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即有水景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之间,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旱相辅相成。巧妙地构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观赏时既能欣赏优美的树木形象.又能领略秀丽的水光山色。  相似文献   

2.
盆景欣赏是一门大学问,也是盆景界急需系统化的课题。盆景之为美.可谓共识,但美在什么地方,如何去欣赏这种美.如何去揭示盆景作品中所蕴古的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品味盆景大师匠心独运赠予盆钵中的韵昧.解读咫尺山林所表达的无限风光.很多人却未必明了,。这不仅是一个欣  相似文献   

3.
陈金立 《花木盆景》2005,(11):36-37
地城辽阔的神州大地.由于各地条件的不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树木,为盆景艺术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盆景素材。由此.也使盆景艺术家们创造了各自独特的盆景造型和盆景技艺.并为异地盆景艺术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成功经验。驻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苔的妙用     
木石 《花木盆景》2008,(2):68-69
中国盆景美在一个“景”字,也就是美在盆中所有物件共同营造的整体形象。青苔占据着盆面的大块面积,在盆景构图中往往起作“底色”的作用,是盆景整体形象中重要的一份子。如何更好地利用青苔,让它为盆景的整体形象服务,为立意服务,理应引起咱们的高度重视。笔者稍作尝试,偶有体会,现交流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无逸 《花木盆景》2004,(5):26-27
姚建明先生的果树盆景以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果多形美.色彩艳丽的风格得到盆景界人士的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盆景在中国盆景中是一大特色,并得到世界盆景界认可。她历史悠久,是从唐代山石盆景中演变过来的。她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原理,表现了著多名山大川佳景,既有细腻写真的工笔画功底,也有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意境。多年来山水盆景大师们为我国山水盆景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制做出一大批佳作,为后人做出了许多优秀样板,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楷模。时代在前进,山水盆景艺术要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当今山水盆景体现技法要在前辈们成功道路上向立体、深度、意境方向发展,探索出一片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盆景新天地。近年来山水盆景发展远不如早期发展速度,希望盆景大师们、前辈们、评委们及各级有关组织和领导们给予山水盆景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各级盆景展览评比中给予适当的获奖比例,以资鼓励。让中国山水盆景这朵奇芭开得更艳、更美,为我国的盆景事业再次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盆景起源中国,后传入日本,现风靡世界。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PenJing,盆中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花木盆景》2008,(10):1-1
盆展是展示盆景创作成果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化盛宴,也对盆景的创作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一般说来,艺术品的展览就是艺术美的展示和艺术创作手法的比拼。但是,盆景艺术不是一般的艺术,盆景作品也不是一般的艺术作品,所以盆展不但要尊重一般艺术品展监的要求,充分展示盆景艺术的美,还要考虑到盆景艺术的特殊性,做到艺术美与健康美、自然美及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把盆景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引导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上来。这里所说的健康,就是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病态,提倡有生机和活力的美;所谓自然,就是要尽量减少人工制作痕迹,提倡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0.
山松盆景取材,人多数选取生长在干旱贫瘠山岗上那些皮鳞苍老、桩基曲折劲奇的山松,大自然造就了它的天然美。但是,由于这些山松生长在干旱的恶劣环境,枝、干高瘦,这又是作为山松盆景桩材的大缺陷。自然环境赐与这些素材.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桩材的缺陷部分,把改造缺陷作为今后造型的重点。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1.
山松盆景造型讲究“力度”,“力度”含义有二:一为道行、功力、表现力、深度。二为力量、能量、爆发力。概括说,就是一内一外。内在的表现为道行、功力,是盆景制作的共性,是艺术修养的基本要求。现所述的,是在山松盆景制作上,如何体现出它的力量、能量、爆发力等有关方面“力度”的问题。岭南盆景艺术造型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其重点大多集中在表现山松的“气质”和“力度”上,其手法也围绕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2.
将有生命的树桩同有灵性的石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互依附而成为附石盆景。成功的附石盆景,妙趣横生,能给人美仑美奂的艺术享受。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言:“附石盆景能充分展示树根之美,树石结合之妙和树性顽强拼搏之神以及展现栽培技艺之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盆景谁主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盆景艺术发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学家、诗人、画家、民间艺人或亲自创作盆景,或用诗歌吟咏盆景,或用绘画描绘盆景,或书论述盆景。使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形成具有意境的盆景艺术,为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盆景艺术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创立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而神游盆景的审美观点,总结“小中见大”的盆景创作手法,要求注重画意……为创作中国盆景艺术提供了法则、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黄翔 《花木盆景》2000,(8):20-21
就造型艺术而言,线条的应用最基本、最普遍、最富艺术表现力,通过线的流动,流出万象之美,流出人心之美,多少艺术家为此竭尽毕生!中国画家以线的参差错落创造宇宙间的万千形象,藉蕴心灵思绪;书法家致力于线的追求,才有“颜筋柳骨”,“铁画银钩”的流传……而盆景艺术亦然:无论风格、流派、意境、神韵,都离不开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花木盆景》2007,(3):78-79
我很喜欢造型现场栏目的文章,每期必读。这个栏目的指导性很强,它能让我非常直观、明了地知道怎样制作盆景。它的解说文字深入浅出,图片丰富,形象直观地再现了盆景创作的全过程。读每篇文章,就如同我一次次身如其境地站在盆景制作现场,一边看他们制作盆景,一边听他们讲解,每次都获益匪浅。希望贵刊能增大这个栏目的版面,多刊登一些制作和改作盆景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松柏盆景已受到盆景爱好的广泛喜爱和青睐。一些大师或业内人士,就松柏盆景的丝雕、蟠扎、创作、养护.管理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言,对松柏盆景创作和管理的提高,起到很大推动效成。在此启蒙下,本人就针对松柏盆景的枝条蟠扎.简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17.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4年11期第6页上刊发的“安庆市第二届盆景展览作品选”,读后感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水准均达到较高的层次,展现出徽派盆景的新的形象,现就其中的三件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18.
陈宏玲 《花木盆景》2006,(12):52-53
(接上期) 与前面说明的盆景打理不同的是.这一盆栽是在花开之后进行整理。其目的不是张扬各个枝节之美而是突现主干及根部之美,与前面反复剪枝叶重塑各种小枝造型不同.这一盆景将强调根部向上扭曲,攀延乏态势,来年还可重赏花开乏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4.岭南盆景确立艺术鉴定准则——真、善、美 20世纪50年代,即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州市的各级领导对盆景艺术都非常重视,每年都举办盆景展览。每次参加展览的展品都有数百盆,造型多姿多彩,各异其趣,表现了各位作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故当时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相似文献   

20.
育坯,是从事盆景创作的一种基本功。桩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制作树木盆景的桩头,它是盆景艺术作品外观形象的骨架。桩坯选不好,或修剪失误,纵有鬼斧神功之技,亦难成佳作。育坯,是盆景创作的基础技巧,万丈高楼从地起,基不牢固,难至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