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养殖水体中的凶猛鱼类,主要有蒙古红鲐,翘咀红鲐、鲶鱼、黑鱼、狗鱼、鳜鱼、马口鱼和鱤鱼等,它直接危害着鲢、鳙、鲤、鲫等经济鱼类,使渔业生产遭到很大的损失。但这在东北地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一些湖泊、水库鱼产量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甚至某些较大养鱼水面的凶猛鱼类,或者巳成为较大群体(如吉林松花湖的蒙古红鲌等),或者是主要捕捞对象的优势种群(如黑龙江镜泊湖的蒙古红鲌等),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1973,(7):19-19
博斯腾湖水面广阔,水草丛生,鱼类饵料丰富,适合发展淡水养鱼业。但该湖原有鱼类品种单纯,只生长扁吻鱼和塔里木裂腹鱼(本地叫大头鱼和尖咀鱼)两种。新疆各族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当地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组织广大渔业职工,先后于1962年和1964年向博斯腾湖投放鲤、红鲤、鲫鱼和四大家鱼,又于1969年引进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贝加雅尔罗、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湖北省汉川县召开的鄂、湘、湘、赣、皖、粤、桂、芬、浙八省大水面增养殖学术讨论会上,湖北省水科所副扩展卡长叶奕佐同志向到会代表介绍了该所进行的利用水面种青养鱼的科学试验情况,引起了专家、代表们的兴趣。水面种青养鱼就是以无土栽培的方式,将水薤菜(又名竹叶菜、空心菜)、小米草及宿根黑麦草等养鱼青饲料,通过撤播、绳结或浮毯等方法浮植于养鱼水面上,从而给鱼类提供大量优质价廉的青饲料。这种水面种青养鱼方法是该所从1985年开始试验研究的,试验表明,在水质较肥的条件下,每亩水面可年产水薤菜一万公斤以上,可养成草食性鱼250多公斤,并能净化水质改善鱼类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光能利用率,还可以充分利用鱼池现有水面或其他闲置水面,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对改变放养鱼类品种结构,提高优质鱼比例提供了一条解决青饲料来源困难的好途径。这种水面种青养鱼新方法简便易学,成本低廉。一般渔场和农户都可学会掌握。不失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养鱼好方式,值得向广大养鱼生产者推举。这一期我们先向大家介绍“水面种青养鱼研究初报”,从下期起,我们将把水面种青养鱼的实用浮植技术和操作方法具有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益处。  相似文献   

4.
拦鱼设施是大、中型水面养鱼防逃的渔业配套工程。生产实践表明,水库放养鱼类的经济效益,除了与放养鱼种、除害、渔政管理和捕捞等环节有关外,还与有否鱼类外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完好的拦鱼设施是保证养鱼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作者自1983年以来,已为福建、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省洞庭湖区大力利用和改造一些中小型浅水湖泊及荒废水面,建立了数万亩规格化、标准化的商品鱼基地,为高速度发展湖区渔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商品鱼基地的生产,不同于过去的湖泊养殖,也不同于城郊污水及山塘、水库等养殖类型。一般在没有外来肥料、饵料的前提下,依赖占水面三分之一的饮料地,种草养鱼,以放养草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精养。  相似文献   

6.
建造工厂化养鱼的大型养鱼场,必然会在鱼类生物学上和鱼类病理学上产生一系列新问题。在工厂化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养鱼场、鱼类综合养殖场、专门化养鱼场中,大量鱼集中在不大的水体中,因而每尾鱼所占据的水体较小,能吃到的天然饵料较少,而且残余的精饲料、粪便、粘液和鱼类生命活动的其它产物的积累,使水中充满了有机物质,含氧量下降,游离二氧化碳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谢申柱 《科学养鱼》1997,(10):38-38
百亩以上三百亩以下水面化肥养鱼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段向水面投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培肥水质,促使水质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过统等滤食性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生物,以达到提高大水面鱼产量的养鱼技术。现在结合近几年我们对部分大水面实施化肥养鱼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大水面养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一、R*③o(一)水面选择为确保施肥效益,必须认真选择施肥的水面,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条件如下:水源充足,不易干涸,灌溉任务不重,水面开阔,水深适宜的塘口或三百亩以下的水库。(二)鱼种投放必须做到当年投种,当年达到商品规格,以…  相似文献   

8.
寸塘口水库有养鱼水面800亩.1989—1990年进行箱库结合养鱼试验,利用网箱养鲤残饵、鲤排泄物和外源性营养物质作为大库鱼类的饵料基础.试验结果,大库鱼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公斤鱼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实行箱库结合养鱼技术,还改善了水体环境,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王忠明 《水利渔业》1988,(5):38-38,40
征天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13.4平方公里,养鱼水面930亩。该库于1960年建成并开始蓄水、当年夏天即向水库投放夏花,发展养鱼业,开展综合经营。当时由于植被较好,有机质较多,天然饵料丰富,鱼类生长较快,曾获得较高的鱼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库水肥力逐渐减退,天然饵料贫乏,随之水库鱼产量急骤下降,到1987年亩产仅11公斤。  相似文献   

