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2.
莆大麦 8号系采用“植 3×戈贝纳”杂交育成 ,1998~ 2 0 0 0年二次参加省大麦区试 ,并在全省大麦主产区进行多点试种、示范推广 ,2 0 0 4年 5月获得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该品种作为籽粒利用 ,产量高 ,品质优 ,是一个很好的饲料大麦品种 ;作为麦苗利用 ,分蘖力强 ,繁茂性好 ,氨基酸和粗蛋白高 ,有较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闽麦 0 2系福建省农科院于 1987年用浙皮 1号为母本、S0 96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表现抗白粉病 ,幼苗繁茂性好 ,分蘖力强 ,有效穗多 ,籽粒大 ,增产潜力高。其籽粒经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 ,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明显 ;两年省区试 ,分别比对照莆大麦 5号增产 10 .7%和 6 .8%。在生产上 ,一般单产 30 0kg/ 6 6 6 .7m2 ,最高曾达 4 0 8.9kg/ 6 6 6 .7m2 。其麦苗生长快 ,生物量明显比莆大麦 5号等品种高。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是一个粒、苗两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1 闽诱 3号的选育和产量表现闽诱 3号大麦新品种系福建省稻麦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药剂处理浙皮 1号大麦品种 ,诱发变异 ,经过 4a 5代选择育成 ,为二棱皮大麦。1989~ 1990年在福建省稻麦所农场参加新品种预备试验 ,比莆大麦 4号增产 13 5% ,1991~1992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4 4 9kg (单产面积为 6 6 6 7m2 ,下同 )。平均比对照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9 4%。 1992~ 199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 ,单产为 185 5kg ,平均比莆大麦 4号增产 5 8%。1989年在莆田涵江埭里村试种 334m2 ,测单产 30 3 4kg ,比莆大麦 4号 2 2 3 0kg增…  相似文献   

5.
闽麦02系福建省农科院于1987年用浙皮1号为母本、S09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表现抗白粉病,幼苗繁茂性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籽粒大,增产潜力高。其籽粒经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均比对照品种增产明显;两年省区试,分别比对照莆大麦5号增产10.7%和6.8%。在生产上,一般单产300kg/666.7m^2,最高曾达408.9h/666.7m^2。其麦苗生长快,生物量明显比莆大麦5号等品种高。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是一个粒、苗两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6.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区试和多年多点大面积试种,比福建省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5.8~19.4%(籽粒),麦草(幼嫩)产量为莆大麦4号的163.9%,籽粒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莆大麦4号高2.31和2.45个百分点,麦草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高6.75和4.87个百分点,新鲜的麦苗汁液中还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SOD。  相似文献   

