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沙县从1999年起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面积5455.8 hm2。封育方法包括纯封、人工促进封育等;封育类型包括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乔灌草型等.通过调查数据与分析得出,封山育林是生态修复和重建的首选工程措施;生态脆弱的地块封育年限还应该延长到七年或七年以上。通过5年金沙县项目区封育成效分析,灌丛地在5年后覆盖度可提高20%以上;疏林地目的树种马尾松年均高生长可达70 cm以上,年均径生长可达0.7 cm左右。  相似文献   

2.
根据福建省清流县不同类型的林地质量条件,采取人工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下套种及森林保护等封山育林技术,节约了造林更新经费,增加了封育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及试验示范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桐庐县定向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及成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庐县采取分阶段规划,稳步推进定向封山育林,采用人工造林、无林地封育、伐针留阔人工促进、定株抚育间伐封育类型4种主要模式进行定向封育。经过20多年的定向封育,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林分的活立木株数比人工造林(补植)增加近50%,针叶林封育可使蓄积量增长33.7%。同时封山育林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改善林分结构,增加地表的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阳封山育林区不同封育对象、封育类型与相应的非封育区对照小班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认为南阳封山育林成效显著,其封育效果与封育对象和封育方式等因素有关。从封育对象看,疏林地封育效果最好,有林地次之,无林地最差;从封育方式来看,有林地半封比全封封育效果好,疏林地全封比半封封育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传统封山育林工作粗放经营的现状,提出因林制宜、综合培育的现代封山育林理念及封山育林类型划分的必要性。通过对中德技术合作—密云县古北口镇潮关西沟示范区立地条件、树种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制定了该示范区封育类型划分的因子及量化指标,将该示范区的32个小班划分为3种封山育林类型。本研究旨在将传统封山育林事业推向有计划、有目标、有营林措施的新阶段,推进首都郊县水源涵养和绿化地区的封山育林进程并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和具有一定数量的母树、幼苗、幼树、萌蘖根株的无林地进行封育,同时将新造林地、飞播区、直播区纳入到封育区内,封育对象分为两大类型:即封山育灌和封山育林。封育方式采用全封、半封轮封3种;一般采用乔木型5~8 a,乔灌型3~6 a,灌木型3~5 a;封山育林的主要措施包括除草除蔓、破土整地、间苗移植、补植补播、平茬复壮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恢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区自然概况,植物群落演替基本理论及封山育林(自然演替)与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恢复)2种恢复方式区基本情况。通过对比研究,结论是:封山育林自然演替3年后的稀树灌草丛,植物群落比人工促进恢复方式的复杂,生物多样性体现较好,灌木类逐渐转向耐旱、耐热、耐火、更新力强的抗逆类型发展,每获得1kg生物量的投入是人工播种方式的1/3。  相似文献   

8.
在桓仁县北甸子和沙尖子老烧柴场设置固定样地,经过10a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封育效果良好.封山育林比人工更新造林节省营林投资;封育林分林木长势与是否抚育和抚育起始期有关,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生长迅速,蓄积量较未抚育的林分大;林分郁闭后抚育较郁闭前抚育林木干形好,在林分郁闭后7~8a开始抚育为宜.  相似文献   

