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剖析青海湖南部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笔者利用青海湖南部共和县气象局1961—2017 年的大风日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1961 年以来该地大风日数随年份的延长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年减少2.0 天;(2)共和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大风日数的减少幅度大小依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季和夏季大风日数的减少趋势显著;(3)突变分析表明,春、夏、秋、冬四季大风日数未发生突变,年大风日数在1975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30年临汾市雾日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81—2010年临汾市17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临汾市雾的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包括雾的年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及地域分布等特征,为预报防治大雾天气造成的危害、改善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信息。结果表明:临汾市30年平均雾日数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06年的雾日最多,17个观测站平均的雾日数达19.6天;2010年雾日最少,17个观测站平均的雾日数只有4.4天,说明雾的年际变化十分剧烈。临汾市雾的区域分布特征较明显,平川地区的雾日远多于山区。17个观测站30年雾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中,有10个站雾的发生次数在近30年呈振荡上升的趋势,其中气候倾向率值最大的站是安泽;有7个站雾的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大的是临汾。雾主要发生在秋季,其中10月最多,占到全年雾日数的18.07%,春季的雾日最少,5月雾出现频率只有3.20%。临汾市的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秋、冬季,中部地区雾日较多;夏季雾日出现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中部偏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杨晓玲  周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6):123-128
为揭示大风日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更好地防御和减轻风沙灾害。笔者利用1971—2010年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大风、沙尘暴、扬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日数时空演变及与沙尘暴和扬沙日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河西走廊东部年大风日数以10.77 d/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四季年大风日数亦均呈显著减少,递减率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季节大风日数随年代增加呈减少趋势;大风日数春季最多,秋季最少,4月最多,9月最少。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与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有很大关系,高海拔山区大风日数最多,北部荒漠区以及浅山区较多,绿洲平原区最少。近40年河西走廊东部年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均显著减少。年大风日数与年沙尘暴和扬沙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和0.888;大风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对沙尘日数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显著正作用,大风日数的减少可能是沙尘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信阳市高温日数时空变化规律,利用1961—2015年信阳市地面气象月报表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法、简单相关系数法、通径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阳市≥35℃高温日7月下旬最多、而≥37℃和≥40℃的高温日均是8月上旬最多。山区、丘陵平原过渡区高温日数少,平原、山麓高温日数多。1961-2015年信阳市高温期没有出现明显的缩短或延长。1961-2015年信阳市高温日数整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经历了先急剧减少后缓慢增多的变化过程。湿度是影响信阳市高温日数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气压、降水和日照是次要因子。信阳市高温日数存在6、21、30和51年4个明显的周期振荡。未来几年信阳市仍将处于高温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吉林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吉林省46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和诊断方法,分析了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平均值空间分布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气候倾向率由西向东先升高后降低。地表温度高的站点升温幅度小于地表温度低的站点。地表温度多年平均值的季节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地表温度在1月最低,7月最高。1961—2015年吉林省地表温度以0.70℃/10 a的气候倾向率显著上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4、0.36、0.51、1.50℃/10 a。冬季和年平均地表温度分别在2001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地表温度绝大多数异常气候年份为异常偏暖年,多在2010年之后。未来季节和年地表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海拔是影响地表温度的主要地理因子,气温是主要的气候因子。夏季降水量对地表温度为负效应,冬季降水量以正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寿光市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和特征,选用寿光市1960—2014年日照、风速、降水、总云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对寿光市近55年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气候倾向率为-66.15 h/10 a;其中夏季减少的趋势最显著,气候倾向率为-26.52 h/10 a,春季减少趋势最不明显;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状显著减少,气候倾向率为-71.68 h/10 a;1—12月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均呈减少趋势,6月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倾向率为-10.65 h/10 a。寿光市四季和年日照时数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均不存在显著突变。年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总云量、水汽压呈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雾日数呈正相关。寿光市日照时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随季节不同而异,平均风速和总云量成为影响寿光市年、四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小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西省109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笔者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M-K突变检测和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西省平均日照时数在年代、年、季尺度上都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幅度为64.16 h/10 a;四季日照时数中,夏季日照最多,冬季最少,各季变化中夏季减幅最大,春季最小;月变化为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5月;山西省日照时数年、季都存在由多到少的突变,年突变在1987年。