总无机氮含量为17.96~44.82mg·kg-1。其中菽麻MA32处理组尾矿基质中铵态氮含量(5.31mg·kg-1)最高,菽麻MA16处理组尾矿基质中硝态氮含量(43.06mg·kg-1)和总无机氮含量(44.82mg·kg-1)最高。MA16处理时,田菁和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表现最大。3种豆科植物叶绿素a/b为0.92~1.08。在同一鸡粪比例处理中,菽麻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值均显著高于决明和田菁(P〈0.05)。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能够促进3种豆科植物生长,植物株高、冠幅、根长均增加,并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增加明显。其中MA32处理菽麻70d株高(94.40cm)最大,阻止尾矿风蚀水蚀的效果最好。综合分析表明,MA16处理方式可作为鸡粪改良铜尾矿基质理想的比例模式,菽麻可作为铜尾矿生态修复优选植物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贵州省兴义市新路废弃卡林型金矿区苔藓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区共计有苔藓植物4科6属7种,未发现苔类和角苔,种类组成较单调,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为优势科;生活型有2种类型:矮丛集型(85.71%)和交织型(14.29%),矮丛集型占有绝对优势;并对该矿区结皮优势苔藓植物硬叶扭口藓、卵蒴真藓、毛口藓和小青藓的生物量、成土量、饱和吸水率和饱和吸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生物量为3.00~52.40g/m2;成土量为217.50~3 695.80g/m2;饱和吸水量为35.10~684.30g/m2;饱和吸水率为1 170.00%~3 637.00%。研究表明,在喀斯特石漠化严重的废弃金矿区,对于在缺少土壤,水土流失严重和植被破坏大的环境区域,苔藓植物以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在石漠化治理,蓄水作用和成土功能,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长城沿线位于暖温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干旱气候;地形地貌又多变化;因此生态脆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长城沿线生态破坏严重,其中东段以水土流失为主,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中段则水土流失和风沙并重;生态破坏严重,西段以风沙侵蚀为主;生态破坏很严重。中国长城沿线生态保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保持水土及防沙治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改良剂对黑麦草在铜矿尾矿砂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ontmorillonite, rice straw,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ere used as amendment materials for copper mine tailings, and their effects on mine tailing pH, nutrients and metal availability to ryegrass were investigated. Chemical fertilization was the most effective one in improving ryegrass growth in mine tailings among the amendment materials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montmorillonite raised biomass of ryegrass at the 1st and 2nd cuts, but it did not give further positive effects at the 3rd and 4th cuts. The effect of organic materials on ryegrass growth was not so good as expected, mainly due to their slow decomposition in mine tailings with less soil microorganisms. Available Cu and Zn contents in mine tailings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montmorillonite but increased when rice straw and organic manure were used as amendments. Cu and Zn contents in ryegras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rate of montmorillonite application but in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rice straw. Zn showed much stronger mobility from soil to ryegrass than Cu, and almost all the available N and P in mine tailings, except for the treatments with organic manure, were completely consumed after ryegrass had grown in mine tailings for more than four months and been harvested for four times. Owing to its large biomass and high metal uptake, ryegrass is a potential plant for remediation of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措施对矿山废弃地的恢复效果,采用标准样地调查的方法,分别从植物种类、数量、覆盖度、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等方面对福建省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恢复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均可快速增加废弃地植物种类,恢复5a后不同配置模式的草本植物数量均高于未经开采的对照样地,其中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当地河滩草(模式B)最多,达到了25种;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D)和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E)物种丰富度指数M和Shan-non-Wiener及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大,可较快地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配置模式植被覆盖度均有较大提高,除马尾松+胡枝子(模式A)较低外,其他模式均达到85%以上;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本地河滩草(模式B)灌草层生物量最大,达到对照的15.81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马尾松+胡枝子+香根草+本地河滩草(模式B),枫香+本地河滩草(模式D)和桉树+本地河滩草(模式E)3种植被配置模式对紫金山金铜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可在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植被建设对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北洛河流域森林植被和小流域生态修复的减水减沙作用.结果表明,森林植被对径流、泥沙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可削减径流62.4%,泥沙94.9%,同时还调蓄了径流的年内分配,可将20%~30%左右的汛期径流调节到非汛期释放.但也应当看到,森林一旦遭受破坏,在暴雨洪水的作用下,林区洪水泥沙也会剧增.另外,从小流域生态修复对水沙变化的影响来看,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减水减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