9.
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新认识封山育林的理念出发,阐述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分析了封山育林的特点及封山育林对象。总结了按照培育目的和树种比例分为5种封育类型、3种封育方式。提出了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封山育林”好包头市大面积开展封山育林已有30年历史,面积达58000hm2,其中封育较早的固阳县白彦沟林场冯师付沟,通过封育森林覆盖率已达50%,形成乔灌草结合良好的天然植被,封育较晚的银号乡铁匠沟,森林覆盖率也已达30%,形成以灌木为主的良好植被,局部地区还有大片山杨萌生,树高达5m,根据1987~1991年有关试验表明:封山育林明显好于人工造林。在降雨较少的包头地区,封育年限10年左右,方可成林或接近成林,一旦成林后林相良好,乔灌草自然搭配且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重退化生境;3)封育调整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与定向恢复调控;4)封育改造低效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普定县喀斯特地形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入手,通过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的各种森林植物,探讨森林群落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封山育林地、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地、人工造林地等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利用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及人工造林的方式,补充植物种质资源,是快速恢复和培育草灌型、灌木型、乔灌型和乔木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形区森林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进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新的封山育林技术规程拓展了封山育林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封山育林的内容.原先封育对象只有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现在叉增加了官林地以及低质、低效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改造,扩大了封山育林的作业范畴。澄清了以前关于封山育林模棱两可的一些观念,使林区封山育林有了更好的操作性。使林业生产中一切管护措施都从封山育林中找到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林业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林火灾后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林分生长规律和经营模式,建立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模型;对广州从化30年生马尾松林分森林火灾后,经过人工更新的林分45年内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模拟,认为该林分若未遭受森林火灾,封山育林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大;灾后更新林分需要30年才能恢复相当于灾前林分的生态效益;其间生态效益的损失量为传统静态定量估算的25.92倍.如果林分采取30年轮伐的经营模式,在第19年左右时轮伐林分和灾后更新林分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平衡;此后人工更新林分的生态效益渐高,而受灾林分经人工更新后第17年时的生态效益近似于轮伐林分的稳定值.轮伐型所带来的总效益在前6年大于封育型的总效益,但第7年以后其总效益开始小于封育型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王玉峰 《林业科技》2020,45(1):55-57
通过对朝阳地区林地踏察和后期调查发现,更新好的地块全部出现在郁闭度低的林分,乔木更新又以人为干扰过的地块最为明显,乔木树种幼树数量超出其他两种类型3倍,地径和树高生长指标也最优,因此采取人工促进更新和封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取得最优的更新效果。具体方式是:选择坡度≤25°的疏林地;采取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沿等高线深翻30 cm,使地表形成小面积平整或浅沟,为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沟间距应适当加大,然后进行封育。  相似文献   

16.
赤峰市林西县,近年来的人工造林,由于受立地条件、气候、劳力、资金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是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成材率低、小老树多。怎样加快绿化速度,弥补人工造林之不足呢?实践证明,实行封山育林同人工造林相结合,是加快绿化速度,尽快恢复植被的主要措施。林西县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十九点七,森林保存面积达二日一十八万七千余亩,其中,靠封山育林发展起来的天然次生林有六十五万五千多亩,占全县有林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五点二。主要采取的林业措施是对封育林地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植被种类、土壤类型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封育造林方式,建立落实轮封轮放制度、进入封禁区制度、管护人员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封山育林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西地区进行封山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符合国情等特点。据调查分析表明,封育7年的封育林林价为0.49元/ha,是人工油松林的7.9%;封育5年的阴坡椴树柞木林每亩枯枝落叶120~130kg,可贮水324~351kg;不同封育类型的土壤干容重减少7~30%,渗吸速度提高1.2~5.1倍,A_0层增加3~6cm、速效氮含量达17.62~23.99%。在朝阳县封育较早的山村已发挥其森林效应,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林副产品收获量,每年增值5元/亩;提高粮食产量达10%以上,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牧业发展培植了饲料资源,是解决山区能源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彪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44-46
调查分析洱海东岸临水面山石灰岩山地特殊的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认为封山育林可合理利用石灰岩山地各种小生境,是洱海东岸石灰岩地区恢复植被、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并就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封育年限、育林措施、封禁措施及封育成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北京九龙山封育植被群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北京市九龙山封育植被的调查 ,并与 1984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对本地区主要植被类型 (群丛 )及其变化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指出该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和趋势。说明九龙山地区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 ,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变化。封山育林是一项恢复森林植被 ,形成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带来了新疆林业的春天。2000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区林业进行了战略调整,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相继启动实施,我区林业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3年来,全区累计完成平原人工植苗造林41郾3万公顷(不含兵团),平原天然林封育24万公顷,引洪灌溉22万公顷,防治土地荒漠化综合治理44万公顷;山区人工更新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采伐迹地更新率、人工更新保存率分别达到99郾6%和99%;森林覆盖率由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