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璠 《甘肃农业》2004,(9):49-50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和理论的梳理 ,认为梯田 种草 柠条的模式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投资小、见效快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综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肃省半干旱山地雨养农业区自然与经济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实施以农户为单元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思路,将集蓄水设施、高效种植业、舍饲养殖业、新型清洁能源有机结合起来,组装、配套多项成熟的农业实用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半干旱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在该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城以南宁陇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无论其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农业生产体系均具有典型农牧交错、农牧结合的特征。本文在对该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状况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将研究地区划分为四个生态区、七个生态经济亚区。并就不同生态经济单元的综合特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草地生态农业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向阳  任一新  郭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18-1419,1421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山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新的世纪,山西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大课题。在分析山西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方向,并对如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固原市原州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林木保存率,结合多年的造林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宜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治理模式,包括集水坑整地造林、带状集流沟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以期为其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益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55-8156
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域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区域经济潜力综合效益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域生态适宜型中观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在半农半牧区的典型草原农业系统,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应以牧为主或半农半牧,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效耦合。  相似文献   

9.
朱创鑫  肖清华  张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40-11541
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特殊,耕作农业以引水灌溉为主。长时期的引水灌溉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由此引发了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水位的上升,使地表土壤盐渍严重。以民和地区,尤其是区内生态地质问题严重的黑方台为例,论述了黄土高原农业灌溉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从治水入手,改进灌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并配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改善农业地质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在半农半牧区的典型草原农业系统,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应以牧为主或半农半牧,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效耦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农业人口收入的增加更是对经济的增长和农村市场的启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那么,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来加以改善和解决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原则,随西北师范大学“三农”问题研究社一行13人深入到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馋口镇,对部分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和部分农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共进行了37份问卷调研和大量访谈,亲身经历了西部农村最严峻的现实生活,遂写此报告。  相似文献   

12.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使得该地区草地利用长期以来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对于草畜关系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浑善达克腹地的正蓝旗桑根达来镇进行牧户和嘎查层面的调查,利用OMMLP模型对不同类型牧户和嘎查从能量平衡的角度进行模拟分析,为浑善达...  相似文献   

13.
了单变量危机预警模型。Altman(1968)最早将多变量分析方法运用于企业危机预测模型,但是多变量判别分析方  相似文献   

14.
结合金盆湾中学绿色生态校园项目规划,立足陕北黄土高原实际,紧扣"生态农业"主题,构建景观生态校园,力求从深层生态农业开发与绿色生态校园建设两方面有机融合,探索黄土高原景观生态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在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以牧为主农户养殖业收入对其农业收入的贡献性、以牧为主和半农半牧农户生产结构中物质能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业收入与家庭农业收入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以人工草地为枢纽的草地农业系统其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均高于以小麦为主的谷物系统,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区域生态农业模式探讨--以天津市宝坻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安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43-343,345
探讨了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的涵义、选择依据、类型;介绍了天津市宝坻区农业生态模式的创立与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农业系统,运用线性规划计算机软件在对以牧为主、半农半牧和以农为主三类农户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以牧为主农户养殖业收入对其农业收入的贡献性、以牧为主和半农半牧农户生产结构中物质能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业收入与家庭农业收入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以人工草地为枢纽的草地农业系统其系统的经济生态效益均高于以小麦为主的谷物系统,大力发展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草食家畜是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恭城十年来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回顾和现状的分析 ,找出了制约恭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并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此外 ,通过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 ,得到了促进恭城长远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固原市原州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及林木保存率,结合多年的造林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宜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治理模式,包括集水坑整地造林、带状集流沟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以期为其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影响敏感区域.为正确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为今后该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为例,分析了1982和1989年两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经剔除不同时期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后,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后期土地利用较前期土地利用径流系数下降57%,林地面积较多、植被条件较好的后期土地利用总体年产流减少27.09%~100%,且随着降雨的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效应增强;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在同一降水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差异.虽然不同土地利用时期枯水季节径流系数具有不同表现,但作者认为此时的径流系数并不代表实际的降雨-产流能力,推断这种分布可能与降水的丰、枯情况有关;经洪水频率分析,认为若前后两期土地利用具有相同频率的降水,则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洪峰流量将可能对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产生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