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构建原理为基础,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安全指数计算模型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993年和2003年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不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为0.420和0.286,均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度比1993年有明显提高,但和全国相比,生态安全度还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意义重大.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宁夏1997—2010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压力指数在经历前期波动后,呈现整体增加的态势,状态和响应指数的增加趋势则更为明显,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与压力指数相似,从1997年的0.414 4增加为2010年的0.659 4,今后应从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和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等方面提高宁夏农业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元阳县作为哈尼梯田核心区,其土地生态安全不仅关乎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还影响着梯田文化的传承。以元阳县土地为研究区,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选取与元阳县土地利用特点密切相关的18项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元阳县2003—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偏低,评价等级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间波动,总体波动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均是导致元阳县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趋势,土地生态安全达到较安全级以上。通过对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和预测,为元阳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2008—2017年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影响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化肥施用强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生态安全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该结论可为酒泉市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了吉林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0个指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来,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发展形势较为喜人,特别是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高,对农业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技术为方法,采用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分析2013年13个地市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总体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现耕地利用可持续状态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态势,临界可持续地区与弱可持续地区的生态安全得到重视;修正可持续状态分析得出,哈尔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的耕地生态可持续程度下降或改善不明显;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预警值为0.449。该研究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和政府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生态承载力定量分析喀纳斯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方法]利用"3S"技术获取了喀纳斯景区1992、2000和2005年3个年份的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构建景区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状态空间法求算的可持续承载指数进行可持续发展程度区间划分,对景区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从景区的资源承载、环境承载、生态弹性和生态承压等方面析出13个资源类、环境类、社会经济类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喀纳斯景区的生态承载指数从1992年的0.066 9,下降到2000年的0.048 5,2005年的0.004 6;而承载状态从1992、2000年的可持续承载下降到2005年的弱可持续承载.[结论]基于生态弹性状态、载荷状态与可持续承载状态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区间的划分,可从整体上反映区域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地生态安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状态-压力-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通过物元分析模型对2003-2012年新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2年新疆土地生态综合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其中2003-2004年处于较不安全水平,2005-2012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从各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从较不安全上升至临界安全;状态系统安全水平一直处于临界安全;响应系统安全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的发展过程。3影响新疆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耕地面积比例、土地利用率、耕地压力指数。  相似文献   

9.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全国省域单位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划分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总体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逐步转变为"较不安全",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耕地生态安全朝逆向演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市、上海市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且基本处于"较安全"等级;2006—2014年天津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但在2012年后有明显提升;2006—2014年吉林、黑龙江耕地生态安全明显呈下降态势,大致经历了"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近10年江苏、浙江、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处于"临界安全";云南、贵州、广西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也处于"不安全"等级;其他地区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总体上虽然小有波动,但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和用水压力问题,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空角度对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04—2018年期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变化明显;全省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最主要的农业用水形式仍处于水环境危险状态;从空间上看,2017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为东部城市;各市(州)中,白城市水资源生态亏损严重且水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白山市和延边州的水资源储备充足,开发潜力较大;全省水环境安全整体态势良好,但区域间水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吉林省水资源存在短缺现象,政府部门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方面做出相应举措,以期实现吉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形成涵盖农业资源集约程度、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农业节能降耗水平等3个维度的一级指标,筛选出农药施用强度、化肥施用强度、种植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单位能耗创造的农林牧渔增加值等5项二级指标。基于评价模型,本研究运用极值法和离差法测算了2016年35个大中城市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对各城市的分类评价情况加以比较,对都市农业实现绿色发展提出四项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大中城市粮食与蔬菜年秸秆量与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均占全国比重10%左右;(2)大中城市秸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3%和16.16%;(3)我国2016年都市农业生态可持续综合指数为52,贵阳、西安、哈尔滨名列前茅,而上海、北京等城市排名较低;(4)大中城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总体较高,但农业资源集约度不高,特别是化肥施用量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且西宁、长春和银川等城市的农业节能降耗水平尚需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甘肃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为甘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1年甘肃省及县(区)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在构建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2005-2010年甘肃省以及2010年甘肃省各县(区)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在Geoda和Arcgis软件支持下,对甘肃省各县(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对耕地利用分区,探讨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2005-2010年甘肃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呈波动性发展,其中生产稳定性指数、经济可行性指数、社会接受性指数总体提高,但生态合理性指数总体降低。2010年甘肃省各县(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县(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差异明显,将甘肃省划分为河西区、陇东区、陇南区、甘南区、陇西区5个耕地利用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依次降低。【结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都说明甘肃省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受生态合理性限制,为提高耕地可持续利用,必须提高耕地自身质量等级,改善耕地外部环境,促进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由能值密集型向能值安全高效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豫北低山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豫北低山丘陵区近30 a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压力和保护整治能力方面对这一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1995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下降;2000年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指数开始缓慢上升.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1975年以来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这一指数在1985年和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稍有降低.随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能力的变化,农业生态安全度指数在2000年以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0以后开始缓慢上升.在分析各指数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和用水压力问题,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空角度对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2004—2018年期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年降水量的影响,波动变化明显;全省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最主要的农业用水形式仍处于水环境危险状态;从空间上看,2017年吉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西部城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为东部城市;各市(州)中,白城市水资源生态亏损严重且水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白山市和延边州的水资源储备充足,开发潜力较大;全省水环境安全整体态势良好,但区域间水环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吉林省水资源存在短缺现象,政府部门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用水方面做出相应举措,以期实现吉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系统科学和协调发展观建立REES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获得2000-2004年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采用2维4象限法,对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可持续发展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内江市2000年后从停滞的人类发展进入弱可持续协调发展阶段;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总体是发展不足.②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对发展的约束已凸现;发展系统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产业空心化.③应用此方法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层次分明、形象直观、符合实际、揭示机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业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户收入,既高度依赖于资源环境又反作用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通过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在2000—2019年发表的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1174篇英文和1043篇中文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沿、热点和趋势,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决策管理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前沿聚焦在食物系统弹性与粮食安全、农业生态集约化与可持续集约化、都市农业与农业多功能性、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4个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农业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农业系统可持续性综合评价.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析"气候-土地-水-能源-粮食"耦合机制,系统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调控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林芝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内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各组分的构成情况及能值演替的基本趋势,应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定量分析西藏林芝地区2006-2010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西藏林芝地区2006年农业总投入能值为2.29E+20sej,总产出能值达1.74E+20sej,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5;2006-2010年农业总投入能值呈急速上升趋势,总产出能值则缓慢上升,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现为下降趋势,林芝地区的农业发展已由可持续逐渐向消费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转变。林芝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是一种消耗高、产出低的发展模式,资源浪费较严重,农业生产效率低。  相似文献   

18.
张秀梅  张征  王举位  严国正  桂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20-10422,10490
以煤炭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舍3个准则9个要素35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据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法对2003~2008年鄂尔多斯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生态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生态问题较为严重,生态风险较大,但从2003年起,生态安全状况逐年改善,2006年起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集中连片贫困区——忻州市的耕地安全性,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而计算生态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三个耕地安全性指数,采用权重赋值后的综合安全指数对忻州市及14个县(市、区)2009-2018年的耕地安全性进行分析,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忻州市综合安全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尺度上,忻州市14个县(市、区)综合安全性表现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和区域差异性,综合安全等级趋向于不安全,不安全县(市、区)增多,东、西部综合安全性低于中部,向不可持续方向发展;人口、经济、产业结构、农业投入与产出、资源禀赋对忻州市耕地安全均有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影响忻州市耕地安全的因素是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忻州市耕地安全性发展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产出、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停滞、缓慢提升、快速发展3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08年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