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坡耕地由于人为耕作管理作用,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影响着坡面地表径流和产沙。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基础上,分析了坡面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等高耕作蓄水效益为70.56%~10.07%,平均值为51.58%,保土效益为76.60%~21.66%,平均值37.73%。同时分析了坡度和雨强对坡面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的影响,以期服务于坡耕地治理。  相似文献   

2.
北流市丰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的新路,截至2005年底,丰村小流域完成营造水土保持林156.9hm^2(含补植127.5hm^2),保土耕作45.4hm^2,封禁治理1027.6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4km^2,治理程度达83.44%,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1678t/km^2.a降低到500t/km^2.a,小流域水保措施蓄水能力71.07万m^2/a,拦泥沙能力达3.55万t/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达81.04%。主要做法是:成立机构、落实专人专管,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制定措施,全面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平顺县白马小流域综合观测站2017-2021年降雨、径流深、植被盖度等观测资料,计算了该区土壤流失量及蓄水保土效益,得出如下结论:(1)植物措施在蓄水保土效果方面,自然植被>乔木>灌木>白羊草。(2)工程措施在蓄水保土效果方面,水平沟、水平阶、石坎梯田优于鱼鳞坑和隔坡梯田。研究成果可为我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表明,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不同,所形成的治理模式也不同,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其水保效益差异显著。张家山流域以梯田为主,先以坡面中部成带连片,随后向中、下部推移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其效益明显优于官兴岔、花岔流域梯田从缓坡、村庄邻近处连片不成完整带的治理时序及模式。张家山治理程度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减沙效益增加2%,而官兴岔、花岔流域仅为0.83%~0.90%;张家山粮食生产潜势利用率达37.72%,官兴岔为35.9%;张家山饲草潜势利用率达45.67%,官兴岔为24.34%;张家山产值达7.99万元/km2,官兴岔仅为3.37万元/km2;张家山产投比为3.818,官兴岔为1.91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消化体系的选择及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试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肥料中砷、汞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宽(As0-100μg/L;Hg0-10μg/L),检出限低(As0.05μg/L和Hg0.07μg/L)。无机肥料中As回收率为98.8%-100.4%,Hg回收率为98.9%-102.2%;有机肥料中As回收率为94.4%-105.6%,Hg回收率为97.6%-103.8%。  相似文献   

6.
湘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衡南县为试验区,设置同一坡度和同一农业种植方式的径流小区,进行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控制试验,通过对全年无遗漏降雨场次的径流及泥沙观测,研究了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流失控制效益。结果表明:(1)2016年全年产流降雨19场,降雨量1 145mm,属于正常降雨年。(2)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裸坡地土壤侵蚀模数4 450.57t/(km~2·a),达到了中度侵蚀;(3)农耕地与裸坡地相比均具有保土保水效果,但是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减少地表径流、降低产沙量有显著差异,保水效果(地表径流量年减少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石坎梯田(85.07%)坡式梯田(81.50%)土坎梯田(64.57%)植物篱(57.96%)顺坡耕作(37.49%);保土效果(产沙量年减少比例)依次为石坎梯田(98.74%)坡式梯田(98.66%)土坎梯田(97.39%)植物篱(86.16%)顺坡耕作(61.98%),石坎梯田和坡式梯田始终可以发挥较好的保水保土作用。准确观测了土壤侵蚀背景值,定量评价了坡耕地主要水土保持措施效益。  相似文献   

