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适应北方寒地气候特点,改水稻平作为垄断,以增加地温,促进生长,对垄作和平作5cm,10cm,15cm,20cm和25cm深耕层的温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垄作可有效地增加地温,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分蘖期提前2d,抽穗期提前3d,成熟期提前3~4d,产量增加23.8%。  相似文献   

2.
西洋参植株地上部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西洋参地上植株类型做了多方面的调查和测定,植株高度四年生为20.6-70.5cm,三年生为20.6-50.5cm;植株花梗长度四年生为12-24cm,三年生为5.5-19.5cm;叶按长宽比划分为长型,中型,宽型。四年生有47%植株为长型叶,有27%植株为中型叶,26%植株为宽型叶。三年生41%植株为长型叶,35%植株为中型叶,24%植株为宽型叶。叶按叶展角度可划分为直立,平展,三年生有52  相似文献   

3.
通过监测红壤旱地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根系生长与利用深层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作物在不同土层出现凋萎含水量的时间为:耕层0-20cm7天;中层20-40cm17g天,下层40-60cm40天;旱地底土经施用复合肥,栏肥、钾肥、硼砂和石灰石粉,棉花单株根长比不施肥处理增长。根系干重增加12.3-21.9%,20cm以下测根数增加28.7-38.1%;在边疆干旱20天中增加吸取30-5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烂泥田植莲,N,P,K配施比不施肥增产88.38%-104.11%,比习惯施肥增产28.43%-39.16%。花莲期追肥可促进秋莲增产7.37%-18.13%。使用配方肥比进口复合肥增产6.63%-14.10%。栽植湘莲泥脚以20cm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省389份大豆高蛋白(≥48.0%)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高蛋白品种资源以黄粒、直立生长、有限结荚、白花、灰毛为主。春大豆生育111.7±20.6天,株高51.1±16.5cm,百粒重15.4±5.0g,蛋白质49.0±0.8%,脂肪16.9±1.0%。夏大豆生育145.5±25.1天,株高74.4±30.3cm,百粒重12.4±4.3g,蛋白质含量49.2±1.0%,脂肪含量16.0±1.0%,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春大豆r=-0.11)或极显著(夏大豆r=-0.52)负相关。筛选出高蛋白,极早熟和特大粒品种资源20份。  相似文献   

7.
以粉煤灰为载体的水稻苗床调酸营养壮秧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使水稻苗茎粗增加0.16mm,根长增加0.5cm,地上、地下部干重增长率分别为90.91%和19.67%。在不同土壤上使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增产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专用叶面喷剂的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后7-10天喷施1次400倍专用叶面喷剂,可促进水稻发根早,返青块,叶色较浓绿,可提前3-5天分蘖,每亩增加分蘖3.8-5.0万条,有效穗增加2.0-3.0万穗,结实率提高3.3%-4.0%,千粒重增加0.30-0.76g,植株矮3.0-7.5cm,增产12%-14%,其增产机理为专用喷剂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剑叶中C^14光合  相似文献   

9.
以春茶福云6号为试材,于开采前后各喷1次奥普尔液面肥,结果表明,喷后比清水对照增加芽长0.42cm,增产714kg/hm^2;比对照液肥(0.3%尿素)增加芽长0.22cm,增产414kg/hm^2。  相似文献   

10.
前历深水灌溉对水稻障碍型冷害的防御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冷害年通过田间栽培和冷水处理的冷害模拟试验,自然条件下验证佐竹等人曾在人工气候室实验证实的前历深水灌溉对水稻孕穗期耐冷性变动的影响及其冷害防止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前历深水在无冷害的一般年,可增产3%~5%,而冷害年幼穗形成期开始10cm深灌的前历深水比普通的5cm浅水增产13%~20%,而前历10cm深水同危险期20cm深水并用,就增产20%~30%.而且前历10cm深水的效果,比危险期20cm深水的效果还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纹枯病危害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纹枯病危害的情况下30 cm ×26 .6 cm 密度的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30 cm ×20 cm 和30 cm ×33 .3 cm 密度;纹枯病危害的情况下30 cm ×20 cm 密度的受害最轻,其次为30 cm ×26 .6 cm 和30 cm ×33 .3 cm 密度  相似文献   