10.
鲻鱼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养殖鱼类之一。由于它的饲料易得,加上饲养中病害少,颇受养鱼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信阳地区水库可养鱼水面30.3万亩,占全区总水面1/3.其中大型水库5座,16.5万亩,中型水库13座,3.5万亩,小型水库868座,103万亩。水面宽阔,养鱼条件优越,尤其是大中型水库,作为全区商品鱼的主要产地,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王屋水库于1994年移植大银鱼,1996年产大银鱼10.5t。为保持大银鱼高产和水库综合养鱼的高产高效,在调查摸清水库鱼类资源和饵料生物基础的前提下,采取控制大银鱼种群的合理密度,调整鱼类的种群结构,适度进行网箱养鱼和人工施肥等措施,使大银鱼和鲤科鱼类均取得增产。1997-1998年2年产大银鱼61t,鲤科鱼类350t,收入296万元,每公顷水面年均产鱼465kg,收入3360元。  相似文献   

13.
小安门水库是1961年建成的一座中型水库,养鱼水面1000亩,水质肥沃,宜于鱼类生长,自建库以来,渔业管理体制多变,库区秩序混乱,资源屡遭破坏,渔业濒于荒芜状态,亩产不足5公斤,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搞活了水库养鱼,库群关系和睦,秩序稳定,鱼产量连年上升,经济实力增强,从1984-1987年4年间,共捕鱼11万公斤,亩产达到38公斤,  相似文献   

14.
以鱼养鱼就是用低价质鱼类做为饵料鱼,养殖高价质名、特、优鱼类的方法,此方法可以降低饵料成本,人工费用,能够提高池塘综合利用价值,也是渔场转变养殖方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库拥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资源,具有优越的养殖条件和巨大的生产潜力。玉林地区现有水库220座,可养鱼水面20万亩,现已养鱼水面16万亩,但鱼产量很低。其中,44座中型水库,养鱼水面6.26万亩,1983~1989年平均每亩产鱼只有3.3kg。中型水库养鱼单产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入太少,养鱼饲料缺乏,肥料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6.
池沼公鱼移植增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沼公鱼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繁殖力强,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出口创汇。该鱼移植技术易掌握,增殖见效快,投入低,是大水面理想的增殖对象。1984年我省从辽宁引进地沼公鱼在镜泊湖等水域有一定的产量。近两年位于镜泊湖下游的莲花湖加大了增殖池沼公鱼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快我省名特优鱼类的发展,促进我省大中型水域的开发,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  相似文献   

17.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俗称横鲇或横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生活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体的中上层。鳡鱼行动敏捷,游泳快速,是自幼鱼至成鱼专门捕食其他鱼类的江河洄游性凶猛鱼类。鳡鱼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生长快速,肉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在我国湖北、云南等省,商品鳡鱼的售价在40元/千克以上,在江浙一带,将鳡鱼腌制,做成“鳡鱼干”,其品质和价格均高于“青鱼干”。  相似文献   

18.
杜尔伯特县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有嫩江、乌裕尔河两大天然水系和“中引”、“南引”、幸福运河、龙虎泡引水干渠等引嫩工程,形成水域面积205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1%,其中,可养鱼水面140万亩,占全省的近20%,是名副其实的全省水产资源大县。同时养鱼水面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鱼类资源,有各种鱼类12科61种。其中大型鱼类有草、鲢、鳙、鲤、鲫、鳜、鳢等近20种;小型鱼类有银鲴、细鳞斜合鲴、麦穗鱼、老头鱼、柳根等20多种;特色水产品有河蟹、大银鱼、田鸡、泥鳅等10多种。  相似文献   

19.
石军 《淡水渔业》1982,(5):28-28
<正> 绍兴外荡养鱼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一直采用传统的养鱼方法,产量提高不快。随着网箱养鱼的发展,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网箱与外荡养鱼相结合的办法,即每一百亩外荡放置1~4亩网箱养鱼,外荡增放仔、老口鱼种和其他养殖鱼类.网箱投饲的饵料流失为外荡鱼类所利用,使外荡鱼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养鱼池塘施肥的目的在于繁殖池塘中鱼类所需的各种饵料生物,从而提高池塘鱼产量。然而,池塘养鱼由于长年施肥、投饵而没有充分分解的有机肥料、残饵以及鱼类的排泄物不断沉积池底,加上泥沙混合,使池底逐渐形成一层淤泥。淤泥中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