山西省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由南部到北部逐渐增加,南部地区少于北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区表现减少趋势,个别地区为增加趋势,其中年日照时数以潞城减幅最大,减幅为207.7 h/10 a。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西省临汾市17个气象观测站1977—2013年37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初步分析了临汾市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季和春季蒸发量较大,分别约占全年39.3%和34.0%,其次为秋季和冬季,冬季蒸发量最少。37年年蒸发量呈波动下降变化趋势。四季蒸发量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夏季蒸发量下降趋势最明显,其变化率为-26.30 mm/10 a;其次为秋季,为-16.47 mm/10 a;春季和冬季分别为-10.47 mm/10 a和-7.91 mm/10 a。从年代际特征来看,临汾市年蒸发量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出"增加—减少"趋势。从年代际变化季节特征来看,临汾市春季呈现出"减少—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呈现出"增加—减小"趋势,冬季呈现出一致减小趋势。临汾市蒸发皿蒸发量与日较差、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水汽压、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与气温是影响临汾市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来奇台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樊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73-278
对1961~2000年奇台县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奇台县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1988年以后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增温的贡献最大;40s来降水呈增加趋势, 1961~1983年为降水匮乏期,比多年平均减少了20.9mm,1984~2000年降水年际变化增大,尤其是夏季,90年代比70年代增加40.9mm。进一步分析发现:初霜日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期间出现了1961-1974年偏早期,较历年平均偏早6d;终霜日的出现时间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表现为围绕趋势线上下振动;稳定≥1O0c 的活动积温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43.80c.d /10a; 日最高气温≥350c的日数明显减少,其中1993年未出现≥350c的高温日数。这些变化必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北干旱区83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日最低(高)气温资料,对其极端温度事件季节性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预测,以期更好地为其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服务。结果表明:(1)时间趋势上,日极端低(高)温均值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81年后升幅明显增加,冬秋季升温最显著;日极端低(高)温极低(高)值有增多趋势,其中暖昼(夜)日数有增加趋势,夜(昼)指数变化最快的季节为夏秋季;1979—1986年,上述指数变化趋势发生突变(冬季先开始);除夏季日极端低温极低值外,其他指数在2013—2020年季节变化与1961—2012年的增减趋势一致。(2)空间分布上,暖昼(夜)日数最大值、冷昼(夜)日数最小值均在北疆分区,而内蒙-宁夏分区的增减速率变化最快;2013—2020年,新疆全境春季冷昼、冷夜日数急剧减少,内蒙-宁夏分区、南疆分区夏季日最低(高)气温极值急剧降低(上升)。  相似文献   

11.
12.
1958—2012年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根据1958—2012年郑州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阀值法确定了逐年的极端气温阀值,并统计出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日数,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郑州市过去55年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极端低温阀值、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和极端低温天气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变换特征,并运用了R/S分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和高温天气日数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年最低气温、极端低温阀值和低温天气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年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并在突变后达到显著水平,而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并未发生明显的突变;(3)周期变化特征上,4种气象要素都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且都是大周期嵌套在小周期的变化特征;(4)从突变特征和周期变化来看,在未来几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增加,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减少;(5)R/S指数研究表明,最高气温会从减少趋势转化为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和极端高温天气日数会从增加趋势转化为减少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仍会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普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R2代变异发生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R2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存在4种发生方式,即合株性稳定谱异,全株分离变异,穗系嵌合稳定变异,穗系嵌合分离变异,其中稳定变异相当普遍、红占总变异的1/3。发生阶段较全株性变异于发生较迟的穗系嵌合变异。不同的变异性状有不同折发生方式。株型、穗型、芒型和叶色变异多为分离变异,熟期为稳定变异,株高,腊质等兼有稳定及分离变异,其中某性状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多数分离性状的分离均属简单分离,且箐少见到基因突变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流域尺度上揭示21世纪最初10年松花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强度,笔者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Landsat ETM卫星遥感数据,对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通过对比各子流域在不同时间序列上的差异揭示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流域内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其中嫩江水系湿地减少的最为明显。建设用地的面积显著增加,且3个子流域的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第二松花江增长的速度最快,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1.52%。整个流域的耕地面积稍有增加,但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嫩江子流域耕地面积显著增加,而松花江干流和第二松花江流域耕地面积减少。在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转化过程中湿地-耕地、耕地-建设用地的转换较为剧烈,林地具有相对较高的保留率。空间上,土地利用转化强度较大的主要是嫩江中下游平原区和松花江干流下游入河口的平原地区,嫩江子流域各地类间的交叉转换频繁,且各1级地类内部的转化也较多,而松花江干流的转化主要在个别地类。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国雄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4):223-230
