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稻田内进行田螺生态养殖是一种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发挥水稻综合效益的种养结合模式。基于此,本文从养殖条件、养前准备、田螺放养、水稻种植、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稻田生态养殖田螺的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旭云 《山东饲料》2013,(36):214+23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鲤鱼的需求不断增大,所以大面积养殖鲤鱼已成趋势,大规模连片池塘的开发,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已逐渐成为鲤鱼养殖的主要模式。但是养殖过程中由于片面的追求数量,造成鲤鱼产量、质量以及效益无法达到理想目的。为此,以本人的实践教学和实际经验,探究池塘的优质、高产、高效鲤鱼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
(一)稻田养鸭技术 稻田养鸭不仅仅在于经济效益、更有益于生态效益。尤其是“稻鸭共作”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已被验证,是稻田养殖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项技术,正在被广泛利用,尤其在北方的盐碱地,稻田养鸭效益更是明显。养殖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4.
景文 《畜牧市场》1999,11(3):44-44
一、山区鲤鱼概述鲤,属鱼纲鲤科。鲤鱼在青田县养殖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分布的地区很广,特别是山区。鲤鱼是淡水鱼中饲养较多的一种,除山塘养殖外,一般都养殖在稻田里,故亦称之为“田鱼”。侨乡青田的方山一带,鲤鱼干很多,色、香、味兼优(称“方山鱼干”),...  相似文献   

5.
鲤鱼属于大型淡水鱼类,是我国淡水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也是垂钓的主要对象。网箱养殖鲤鱼具有管理方便、捕捞容易、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群众喜食鲤鱼,售价较高,网箱养殖鲤鱼的效益就更大,网箱养殖鲤鱼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6.
稻田可以养殖河蟹,但对田块选择和田块工程建设要求较高,且河蟹饲养管理困难,产量偏低。同时随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的提高,池塘纯养殖河蟹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稻田养蟹,因此不提倡稻田养蟹。如养殖户仍想采用稻田养蟹,可采用稻田养殖虾蟹,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既有利于生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并为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契机。采用这种方法可利用虾蟹呼吸出的二氧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预防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将南美白对虾与草鱼、鲤鱼混养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每公顷平均产虾3 600 kg、草鱼3 300 kg、鲤鱼2 400 kg,每公顷产值11.67万元,每公顷成本7.59万元,每公顷利润4.08万元。养殖实践发现,该种混养模式有效利用了水体空间,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阻断病害的传播途径,避免了虾病的暴发;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从江田鱼是贵州省从江县利用稻田养殖的当地土著鲤鱼,肉质鲜嫩、体型肥满,是当地少数民族制作特色美食"烧鱼""腌鱼""鱼生"的上好食材 [1~3]。由于当地传统的"平板"式养殖产量不高,从江田鱼基本上是养殖农户自养自食,很少进入市场。为了提高从江田鱼的产量,笔者将传统的不开挖渔沟、鱼溜的"平板"式养殖模式改变成"沟溜"式标准化立体养殖模式,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 稻田要求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田水源较好,排灌系统完善,抗洪  相似文献   

9.
我国许多地区稻田可以养殖牛蛙。稻田水温适合,含氧量高,PH值适中,既有牛蛙遮荫乘凉的地方,又有丰富的饲料,是养殖牛蛙的好场所。牛蛙又可捕食大量的农田害虫,牛蛙粪便还可以起到肥田作用。稻田养殖牛蛙既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又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稻田养鱼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稻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使之转化为稻和鱼,以提高稻田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稻、鱼结合,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乡镇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实践证明,稻田养鱼是对稻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不额外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既可增产粮食,生产水产品,也可减少病虫害,少施化肥和农药,还可增加农民的收入,丰富菜篮子,一举多得。实施稻田养鱼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就在于把握好稻田养鱼时的施肥与打药技术,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稻田养鱼时其施肥与打药技术应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小龙虾消费的火爆,人工养殖龙虾成为新的热点.稻田养殖淡水龙虾是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不少农户已经从中受益,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农民,由于选址不科学、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产量、效益偏低,甚至出现亏本.稻田套养龙虾到底如何才能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2.
<正>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是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及其它物质更加充分地被甲鱼所利用,并通过甲鱼的觅食活动,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达到一田(水)两用,资源共享和稻、鱼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之目的。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积极引导渔(农)民在稻田里养殖甲鱼,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的喜人成绩,受  相似文献   

