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色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色天幕毛虫,安徽过去未见报导。1994年春青阳县九华乡二圣村首先发现1000奈亩暴发成灾,有100奈亩枫香村上单株幼虫达万余条。1996年在木镇、百率、竹阳等多均有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黄褐天幕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天幕毛虫又名天幕枯叶蛾、天幕毛虫、带枯叶蛾、梅毛虫。寄主:梨、苹果、海棠、沙果、桃、李、杏、樱桃、梅,及杨、榆、柳、栎等。  相似文献   

3.
防治天幕毛虫天幕毛虫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天幕毛虫原产欧洲,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等均普遍发生。其食性杂、为害重,大发生时树叶常被食光,是森林及果树重要害虫之一。天幕毛虫主要为害杨、柳、榆、柞、桦、胡桃楸、山楂、苹果、...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黄褐天幕毛虫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以来,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n在赤峰市中部、北部的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林内每4 a大发生一次。采取人工、生物、化学、飞机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防控黄褐天幕毛虫大发生,保持森林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天幕毛虫,又叫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它的卵块顶针状排列。危害苹果、梨、桃、李、杏、葡萄、樱桃等,初龄幼虫结网群集危害,稍大后分散危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仅留叶脉,咀爵式口器。此虫一年一代,以孵越冬,第二年4月中下旬孵化活动,结网群集,经过45天左右,到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羽化成虫,然后取食、交配、产卵,再次以卵越冬。习性有以下6点:1.成虫昼伏夜出活动;2.成虫具有趋光性;3.产卵习性在细枝上呈顶针状排列;4.有滞育现象;5.初龄幼虫结网群集危害,并有吐丝习性。幼虫稍大时分散危害;6.化蛹时蛹外有黄色茧,化蛹场所很多,有树皮、缝…  相似文献   

6.
7.
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发生规律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天幕毛虫(顶针虫)(MalacosomaneustriatrstaceaMotschulsky)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危害柞类树种,杨树、柳树、桦树、榆树、果树等阔叶树种,严重时也危害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为1a1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出幼虫,群集,白天潜伏,夜间取食。由于连年受暖冬天气及气候异常、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2002年在大兴安岭地区以黄褐天幕毛虫为主的虫害突然爆发。鸟类、天敌昆虫等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措施以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人工物理机械防治、飞机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胡杨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发生于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危害面积已达30万亩,其中15万亩是严重受灾区,虫口密度在1万条/株以上,最多的可达10万条/株。在这些林内,胡杨树叶、嫩枝均被吃光,轻则使胡杨生长不良,重则造成大枝干枯,也有少量的老树在严重的虫害下濒于死亡。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20毫米,股宽8毫米,触角短羽状,长3—4毫米;翅黄色,前翅中部有一黄褐色带。雄蛾体长16毫米,股宽4—6毫米,触角黄褐色,长8毫米;前翅有两条褐色线,翅上密被淡黄色鳞片,前翅外缘有1毫米宽的褐色绒毛,顶角有3块黑斑,斑长约1.5毫米。卵:白色或灰色,圆柱形,长1毫米,直径0.8毫米,中央凹入,有褐色点,在股内以粘丝连接,丝长2—3毫米。排列在1—2年生的小枝上,呈顶针状。  相似文献   

9.
雾灵山保护区于2003年开始发现大量桦树被危害,整株叶片几乎被食光,经森防人员调查和研究,确定该虫为桦天幕毛虫.  相似文献   

10.
黄褐天幕毛虫发生规律及其飞机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天幕毛虫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年发生1代,幼虫在卵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孵化,主要危害栎树、山杨、白桦、黑桦等阔叶树,5月上旬~6月上旬为暴食期。虫口密度与林分组成的关系为栎树纯林和栎树比例在9以上的林分平均虫口在118头/株以上,危害重;而栎树比例在4以下的林分平均虫口在50头/株以上,危害轻。采用飞机超低量喷洒22.5%杀虫优油剂,防治效果为93.61%。98.05%。  相似文献   

11.
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褐天幕毛虫是阔叶树主要食叶害虫,在大兴安岭林区1年发生1代,以胚胎发育后的幼虫在卵壳中越冬。翌年4月末孵化,5月上旬达到孵化高峰,6月中旬化蛹,蛹期7~12d,6月末出现成虫,7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7月下旬达到产卵高峰。5~6月中旬,用阿维菌素超低量喷雾,2.5%敌杀死乳油1500倍液,防治效果在95%以上,25%灭幼脲悬浮剂450~600g/hm^2,防治效果在90%左右,用25%苏特灵400~800倍液,防治效果7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黄褐天幕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褐天幕毛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为害多种阔叶树和果树,是园林绿化树种、果树和人工林的主要害虫。大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城市绿化效果和果树的产量及林木的生态效益。为了对黄褐天幕毛虫综合防治提供合理依据,作者对此害虫发生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发生期在同一地区随不同的物候条件而变化;卵的孵化率较高,卵期进行防治是控制该害虫的有利措施之一。幼龄幼虫群集网幕之中,用化学防治效果较好。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是长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阿维菌素防治黄褐天幕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选出了阿维菌素防治黄褐天幕毛虫的最佳浓度:1~2龄为13000倍液,4~6龄为9000倍液,最佳浓度下前5天杀虫效果为97.7%,并从杀虫效果、成本等方面与Bt粉剂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巴盟林木、草场大暴发性食叶害虫,在乌拉特中旗主要为害蒙古扁桃(山樱桃),黄刺玫(马如如)、山榆、杨柳及果树等。据巴盟森防站观察,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胚胎发育完全的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破壳而出,进行为害。三龄前幼虫吐丝结网成天幕状,白天群居于丝网内,夜晚分散蚕食叶片,嫩芽,5月下旬三龄后幼虫分散离开丝网,食量大增,进入危害盛期。1984年此虫仅在乌拉特前旗大余太乡的山区、乌拉特中旗的查石太林场、楚鲁图乡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5.
16.
苦参碱属于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环境安全、无污染等特点。该文介绍了应用苦参碱防治天幕毛虫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天幕毛虫低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0%,校正死亡率为85%,效果比较理想。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天幕毛虫幼虫群居之时和初食期,是防治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
黄褐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天幕枯叶蛾,俗称顶针虫、春粘虫,分布于日本、朝鲜和独联体,中国除新疆、西藏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为害苹果、山楂、梨、桃、榆叶梅、紫叶李、垂丝海棠、黄刺玫、山杏、碧桃、樱花、黄杨、柳、榆等。初孵幼虫吐丝织网,日伏网中群栖,傍晚出网食叶片。4龄后分散为害,易暴食成灾。  相似文献   

18.
黄褐天幕毛虫,鳞翅目枯叶蛾科.歙县分布较广,以幼虫危害核桃树木.近年歙县随着核桃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黄褐天幕毛虫危害亦渐突出.经过对核桃园数年的防治,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7~2018年,在开鲁县麦新镇塞外红苹果林内开展了应用杀虫灯诱杀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剪除卵块防治、人工捡(摘)蛹防治等无公害物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杀虫灯防治成虫效果为89.7%,剪除卵块防治效果为88.6%,人工捡(摘)蛹防治效果为82.4%。  相似文献   

20.
天幕毛虫是林木的重要害虫。介绍了其生态特征和主要危害,重点介绍了防治方法。为生产提供防治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