7.
东北黑土区蓝靛果埂带栽植技术及其水保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东北黑土区梯田埂和地埂上栽植蓝靛果试验,对蓝靛果的生长发育、水保作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蓝靛果适于埂带种植,它抗逆性强,方便管理,生长迅速,枝叶茂盛,适应性强。埂带蓝靛果茎叶和根系发达,固埂防冲能力强,蓄水保土效果显著。种植第3年,蓝靛果的保水效益达到82%以上,保土效益达95%以上,经济价值达24 000元/hm2。研究表明,可以在东北黑土区推广蓝靛果的埂带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和2015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牡丹江试验基地内11个径流小区的两次产流的泥沙和径流观测数据,对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蓄水保土作用、相同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作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理措施不同的试验小区,泥沙冲刷量和径流量差异显著;双垄、横向垄作和顺坡垄作的作物产量差异为-1. 49%~0. 91%。试验区内不同治理措施对坡面蓄水保土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双垄和顺坡垄作较之对照,蓄水保土能力较差,虽然产量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RegionManager软件的支持下,对尖山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两期的土地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883.05hm^2,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乔木林、灌木林、果木林及梯田面积分别增加423.5,299.9,17.6和32.0hm^2;疏幼林、坡耕地及荒山坡面积分别减少487.4,164.3和164.5hm^2。新增了保土耕作和经济林两种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水域、非生产用地及难利用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评价结果显示,治理前尖山河小流域的土地等级主要为三等地和四等地,占流域总面积的67.20%;治理后主要为二等地和三等地,占总面积的71.37%。从总体上看,治理后比治理前提高了一个质量等级,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湖榕、水翁混交护岸林带绿化固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湖榕和水翁的耐涝和耐旱特性 ,在洪水位至防限水位 (水间带 )的水库岸带种植混交护岸林带 ,观察结果表明 ,湖榕和水翁混交林具有显著的绿化固土及护岸效果 :9年生的湖榕 ,其后期植被覆盖度达 90 %~ 10 0 % ,丰满度 5 0~ 6 0cm并迅速形成植被覆盖地表 ,保土效果高达 97 9% ,保水效果也达 6 9 3 % ;同年种植的水翁后期植被覆盖度达30 % ,丰满度 30cm ,保土效果也达 94%。两种树种的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保水保土效果均优于细叶榕  相似文献   

11.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2004年,笔者提出了"水土生态保持"一词,随后又撰文多篇探讨其内涵,阐述其意义。结合这些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又对水土生态、水土生态保持的内涵与外延及其意义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希望专家学者指正或争鸣。  相似文献   

13.
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室内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红壤积水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入渗过程中湿润锋距离、累积入渗量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乘幂关系,而入渗率与时间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再分布过程中,在隔绝蒸发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深度土层含水量则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无论在隔绝蒸发还是在自然蒸发条件下,短期内土壤水吸力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而同一深度土层水吸力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水分的入渗及再分布有较大影响,初始含水量较低时,水分入渗较快,而水分再分布则较慢。  相似文献   

14.
开展水土流失监测 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州区的水土流失类型和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在三峡库区、渝东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万州区缺乏及时、准确、全面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给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监督执法、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增加了困难。经万州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于1999年成立了万州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展开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并通过点面结合布设站点、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科学分析监测成果等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就是土壤发生破坏和搬迁,按其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后果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良性侵蚀和恶性侵蚀两大类,通常所治理控制的就是恶性侵蚀,水土流失是由地球的外营力引起的,当外营力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失和破坏时,则称之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破坏和搬迁程度不同,数量不等,土壤侵蚀是绝对的,水土流失同是相对的,科学界定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含义,对于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是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土资源是农业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土,就没有农业和人类。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流失宝贵的水土资源,而且使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削弱土地生产潜力,减少农业收入。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建立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土壤耕作保护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13.417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5.04%,年土壤流失总量50 813万t,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云南省自然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介绍了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空间布局模式以及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适宜树(草)种和配置模式,并以会泽县头塘小流域为例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杨华  石辉  李卓  胡凡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142-146
石油烃污染土壤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污染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土壤的持水特性及水分有效性,确定石油烃污染对土壤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程度可为揭示石油烃污染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提供新的科学认识。通过人工配置柴油和原油不同污染浓度污染的黄绵土,利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土壤的持水特征与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柴油与原油污染土壤后,水分特征曲线均位于未污染土壤的下部,其中原油污染的影响更甚。(2)水分特征曲线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θs、θr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呈现指数衰减,参数α值呈幂函数减小、n值出现随污染浓度对数增加的特点。(3)土壤的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凋萎含水量均随柴油、原油污染浓度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表观土壤有效含水量随污染浓度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字形的变化模式。无论原油还是柴油污染土壤,均会影响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影响的大小与石油烃的类型和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与传统水土保持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是整个水土保持事业的组成部分,它涉及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水土流失分布形态可是点、线、片、带、块、面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组合,年侵蚀模数比传统水土流失年侵蚀模数大得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预防、监督和治理相结合,其防治投资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部分,概预算要求严格依据国家或各部委的概预算标准进行,效益分析采用企业全额投资的效益评价方法———财务经济评价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