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它可以表现树木景观,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观,还可以表现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也有水旱盆景。树木盆景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采用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手段,并通过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观。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加  相似文献   

2.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类别。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材料,通过加工、布局,在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的作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盆中再现自然界中水面、旱地、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景观。它具有题材广泛、自然气息浓厚和最宜于表现诗情画意等特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形式。近年来,已为国内外的盆景爱好者所瞩目。水旱盆景的制作较为复杂,必须先掌握好制作树木盆景及山水盆景的基本技术(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只将其特别之处分别作介绍。 (1)选盆:一般采用浅口盆,较山水盆景用盆可略深少许。盆的  相似文献   

4.
盆景界有人对一种“树冠丰满、不露树枝”的树木盆景形态,称之为“远树景象”,这是不对的。道理十分明显:一、“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的概念。盆景是表现自然景观及其生命景象的有生命的艺术。大体分为三类:山水盆景表现树木景象“远景”;水旱盆景表现树木景象“中景”;树木盆景则是表现树木景象“近景”,甚至可以说是对大自然景观中的局部景象之一的树木景象的“特写式”表现。由此可知“远树景象”之说,不符合树木盆景概念的规定性,故而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水旱盆景,是指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有水面又有旱景的一种盆景。它介于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之间。在这类盆景中,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早相补相成,巧妙地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图。水旱盆景是人们不满足于仅仅欣赏树木姿态或单单玩赏水石的产物。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将它们集于一体。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航录》记载,当时扬州的花匠善制  相似文献   

6.
在这次展览上,我表演的是水旱盆景的创作。水旱盆景是以树木、山石为主要用材而呈现出的自然景域相对开阔的一种盆景形式,很容易让人与之亲近。这次表演的水旱盆景是用对节白蜡6年扦插苗及龟纹石组合而成的。所用材料很普通,若想取得好的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布局上需做到树石交融,完美统一。创作重点主要包括三个环节:1.树木的组合通过有序有节的组合,处理好林木间主次、主宾、主从、虚实、疏密、聚散及粗细、高低、远近等关系,营造一个自然而富于变化的树林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9.
技道两进     
赵庆泉先生的这两幅盆景是我特意从书上剪辑下来的。看那简洁的构图、典雅的色彩、俊逸的风格,端然是一首精致的宋词小令。这与他一贯擅长的表现恬淡自然山野风光的水旱盆景,似有所不同。水旱盆景是赵先生的“绝活”。然而一直以来我颇有兴趣地更注意他零星发表的其他一些作品。因为它常让我想起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初始解牛,“所见无非全牛”;  相似文献   

10.
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于2008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京举行。展出了多种规格的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水旱盆景,精品居多,达到了弘扬中华盆景艺术的深远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小桥流水人家》是赵庆泉同志借用马致远一首著名散曲《天净沙》内的一句为题做成的水旱盆景。它选用了极其寻常的黄枫与龟纹石为素材,但能融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技法于一炉,在浅浅的椭圆形石盆中,集中地表现出山野农家的风光。作品在布局上,打破了水旱盆景惯用的一边旱一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印象中,赵庆泉大师作为盆景界的泰斗,是专攻水旱盆景的。他的水旱盆景无疑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充满诗情画意。然而,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认真观摩了河南漯河席有山先生制作的水旱盆景作品《对节白腊》照片A,现提出以下一些个人看法供大家研究。该作品采用极为普通的树木、山石为材料,在盆中表现出自然山林的野趣。初看之下,在整体效果上,应该说较好地发挥了水旱盆景的长处;在造型布局上,两边丛林,中间及前方为水面,也合乎  相似文献   

14.
我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并留下了精辟的论述:“树石盆景能充分表现自然美、高度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两神于一体。融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既弘扬民族文化,又展现时代精神。”过去的盆景分类,忽视了树石结构的盆景类别简单地称为石上式、附石式,不是归类于树桩盆景,就是纳入山水盆景或水旱盆景。  相似文献   

15.
水旱盆景《山水清音》是我根据中国山水诗创始者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的。“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这是中国古代画论中专门论述山水画的北宋著名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经典、极为精辟地表现了艺术家对于真山水观察的细致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扬州的水旱盆景制作在清代已经出现,《扬州画舫录》中提到乾隆时期有一种称作"山水点景"的盆景,据分析当属水旱盆景范畴;但是,由于水旱盆景养护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加之当时战乱不已,因此未能有实物留存至今。水旱盆景中的树木配植多作成丛林状,仿其自然生态的分布特点,树木的整型加工则更多采用修剪手法,力求减  相似文献   

17.
盆景是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山海经》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开始了盆景的制作,至隋唐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上,按照选材的不同,我国将盆景划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其中山水盆景也被称为山石盆景,缘于其主要以石材为主体,经过作者的构思,也就是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自然山水的景观。山水盆景的最大特点就是:取之自然,超越自然,它既有别于"浑然天成"的山形石,也不同于以化工原料制作的山川景观造型。它以凝练、抽象的艺术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撷取自然山川之精华,浓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看到过一些张夷先生的作品,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创作视角新颖独到,切入点巧妙奇特,在常规中另辟蹊径,平淡里点石成金,为我们古老的盆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三幅一组题为《江南乐韵》的作品,就是巧借三枝江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氛围、情绪等等来丰富盆景作品的内涵,也力求用大自然的山石树木的有机组合,再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这又是作者一次新的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盆景作为生活艺术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必需品,盆景如何与生活空间良好搭配以达到最好的观赏效果,是广大盆景爱好者关心的问题。摆放位置不同类型的盆景需要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才能将其最好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装饰生活的盆景因为其类别、形式、体积及与室内外的陈设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类别盆景摆放小型树木类盆景在摆放时不宜太靠墙角,以利于欣赏到树木的整体,同时凸显树木类盆景的层次与和谐美。小型山水与水旱盆景的摆放与植物盆景摆放有所区别,这两类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