13.
正稻田生态养殖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利用稻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实现水稻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资源互补,通过"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能改善南方稻区农业生态环境,发挥虾、蟹、鱼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以提高稻田产出率、保持稻田良  相似文献   

14.
鲤鱼是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传统的鲤鱼商品鱼养殖方式普遍采取春放秋捕,由于秋季商品鱼集中上市,导致了卖鱼难、鱼价低,效益不高。针对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推广了鲤鱼复养技术,也就是在1年内重复两次养殖:先养一茬商品鱼,上市后,再养一茬鱼种。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鱼技术(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鱼,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稻田养鱼好处很多,不仅可以为社会增加水产品供应,使农民收入有明显增长,而且可以促进水稻增产,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稻田养鱼具有悠久历史,在2000年前陕西的汉中、四川的成都已很盛行。目前,我国稻田养鱼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赋予了新的内含,由过去传统的方式、依靠天然饵料养,发展到人工投饵养鱼;由平板式稻田粗放养鱼,逐步地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稻田养鱼模式;从单纯稻田养鱼向养殖名特优方向发展。近几年我国稻田养鱼面积不断扩大,单产和效益不断提高。在许多农村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我国现有水稻田3.26亿亩,适于稻田养鱼的约1亿亩,目前实际利用的不到2000万亩,占可养面积不到五分之一,发展稻田养鱼具有很大的潜力。为了促进稻田养殖高新技术的推广,本刊将在介绍完稻田养鱼实用新技术之后,陆续向读者介绍稻田养殖河蟹、鳌、牛蛙、黄鳝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濮阳市水稻田面积已发展到3万多公顷。该市十分重视稻田生态养殖。实践证明,稻田生态渔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能够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绿色食品;二是能够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三是能够改善稻田的土壤结构,增强地力;四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五是能有效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增加水产品供给。现将濮阳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稻渔综合种养的快速发展,金边鲤以其独有的人文历史渊源、典型的外观特征、较高的营养价值及明显的脱贫致富作用,值得科学合理地养殖开发与利用。本文详细介绍了金边鲤的养殖资源、养殖现状、养殖前景;提出了金边鲤的发展措施: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苗种规模化繁育,拓展延伸产品综合效益,加大金边鲤稻田养殖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8.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降水量350~600 mm,而蒸发量高达1 400 mm以上,年平均气温7℃,是干旱地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地区池塘养鱼的主要品种是草鱼,但由于草鱼在生产过程中养殖模式多,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草鱼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在漳县大宗淡水鱼养殖场开展草鱼、鲢鱼搭配养殖与草鱼、鲤鱼、鲢鱼搭配养殖对比试验探索适合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草鱼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经试验,池塘草鱼、鲢鱼搭配养殖模式比草鱼、鲤鱼、鲢鱼搭配模式更符合黄土高原干旱区池塘的养殖实际,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9.
罗氏沼虾是近年来养殖的名贵水产品之一。它以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周期短、效益好而著称。我国已有10多个省养殖推广。下面介绍福建省农科院最近开发成功的稻田养殖技术,对各地发展稻田养虾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是贵州省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稻田生态养殖从养殖品种上越来越多样化。稻田养泥鳅因苗种来源广、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成为了我省稻田生态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现将稻田泥鳅养殖经验总结如下。1稻田环境条件凡泥质、弱碱性和无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养殖泥鳅,面积不宜过大,一般1 000 m2。稻田要求地势平坦,粘性土壤,保水力好,无渗漏,排灌自成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