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我国甘薯新病害-茎腐病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6年以来广东省主要甘薯产区发现1种甘薯新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茎基部呈黑色水浸状腐烂,并逐渐沿茎枝向顶端腐烂,后整株倒伏、死亡。从甘薯病茎部分离得到了病菌,经柯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菊欧文氏菌(Erwinia chrysanthemi)。采用茎枝、菌液共培养法接种8个甘薯品种,结果表明8个品种均无抗病性,病原菌致病性较强。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该病害。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致病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茎腐病属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害,目前,关于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及其与毒素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作者进行了研究,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木瓜 (CaricapapayaL .)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 ,从播种到采收只需 9个月 ,可周年结实 ,味美且富含VA 和VC,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亲睐。 2 0 0 2年 6月 ,在海南省乐东一木瓜生产基地发现一种木瓜新病害 ,发病率高达 5 0 % ,严重影响木瓜产量。经初步鉴定认为是一种由瓜果腐霉引起的木瓜茎腐病。1 症状木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发病初期 ,在茎基部近地面处产生水渍状斑 ,并流出白色胶状物 ,后组织崩解、缢缩折倒 ,整株萎蔫。湿度大时 ,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即为病菌菌丝、孢囊梗和孢子囊。2 病原菌菌丝发达 … 相似文献
6.
生姜茎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生姜茎腐病在国内部分生姜产区为害严重,已成为制约生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深入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笔者对该病的发生与为害状况、症状表现、病原种类、病害循环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性分析,镰孢菌在寄主根和茎组织内侵染过程示踪和孢子捕捉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2种镰孢菌病害在病原学侵染规律方面的相互关系,概述了2种病害寄主抗性生理生化机理、抗性遗传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永定县夏玉米种植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情况调查,总结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便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为害,提高农户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玉米腐霉菌茎腐病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茎腐病主要致病菌肿囊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 Math.)为例,首次对玉米腐霉菌茎腐病超微结构、防御酶系和生化抗性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甘薯细菌性茎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特异灵敏的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对于鉴定检疫病原菌、田间监测病原菌和防控病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Dickeya属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到D. dadantii特有的标志基因,针对标志基因设计引物,其中针对编码登录号为WP_077245517未知蛋白基因的1对引物Dad1-F(5′-CATATCAACCAGACCAGCCGTT-3′)和Dad1-R(5′-CGGCCTGCTTTTAAACAACGTATTA-3′)能只从D. dadantii扩增到167 bp目的片段。由此建立了特异灵敏的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为鉴定检疫甘薯茎腐病病原菌和田间监测病害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甘薯细菌性茎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特异灵敏的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对于鉴定检疫病原菌、田间监测病原菌和防控病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Dickeya属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到D. dadantii特有的标志基因,针对标志基因设计引物,其中针对编码登录号为WP_077245517未知蛋白基因的1对引物Dad1-F(5′-CATATCAACCAGACCAGCCGTT-3′)和Dad1-R(5′-CGGCCTGCTTTTAAACAACGTATTA-3′)能只从D. dadantii扩增到167 bp目的片段。由此建立了特异灵敏的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为鉴定检疫甘薯茎腐病病原菌和田间监测病害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地区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致病力差异,采用重复序列PCR基因指纹(repetitive element palindromic PCR,REP-PCR)技术和薯片接种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的6个市区县的59株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对59株菌株扩增出41个清晰的条带,其中36个为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在4~10之间,平均为7.2。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768、0.2801和0.4186,其中湛江种群多样性最高,南宁种群多样性最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9时,59株菌株可被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划分与菌株来源地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不同地区病菌种群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其中合浦种群与湛江种群致病力最强,万州种群致病力较弱。表明甘薯茎腐病菌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病菌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16.
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北省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种类,在不同种植区采集储藏期和育秧期病样,描述其症状特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确定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在储藏期甘薯发病可导致薯块表面腐烂的占总病薯的59.09%,端部腐烂的占40.91%;薯块带有褐色轮纹病斑的占61.36%,病斑没有轮纹或者轮纹不明显的占38.64%;发病初期薯块内部病斑浅、黑褐色的占27.27%,发病后期薯块内部形成空腔、布满白色菌丝的占72.73%;病斑带有苦味的占59.09%,病斑没有苦味或苦味不明显的占40.91%;在育秧田发病导致薯秧溃疡,表现为主茎基部呈点片发生黑色或者褐色病斑,部分有开裂。分离的病原菌能够同时侵染薯块和薯秧;病原菌单瓶梗产孢,大型分生孢子稍弯,两端钝圆,多数3~7个分隔,顶细胞钝圆,基细胞足跟较明显。其rDNA-ITS、EF-1α、β-tubulin基因序列与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同源性分别为97%、99%和98%。初步确定甘薯镰孢菌腐烂与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solani。 相似文献
17.
18.
<正>Dickeya和Pectobacterium属细菌的植物寄主广泛,包括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和禾本科等科的农作物[1],所引发的细菌性软腐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威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Dickeya和Pectobacterium属不同种的菌株能侵染同一种植物,产生相似的病症。如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并导致软腐病害的有D. solani、D. dianthicola、D. dadantii、D.chrysanthemi、D. zeae、P. versatile、P. carotovorum、P. brasiliense、P. atrosepticum、P. betavasculorum、P. parmentieri、P. parvum、P. peruviense、P. polaris、P. actinidiae和P. punjabense等种的细菌[2-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