为全面了解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存在问题,为科学管理有限的耕地资源提供依据,利用近期(2007—2008年)获得的耕地地力调查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杭州市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重要肥力指标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杭州全市耕地主要由酸性(pH 4.5~5.5)、微酸性(pH 5.5~6.5)和微碱性(pH 7.5~8.5)土壤组成,强酸性和碱性土壤的比例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以中量水平为主,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分别在20~40 g/kg和1~2 g/kg之间,但仍约有1/4(27.00%)和1/8(12.06%)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偏低。全市耕地土壤有效磷高低差异非常明显,缺磷与富磷土壤并存;土壤速效钾的变化也较大,且多数土壤钾素明显不足。除滨海平原土壤以微碱性和中性为主外,其他区域的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土壤酸度以丘陵区为最高,其次为河谷平原区,而水网平原区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以水网平原最高,其次为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滨海平原最低。土壤有效磷以丘陵区为最高,其次为河谷平原和滨海平原,水网平原的最低。土壤速效钾以水网平原最高,滨海平原最低,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居中。不同县(市、区)因地貌特征、土地利用方式及施肥水平等的差异,其土壤肥力指标也有较大的差异。杭州市耕地土壤肥力在空间上的高度变异性及氮磷钾养分之间的不均衡性要求进一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气象资源变化与粮食产量的关系,运用天水市7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温度、降水资料,借助于气候变化率、Mann-kendall、Z-score标准化等方法,对该地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综合资源指数模式。结果表明:1961—2010年,该地日照时数以30 h/10 a气候变率下降;年平均气温以为0.40℃/10 a气候变率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以0.36℃/10 a气候变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以0.39℃/10 a气候变率上升;降水量以20 mm/10 a的气候变率下降。综合资源指数呈二次曲线变化,变化的转折点在1982年;1961—1982年以0.08/10 a气候变率下降,1982—2010年以0.48/10 a气候变率上升。与当地的实际粮食产量变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青海高原节能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找出青海高原温室内气温变化规律和与外界气温关系,为温室内作物栽培管理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根据青海海东平安县2010年6月—2011年8月日光节能温室内外气象要素的连续监测,对温室内气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外界气温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季温室内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晴天、多云天、阴天下气温都是白天高于夜间,室内高于室外;(2)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气温日变化明显不同,最高和最低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温室内外温差也呈现不同的变化;(3)温室内外气温相关性都是夜间高于白天,温室内外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建立的回归方程,对开展农用天气预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的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西安近30年(1981—2010年)地面站全年各候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气象资料,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西安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精细化分析评判,结果表明:西安的最适宜旅游期分别为4月底至7月初(第24—37候)以及8月中旬至9月底(第45—53候),较适宜旅游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38—44候),非适宜旅游期为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第56候—次年第20候)。“五一”假期处于西安旅游不舒适期向最舒适期的转换阶段,“十一”假期则位于旅游最舒适期向不舒适期的转换阶段,受低温影响,其旅游气候舒适度低于“五一”期间。近30年西安旅游舒适日数及最舒适日数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西安旅游舒适日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夏季旅游舒适日数及最舒适日数均呈下降趋势,春季和秋季则为增加趋势,其中春季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19.
黧蒴栲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遗传多样性分析为黧蒴栲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提供技术依据。利用AFLP技术对39个黧蒴栲半同胞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8对引物共扩增出清晰条带761条,其中有多态性的条带有565条,多态率为74.14%,半同胞家系之间遗传多样性较高。黧蒴栲不同优树采集地之间遗传多样性较大,遗传多样性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性。各优树采集地内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不一致:湖南通道、福建明溪、广东平远优树采集地内遗传变异小;广西永福、融水、平果3地优树采集地内遗传变异较大,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广西苍梧优树采集地内遗传变异最大。黧蒴栲出现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几率和遗传多样性密切相关,遗传多样性高的出现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几率大。出现优良家系的几率与家系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相关性,优良率与家系所处的纬度呈高度负相关,与经度为中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反映艾比湖地区不同程度盐渍化的空间分布,以野外调查和实地数据为基础,对艾比湖盐渍土的土壤盐分和盐基离子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和盐基离子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盐分表聚强烈,空间变异性显著。表层土壤盐分、Cl-、Mg2+、Na+均属于强空间变异,HCO3-、Ca2+、SO42-和K+均属于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HCO3-、Ca2+、Mg2+、SO42-和K+属于强空间相关性。含盐量、Cl-和Na+属于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通过分析盐分和盐基离子的空间变异性,有益于土壤盐渍化的快速诊断,可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精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