7.
用 0 .0 4 %的秋水仙素溶液 ,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 1号植株 ,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 ,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 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 ,闽诱 3号比对照莆大麦 4号平均增产 7.6 % ;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 3~ 4 .5t/hm2 ,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 4号增产 10 %左右。同时由于闽诱 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 ,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 ,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 ,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8.
莆大麦8号是2004年获得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的大麦新品种,为了充分揭示其性状特征、发挥其增产潜力,给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在连续五年省、市大麦品种试验中摘录莆大麦8号的产量性状数据,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以莆大麦5号为对照品种进行经济性状的系统比较和特征特性的综合评价,从而提出主攻有效穗数,以多穗争高产;主攻结实粒数、以大穗促高产和穗数、粒数及粒重并举的三种高产栽培策略,供探讨和实际生产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莆大麦7号”的选育与大粒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穗大粒型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的选育过程以及“莆大麦7号”的产量表现和福建省大麦品种的生态特点。提出二棱大麦大粒育种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12.
莆大麦 8号是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继育成多个主栽品种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大麦优良品种。该品种采用“戈贝纳×植3 ”杂交育成 ,1 996~ 1 998年参加本所大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1 998~ 2 0 0 0年参加全省大麦品种区域性试验 ,并陆续在全省大麦主要产区进行试种和生产示范。与以往的莆大麦系列品种相比 ,莆大麦 8号产量更高 ,品质更优 ,抗逆性更强 ,综合表现更为优异 ,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饲料大麦新品种。1 优异性状表现1 1 产量表现莆大麦 8号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丰产性 ,根据多年的试验鉴定和示范测产 ,一般单产(每公顷产量 ,下同 )在 4 875…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并评价了福建省近 15年来省级区试中筛选出大麦品种 (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闽麦0 6、莆大麦 5号、闽麦 0 2、莆大麦 7号 )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认为这些品种丰产性较好 ,产量进展显著 ,往高产方向发展。株高适中 ,生育期适宜 ,穗粒结构较协调 ,穗数和粒重上进展较大 ,尤其粒重 ,往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方向发展。抗逆性提高 ,尤其抗白粉病能力明显增强 ,但品种稳产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福建大麦育种应以选育饲料大麦为主 (包括粒用 ,牧草用 ,牧草兼粒用 ) ,育种目标是 :高产 ,稳产 ,抗逆力较强 ,广适应 ,质优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福建省大麦生产的发展 ,育种工作者 ,陆续育出了一批大麦品种 (系 ) ,现综合 1996~1999年两个年度省大麦联合区试结果 ,并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 (系 )的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 (系 ) :闽麦 0 2、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和莆大麦 8号、泉大麦 4 4、泉大麦 57、泉大麦 14 ,并以本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莆大麦 5号为对照。1996~ 1999年进行两个年度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统一布点 ,试验设计、观察记载、考种、测产等内容均按省大麦品种区试统一方案进行。对各试验点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结…  相似文献   

15.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在湖北省进行了两年7个试点的试验,其表现为:株高99.1 cm,千粒重47.47,穗粒数23.00粒/穗,有效穗数39.26万穗/667 m2,全生育期181 d;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产量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6.70%,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1 选育经过大麦新品种浙皮 6号系浙江省农科院用92 0 34与浙皮 4号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1 990年配置杂交组合 ,1 996年定系 ,编号浙96 - 1 1 3。 1 997~ 1 998年参加品比和多点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 ,2 0 0 2年通过浙江省品审会鉴 (审 )定。已在海盐累计示范推广近 1万公顷。2 品比表现1 997~ 1 998年连续两年参加浙江省农科院品比试验 ,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分别为350 4 0kg和 32 85 0kg ,分别比对照品种浙农大 3号增产 1 6 34%和 7 6 % ,增产显著。 1 998年嘉兴市区试比对照种秀麦 3号增产 2 59%。3 …  相似文献   

17.
94dm3系大理州农科所 1994年采用系选育种方法选育的六棱大麦新品种。 1998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 ,平均产量 6 85 5 0kg/hm2 ,较对照品种品八增产 34 7% ;1999~ 2 0 0 1年参加大理州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70 2 6 0kg/hm2 ,较对照高产六棱大麦良种V4 3减 11 3% ,全生育期较对照早熟达 9d。该品种生育期 15 1d ,株高 85cm左右 ,穗长 3 7cm ,穗粒数 4 5~ 5 0粒 ,千粒重 4 0 g左右。试验示范表现早熟 ,高产稳产 ,增产潜力大 ,抗倒伏 ,粒多 ,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 ,适应性强 ,抗旱耐寒性较好 ,生长稳健 ,成熟落黄好 ,易脱粒 ,1999~ 2 0 0 1年生产示范 190 5hm2 ,一般产量6 0 0 0kg/hm2 ,最高产量达 975 0kg/hm2 。  相似文献   

18.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经过二年的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08.85kg/667m^2,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3.1%,连续2年居第一位,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6,为了探索该品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 ,对福建省近年来育成的大麦品种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莆大麦 5号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大 ,r3′ =0 8950 ,相似程度最高 ;其次是闽麦 0 6 ,r2 ′ =0 8515;闽诱 3号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小 ,r1′ =0 74 55。依据各品种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20.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