12.
奥普尔有机复肥(粒)作水稻拔节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普尔有机复肥(粒)是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肥料,含纯N10%、P2O58%、K2PO7%,有机质40%,腐殖酸12%,兼有束速效养分和缓效养分的特点,在水稻后期作拔节肥使用,能促进水稻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叶色清秀,生长健壮,提高抗性;促进幼穗枝梗发育,防止颖花大量减少,增加实粒数;改善水稻米质和适口性。施肥量在7.5~25.0kg/666.7m^2水平时,没有倒伏和贪青迟熟现象。可以代替部分化肥,提高水稻后期有机肥料比重,为高效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的稻米,改善生态环境开拓新路。  相似文献   

13.
旱作条件下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旱作条件下水陆稻灌浆期根系生长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期根系的垂分布不同水稻的根系一般分布在0-40cm土层,陆稻根系一般分布在0-60cm土层,最深可达80cm,且水稻总根系分布较浅(0-30cm间占总量的87.02-96.67%,陆稻总根系分布较深(0-30cm间只占总量的61.42%-81.70%)。因此,陆稻具有深扎根性。(2)除比根长参数外,不令是同一垂直位置,还是整个根  相似文献   

14.
烤烟双棚育苗和大田覆膜增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增加2.6-4.8℃.5cm地温增加0.8-2.1℃,10cm地温增加1.8-3.6℃,双棚比单棚的气温和地温提早2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在双棚内可提早20d播种;提前17d移栽;大田覆一膜比不覆地膜5cm和10cm的地温提早10d达到烟苗适宜生长的温度,成活率达98.9%,双棚育苗和大田覆地膜的增温保显效应促进了烟株生长发育过程。表现在株高90cm,单  相似文献   

15.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基苯酚聚乙烯醚硫酸钠C8H17C6H4(OC2H4)9.6SO4Na(C8φe9.6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C12H25N(CH3)3Br(12NMe3),不仅能在水溶液中的形成秀明的均相溶液而且混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和γcmc比单一组份的cmc和γcmc低。C8φE9.6s-c12NMe3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在混合比为1:1左右时达最大值。在C8φE9.6S中引入20%的C12NMe3后,C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旱地龙、奥普尔在冬小麦上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龙、奥普尔拌种可使小麦出苗期提早1d,且苗全、苗壮,能促进小麦分蘖;拌种与拔节期喷施,可使成穗数较清水对照增加7.9%-14.2%。旱地龙拌种较清水对照增产12.7%,喷施较清水对照增产7.8%;奥普尔拌种较清水对照增产10.6%,喷施较清水对照增产13.2%;增产效果与磷酸二氢钾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10县市20个田间试验,三种土壤(灰潮土田,潮土田,黄棕壤性水稻土)平均,单施钾水稻增产6.7%-12.4%,单施锌增产7.2%,钾锌配施增产13.3%-16.3%;每公顷用62.25kg钾配合3.3kg锌的增产效果与124.5kg钾相当。表明钾锌配配施有较好的互作效应,尤以在灰潮土田上效果最好。棕红壤性水稻土盆栽试验表明,钾锌配施可增加水稻植株含钾量,钾肥利用率比单施钾提高4.4-14.9个百分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对晚播冬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表明,油菜地膜覆盖有着明显的增温和保墒作用。盖膜比露地5cm日平均土温提高3.07℃,耕层20cm日平均土温提高1.90℃,0-10cm的土层含水量提高3.96%,10-20cm土层含水量提高2.41%;研究还表明地膜油菜较对照成熟早7d左右,而且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产量性状中的角粒数,千粒重,单株角数变化较大,分别增加3.77粒,0.67g,51.6个。地膜油菜公 3550.20  相似文献   

19.
农科时是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除稻田一年时间阔叶和莎草科杂草的优良除草剂,亩用10%的农得时10-16.7g加50%乙草胺13.3-16.7ml,或亩用10%农科时10-16.7g加72%都尔15-20.ml,于水稻移栽后6-8天采用毒土法施药,除草效果好,对水稻安全,生产成本低,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0.
1G120型旋耕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1G120型旋耕机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该机是与8.8KW手扶拖拉机或小四轮小型水田旋耕机,也可用于旱田,不需要专用齿轮条上,可独立升降,并设有升降操纵机构。耕幅1.2m耕深12-16cm,生产率0.23hm^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