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汾河水库作为省会太原的防洪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承担着减轻汾河下游防洪负担和为工农业生产供水的艰巨任务。库区上游总面积5 26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 046.3 km2,占总面积的57.8%。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度仅7%,致使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行和供水安全。1988-2007年间,强化了水土流失治理,经过20 a的努力,新增治理面积1 738 km2,治理度57.05%。据分析,水土保持措施新增拦沙量20 540万t,年均1 027万t,占治理前水库年均淤积量的63.2%,治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汾河水库上游流域治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向太原市及太原盆地工农业供水的艰巨任务。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水库泥沙淤积量很大。多年来,特别是1988年开展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减少了入库泥沙。但也存在着治理速度慢、人为新增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今后应采取重视河道治理,大量用洪用沙;加强水土保持,有效拦截泥沙;强化监督管理,防治人为新增水土流失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1997年青龙县被列为河北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3年来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3 0 8km2 ,共投入资金45 0万元 ,投劳 12 3 0万个。从搞好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出发 ,加强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 ,制定并落实了优惠政策 ,加强了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强化了监督执法。先后查处水保违法案件 15 8起 ,提高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和审批率。  相似文献   

4.
濑底水土保持示范区原为荒废多年的“五七”茶场及周边荒山荒坡,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3%,自2001年起采取封山育林、坡改梯、果园种草、配套完善排灌设施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对汾河水库入库水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汾河水库淤积严重的现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1988年开始对水库上游地区进行重点治理。1988~1997年首期治理结束,治理区新建坝库103座,淤成坝地1020hm2,完成滩地治理2800hm2,累计完成梯田224万hm2、水保林663万hm2、经济林084万hm2、封山育林396万hm2。根据汾河水库38年降水、径流、泥沙资料,采用水土保持法与水文法进行分析,10年重点治理水保措施年减少入库泥沙量约500万m3,减沙效率达45%~50%;年减少入库径流量约05亿m3,减水率达10%~14%。在水保措施减沙中,淤地坝和引洪治滩工程的减沙量占治理措施总减沙量的近60%。  相似文献   

6.
汾河水库担负着太原市和晋中地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任务,汾河上游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事关全省大局的问题。经过我年的治理,取得了可喜成效。截止1999年底,共完成水充失初步治理面16.87万hm^2,累计治理度达到40%,治理区农业人均纯收入由206元增加到1064元,提高了416.5%,农业人均产粮由202kg提高到468kg,提高了131.7%。汾河上游水土流失成功的治理也启示人们:加大投资  相似文献   

7.
将汾河水库上游1961-2015年间分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前(1961-1987)、一期治汾(1988-1997)、二期治汾(1998-200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2008-2015)四个阶段,分析了水库泥沙淤积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961-1987年相比,1988-1997年间年均淤积量减少58.8%,1998-2008年间年均淤积量减少72.58%,2009-2015年间年均淤积量减少89.29%。水库年淤积量持续减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汾河水库1956-2004年入库径流和降雨量资料,在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径流和降雨变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双累积曲线模型,分离出了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分别引起的径流变化量,在定义贡献率的基础上,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和气候变化对径流演变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04年49年来汾河水库入库径流和降雨均呈减少的趋势,但径流减少趋势明显;以入库径流突变年份为界将研究时段分为2段(1956-1982年和1983-2004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致使径流减少24.8mm,贡献率为87.1%,降雨减少致使入库径流减少3.7mm,贡献率为12.9%。流域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改变了水库上游流域的水文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扶贫成效与攻坚阶段措施韩荣(青海省水土保持局,810001)青海省既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同时又是贫困面大的地区。1982年起,我省在主要水土流失地区有计划地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两年以后(即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  相似文献   

10.
榆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系统介绍了榆林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各项具体措施,并对治理后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可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发展民营水保大户 加速水土流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十分重视发展民营水保大户治理,有效弥补了国家对水土保持资金投入的不足,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介绍了全省大户治理的现状、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指出了当前大户治理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大户权益受到侵犯等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加强监管、规范程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13.417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04%,年土壤流失总量50 813万t,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云南省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介绍了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空间布局模式以及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适宜树(草)种和配置模式,并以会泽县头塘小流域为例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3.
浅谈水土保持效益计算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效益是衡量所采用的治理水土流失措施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是否准确合理,关键在于如何采用正确的计算方法、效益参数及合理分析有效成份。所阐述观战将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水平,提供较为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土壤侵蚀变化原因及水土保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数据进行对比,从面积、强度、分布方面对重庆市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普遍减弱,近年来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针对重庆市土壤侵蚀现状,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社会进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与社会进步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国家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主要体现为水土资源的增值和生态效益货币化。以期使我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停留在定性描述和理论探索阶段,关于治理效益评价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涉及,如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治理效益的关系问题,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指标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效益与治理目标关系问题,治理效益点与面的关系问题等.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将会极大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从而加强治理效益评价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是水土保持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国标"的优劣,提出了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介绍了常用的效益计算和评价方法,最后对效益评价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土壤侵蚀与城市水土保持问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在阐述城市土壤侵蚀,城市型水土保持等有关概念及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势在必行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城市土壤侵蚀具有人为影响的主导性,侵蚀强度的隐蔽性,侵蚀方式的复杂性,侵蚀物源的多样性等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具有目的要求特殊,防治人为侵蚀是重点、涉及面广,城市地域结构是水保措施布局的基础等特点,以及城市水土保持的类型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国家颁布有规范,但有些问题规范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方法。文章探讨了水土保持效益计算范围、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共同作用时的效益分摊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土壤侵蚀原理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改革与探索。[方法]在全面分析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目标,就本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结果]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试验内容,突出课程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优化了课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权重。[结论]对于土壤侵蚀原理课程,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