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某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死鸡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SPF鸡胚连续传代、血凝试验、鸡新城疫干扰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初步确定该病毒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1105株。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C081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鸡胚矮小试验、血凝性试验、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RT-PCR和动物回归试验,将四川隆生分离的病毒鉴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并命名为SC0812株。  相似文献   

3.
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沈阳地区某鸡场发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人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无菌采集肾脏、肺脏、气管等组织,接种SPF鸡胚,经病毒形态观察、血凝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证实,我们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经病毒中和试验及核甘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为一株变异株。  相似文献   

4.
应用病毒感染的鸡胚材料免疫兔的方法制备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因子血清,然后在鸡胚上对山西分离的6个毒株和6个参考株进行交叉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这6株病毒与参考毒株不属于同种血清型,但分离株之间存在部分交叉免疫保护,证实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在山西地区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鸡胚接种、传代,从病鸡肺、肾病料中分离出一株病毒、该病毒对鸡胚的致死率和卷曲胚的出现率均达到50%或50%以上;部分鸡胚的肾脏有白色尿酸盐沉积.结合病毒干扰试验和回归小鸡,本次分离物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发病鸡群的剖检变化以肾脏和输尿管的病变为主.同时伴发气囊炎.本次疫病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病变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鸡胚接种盲传,从重庆某地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用本病毒对10日龄雏鸡做回归实验,可使试验鸡出现典型的花斑肾。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了该病毒的特异性基因M和N,从分子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某养鸡场28~43日龄的肉鸡临床出现呼吸道症状,通过鸡胚接种、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本病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和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对混有IB病毒和ND病毒的鸡胚尿囊液进行酸处理,去除ND病毒,获得纯IB病毒。分离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体外和体内试验表明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对鸡新城疫病分离毒株的血凝性有强的干扰作用,对鸡新城疫的疫苗Lasota株干扰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某地疑似患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病死鸡的肝、肺、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SPF鸡胚传代接种、血凝试验、鸡胚矮化试验、RT-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SD/04/18株。结果显示,经3%胰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分离株有血凝性,未经处理病毒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鸡胚矮化试验发现该毒株明显抑制胚胎发育;进化树比对发现,该毒株与我国主要流行的QX株同源性最高,S1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3%。分离株用SPF鸡胚连续传3代后接种8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肺、脾、肾、气管等器官出现典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气管环纤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等部位可见抗原聚集。对被感染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进行跟踪检测,直到试验结束,被感染鸡仍有很高的病毒检出率。结果表明,最终确定该毒株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将分离到的一株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接种SPF鸡胚增殖,通过致鸡胚矮小化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对新城疫病毒增殖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及RT-PCR分子鉴定,结果证实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应用MEGA5分析软件,与Gen Bank上IBV常见疫苗株、流行毒株和部分参考株进行序列比对,其S1基因序列与近年来我国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99%,与传统疫苗株H120、H52、M41和W93同源性较低,仅为77%~79%。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N99株对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干扰作用,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IBV标准株M41和地方株HN99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分别按不同接种顺序同胚增殖,利用病毒血凝试验(HA)测定NDV的效价,观察IBV对NDV的干扰作用,从而为检测IBV地方株HN99提供方法,也为同胚增殖两种病毒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株HN99对NDV的干扰作用与其浓度和接种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病毒形态学观察、血凝试验、病毒干扰实验、动物回归实验等分离鉴定了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2.
从哈尔滨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肾型IBV,并对其进行鸡胚矮小化、血凝性、电镜下特征、新城疫干扰试验、致病性等生物学鉴定和N基因的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鸡胚上传至第四代(F)4开始出现死亡或侏儒胚;病毒不凝集鸡红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多呈球形、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将分离毒第4代尿囊液接种于6日龄雏鸡,7d后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7%(6/9),病死鸡剖解后可见肾脏明显肿大、苍白,具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分离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断。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从辽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检测、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血凝特性干扰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H/LN/2019。扩增该毒株S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S1基因全长1 620 nt,编码540个氨基酸,S1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属于基因Ⅰ型(QX型)毒株;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代表毒株QXIBV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6%和94.8%;与国内常规型疫苗H52、H120和Ma5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7.2%~76.9%和75.4%~76.2%。本试验为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C株N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四川省一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infectious bronchitisvirus,IB)的雏鸡病料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命名为SC。病毒经鸡胚传代、血凝试验监测和负染电镜检查证实为IBV。自接毒鸡胚尿囊液中提取RNA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得到了IBVSC株mRNA6 cDNA(编码N蛋白)。应用DNAstar5.06,Clustal1.8分析软件将克隆测序的N蛋白基因与Genbank中11株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和同源性分析,发现IBV SC株变异独特,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参考毒株。  相似文献   

15.
The Beaudette 42 strain of 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Sato strain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and Uchida strain of avian reovirus were passaged in Chinese hamster lung cells (Don), and some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The Don-passaged strains showed a difference in replication in Don and chicken embryo kidney cells in one-step growth curve examinations and a partial modification in pathogenicity to chicken embryos; nevertheless, neutralization tests revealed no serological alteration.  相似文献   

16.
鸡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患病鸡的腺胃病料和H95株分离株尿囊液毒,对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易感鸡,采用不同的感染途径进行感染,对其增重、死亡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不同品种的鸡在不同的感染途径下,采用腺胃病料和鸡胚尿囊液毒分别感染,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病,并出现和自然病例相同的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变化。随日龄的增长,其易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感染死亡鸡中可重新回收到相应的病毒,发病耐过的鸡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7.
一例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7年9月,郑州某鸡场发生一起疑似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将分离毒株接种20日龄肉鸡,于接种后第4 d出现精神不振、拉稀,第6 d出现死亡。分离病毒可致死部分鸡胚及产生卷曲胚,但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经1 %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19.
某种鸡场一群艾维茵父母代种鸡中出现“假性母鸡”,剖检发现输卵管畸形。这批种鸡在17日龄时发生过某传染病。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对病死雏鸡的剖检和开产期病死母鸡的剖检、病料鸡胚感染和传代试验及新城疫病毒干扰试验。结果,鸡胚感染中第3代出现侏儒胚,干扰组的新城疫血凝价均低于20,对照组新城疫血凝价高于40。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雏鸡在3周龄发生的疾病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可以确定该鸡群中不少鸡只出现输卵管畸形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早期感染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