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成熟度是决定胡椒采收的关键因素,亦是影响胡椒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明确成熟度对胡椒果实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探索其相互规律,研究了胡椒果实成熟度与胡椒碱、挥发油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胡椒果实中的胡椒碱、挥发油、总多酚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与胡椒鲜果成熟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31、-0.746。采收胡椒时宜根据产品特性来选择不同成熟度的果实。  相似文献   

2.
系统探讨了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园土壤化学肥力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的推移,上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土壤有效锰含量明显下降,有效硼与下层土壤有效铜含量明显上升,部分养分含量有下降趋势,须通过强化土壤养分管理、改进施肥方式等措施,阻止老龄胡椒园部分养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园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胡椒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有效磷呈逐年累积的趋势。土壤酶中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种植15 a时出现峰值,而后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减小,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磷酸酶与种植年限相关性显著。种植9、15 a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大于CK,其余年份逐渐减少,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与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真菌的数量随年限增加而增加。因此,胡椒种植15 a后应该注意培肥土壤,或者通过轮作等措施防止连作障碍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电热鼓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胡椒梗主要组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对两种干燥方式下胡椒梗中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胡椒梗中胡椒碱含量0.07~0.10 g/hg、脂肪含量约0.9%、粗蛋白含量17%~19%、总酚含量2.5%~2.8%、维生素C含量2.8~5.6 mg/hg。胡椒梗中鉴定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δ-榄香烯、古巴烯、石竹烯、律草烯、杜松烯含量较多,以石竹烯含量最高(≥52.55%)。  相似文献   

5.
胡椒不同摘叶间隔期试验表明,在土壤分平衡条件下,每隔二年摘叶一次,植株生势良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胡椒鲜果、黑胡椒、白胡椒和胡椒叶中的精油,得率分别为1.46%、1.77%、2.30%和1.25%。对精油进行GC-MS分析,分别鉴定得到38、31、36和63种化学物质,δ-榄香烯、3-蒈烯、D-柠檬烯、α-古巴烯、石竹烯和律草烯在果与叶中含量均较高,其中叶中δ-榄香烯含量占38.54%;蒎烯、月桂烯、α-水芹烯和间伞花素在果中含量较高,而在叶中含量较低;甘香烯、α-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α-古芸烯、β-古巴烯、α-蛇床烯、花柏烯、4-异亚丙烯-7-甲基-6-亚甲基-2-辛烯酸甲酯和桉油烯醇在叶中含量较高,而果中含量较低或没有。此外,采用电子鼻方法可有效区分胡椒粉和胡椒叶。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引种、选育的几个主要胡椒种质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表明:斑尼约尔1、古晋两种质为高产、早熟,单株最高产量分别为20.3kg、15.6kg?(鲜果);云选1的单株枝序数多达217个,坐果率最低;兴热74-1的花穗多,晚熟36天;73-F-5的冠幅大,枝序柔韧,抗风性好。  相似文献   

8.
橡胶与胡椒间作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热区橡胶和胡椒2大产业的发展,以及改善长期单作对土壤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综述橡胶和胡椒2种间作物的生物学和养分吸收特性,评价2种作物间作的空间资源利用、小气候环境条件和土壤资源利用的适宜性和生产效率,并对橡胶与胡椒间作栽培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橡胶间作胡椒栽培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橡胶用于胡椒活支柱栽培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前景,为生产上橡胶胡椒间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海藻液肥对辣椒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以辉腾8号为研究对象,设置清水(CK)、1 200倍稀释液、1 600倍稀释液、2 000倍稀释液和2 400倍稀释液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海藻液肥对辣椒苗期生长的影响,观测辣椒幼苗生长指标,以筛选辣椒壮苗培养的最适施用浓度。[结果]在辣椒穴盘育苗过程中叶面喷施2 000倍海藻液肥,可提高辣椒幼苗的根粗、根冠比、壮苗指数和G值,有助于辣椒幼苗的生长。[结论]建议叶面喷施2 000倍海藻液肥,是培育辣椒穴盘壮苗的最佳浓度,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给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大麦的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甘啤6号和垦啤6号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4年在张掖市民乐、山丹和甘州区三个试点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450~90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甘啤6号和垦啤6号的产量以及淀粉含量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而种植密度对籽粒含水量和整齐度的影响不明显。建议甘啤6号和垦啤6号在河西地区适宜的播种量为600~675万粒·hm-2。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溴化天然橡胶(BNR)的溶解性能,在胶乳法的基础上改变溴化方式,以常规溴化方式和分步溴化方式分别制备了BNR.通过实验发现,体系溴浓度相同时分步溴化方式的溴含量比常规溴化方式高,而凝胶含量较低,所以分步溴化方式在甲苯中的溶解性能较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核磁共振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2种溴化方式制备的BNR产物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溴加成反应和溴取代反应;核磁共振的分析证实了在体系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与胶乳法常规溴化相反,胶乳法分步溴化的溴化过程主要以溴加成反应为主,少量发生溴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工感官评定结合电子鼻对4种不同加工方式黑胡椒产品(直接日晒、热烫处理方式、日晒1 d后轻度发酵方式、日晒2 d后轻度发酵方式)气味进行分析,其结果具有一致性,电子鼻能很好的区分4种不同黑胡椒产品,三点检验法只能区分直接日晒产品与其他3种产品,热烫处理后日晒产品的气味更受喜爱;电子舌不能区分4种不同黑胡椒产品,不同黑胡椒产品滋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4种黑胡椒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由于栽培方式不同,密度不同,块根产量、产糖量差异较大,以纸筒大垄双行为最好,甜菜块根产量、产糖量比对照小垄直播分别提高36.7%、39.8%,每公顷纯增效益1602元。其次是大垄双行覆膜,块根产量、产糖量比对照小垄直播分别提高31.5%、33.1%。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小麦垄作栽培的增产机理,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垄作和传统平作)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垄作小麦冠层不同层次(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平作小麦,并且群体透光率在各时期垄作也优于平作;垄作小麦的群体和旗叶光舍速率及干物质积累等指标也大于平作。表明小麦垄作栽培显著改善了群体质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的调查表明,垄作栽培提高了小麦茎秆基部充实度,因而垄作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较强。垄作小麦较平作小麦增产11%左右。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省不同时期2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产量潜力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具有显著差异,代表21世纪初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高(7 293.9 kg/hm2),代表20世纪70年代的次之(6 975 kg/hm2),代表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最低(5 858.55 kg/hm2)。对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分析表明,穗粒数有所增加,株高明显降低,对产量潜力有一定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年代与产量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根据欧式平方距离将22个小麦品种聚为三大类群,其中77.3%(17个)的品种归入第三大类,且同一时期的小麦品种并未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子鼻技术分析4种不同加工方式胡椒粉(黑胡椒粉、白胡椒粉、脱水青胡椒粉和真空冷冻青胡椒粉)的气味差异。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区分4种不同加工方式的胡椒粉风味。在模式识别中,主成分分析法(PCA)的识别结果优于判别因子分析法(DFA)。电子鼻技术具有客观、快捷、重复性好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新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