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校园环境的和谐。建设大学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和谐社会中和谐图书馆创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三个基本范式, 其中,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已深入人心, 越来越成为普适化的文化, 而和谐人文化还未形成一定的文化范式和理论形态。鉴于此,《和谐人》一书从社会主义和谐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层次的视角, 阐述了“和谐人是一场人文化的变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尹晓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22,38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巨大作用,和谐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就长丰县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一般地说,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物质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人的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和谐.从根本上看,社会和谐最终要体现在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之上.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有着一脉相承的礼文化。礼促进自我和谐、家庭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有必要在吸收古礼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新礼仪。  相似文献   

7.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  相似文献   

10.
官民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官民和谐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官民和谐是指官民互信、官民合作、官民共赢,如同鱼水般的亲密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官民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官民不和谐的情况,如果不注意改进、扭转,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畅通民情民意的表达机制,加大协调利益关系的力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改进政风和党风,以增进人民的政治认同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等方法,来努力改善官民关系以推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交互性关系中的基础性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向。面对当前知识进步、技术迭代、制度变迁等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重建基于"文化—技术—权力—制度"多维联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是新时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因此,新时代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同维度阐发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时代意蕴,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集成路径,对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工业文明给人类所带来的困境,劳伦斯提出通过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帮助人类找寻出路。本文从劳伦斯的三部主要作品《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分析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人的和谐发展既要求人的自由发展,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它构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是一种关系思维,它关注的是个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是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断转型,从生态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人对自我地位的认识更加理智。从生态文化的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西方生态理论学派等方面分析了求同存异容纳多元生态文化的理论,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构建需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合理因素,具有包容力与认同力的生态文化更能指引我们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认同理念:“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以广博包容的生态文化为指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根源,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谐论的精华,同时对西方文化中“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进行了扬弃。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谐共存”的变化过程,即可理清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及成熟的哲学历程,并揭示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是人类最终渴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6.
唐慧勇 《北京农业》2011,(15):190-191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表面看只是农民喝水的问题,深层次上来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乡之间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农民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保障,和谐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构筑农村人畜饮水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展现了中国形象的诗性美,寄托了沈从文再造人类“乌托邦”的执著理想.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本文在分析消费教育面临种种挑战的基础上,对当前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消费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消费,注重消费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等,并使大学生认识和纠正自身在消费意识和行为方面的不足,力求在消费过程中实现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琳瑛  徐秀梅  张凌青  康小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68-7570,7586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战略对策,旨在实现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双赢局面,为今后湿地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人们改造与利用自然界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实现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以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