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先觉 《蜜蜂杂志》2012,32(3):22-23
重庆市荣昌县联合养蜂场于2011年组织了400群西蜂到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放蜂,4月上旬入场,5月上旬转场时,生产蜂蜜24t,平均每群蜂生产蜂蜜60kg;生产蜂王浆1.6t,平均每群蜂生产蜂王浆4kg;每群蜂由入场时的6~7框蜂,发展到9~10框蜂,获得了蜜、浆、蜂三高产。我们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很荣幸地跟随养蜂专家马德风老师在北京和北戴河进行了一段联合繁殖养强群提高早期蜜源产蜜量和质量的试验,已获得初步成功。经过这一段试验,可以看出:联合繁殖方法可使繁殖加快,随时组成5公斤以上蜂量的群势投入生产,既能提高单位产蜜量,也能提高蜂蜜的浓度,又能增加王浆采收量。在蜜源相同的条件下,经过1个月繁殖,联合繁殖群在刺槐花初期的群势达到6公斤,子脾20个,平均单位蜜蜂产浆量,双王群比单王群提高100%,联合群比单王群提高2.75%,比双王群提高87.5%。联合繁殖群一次取浆30多克,而单王群一次只取浆4克,相差悬殊。联合繁殖养强群的方法,可使蜂群迅速地增强,做到优质高产,提高养蜂者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能否方便、快捷地取得大面积适龄幼虫是生产蜂王浆流程巾的关键环节.早年笔者生产蜂王浆时是从生产群(大群)中取虫,除种王群、交尾群用平箱饲养外,全场都是加继箱的生产群,产浆时必须从大群里取虫.这固然能让每一只蜜蜂都能采蜜、泌浆,最大限度地利用全场蜂力,但取虫时上下继箱劳动强度大,4天前加的脾又来取虫,在产蜜季节对蜂群多干扰,势必影响采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标准蜂箱多箱体研究,设计出与标准蜂箱配套,便于生产成熟蜂蜜,又能生产蜂王浆的抽动式超浅继箱。对蜂王浆生产、成熟蜜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和效率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抽动式超低继箱采浆技术能密集蜜蜂,泌浆质量好,产量高。同时,为生产成熟蜜带来了方便,使生产期蜂王浆产量提高10%,蜂蜜成熟率100%。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根据多箱体养蜂的原理,结合我国一般蜂场既生产蜂蜜又生产蜂王浆的具体特点,设计常年用两个箱体供蜂群生活、育儿和贮存饲料,流蜜期再加箱体专供蜂群贮放蜂蜜。结果表明,用两个育虫箱养蜂,比用一个育虫箱容易培养和保持强群;流蜜期用加贮蜜继箱的方法代替勤取蜜,不仅减少了取蜜次数,而且能提高蜂蜜的浓度和产量,同时蜂王浆生产照常进行,产浆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群青  纳尔.  DL 《中国蜂业》1989,(4):36-37
养蜂者在生产中碰到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要在不正常的蜂群上耗费时间和金钱。结果是在这些蜂群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管理,而获得的蜂蜜群产远比全场平均产量要低。蜂群产蜜量低下的原因常与蜂王的问题相关连,如:分蜂,失王和蜂王质量低劣等。就平均数上看,有上述问题的蜂群的产蜜量仅为正常蜂群的60%,然而这类蜂群数可占春季蜂群数量的15~40%。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省麻江县是蓝莓生产重点县,也是中国养蜂学会挂牌的蓝莓授粉基地。蓝莓蜂蜜是珍稀蜜种,每年有6 000~7 000群蜂到麻江采蓝莓蜂蜜,为蓝莓授粉。4月上旬正是蓝莓开花和生产蓝莓蜂蜜的关键季节。笔者于2022年4月10~11日,特地赴麻江走访了一些中蜂养殖场,了解2022年蓝莓蜂蜜的生产情况。流蜜期结束后,又电话联系各蜂场,了解实际产蜜量和取蜜浓度。  相似文献   

8.
有一些早期的蜜源植物,分泌花密很旺,但因这个时期蜂群不强,不能大量收蜜,在夏秋雨季,养蜂經驗不足或对当地蜜源情况不熟悉的人,不能有计划的繁育大群,即使在流蜜开始着手合并,也影响收蜜量。采用主副群的管理方法,能够弥补这些不足之处,因为蜂蜜繁殖較快,遇有大宗的蜜源开始流蜜时,随时可以組成采蜜大群,是一个提高收蜜量的办法。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9.
选择22个群势相当、蜂群结构相似的继箱群,按群势大小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生产天然成熟蜜,一组生产非成熟蜜,记录试验蜂群的群势、产蜜量、产浆量。结果表明:天然成熟蜜试验组(A组)的取蜜量平均为11552g,非成熟蜜试验组(B组)的平均取蜜量为28961g,B组的取蜜量是A组的2.51倍,t检验表明,P〈0.01,差异极显著;测定两组蜂蜜的含糖量,天然成熟蜜在80%(41度)以上,而非成熟蜜在36度左右,计算取糖量为:A组9309g,B组15649g;B组的取糖量是A组的1.68倍,P〈0.01,差异极显著;产浆量为:A组707g,B组691g,P〉0.05,差异不显著;群势下降率的平均值为:A组21%,B组23%,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从蜂蜜的产量方面考虑,天然成熟蜜的价格应该是非天然成熟蜜的2.5倍。  相似文献   

10.
养蜂者都知道,中蜂的最大弱点是不易维持大群,产蜜量较低,不能生产蜂王浆和蜂胶,经济性能没有意蜂优良.但在家庭定地饲养中,中蜂却有它独特的优势,即:能在敌害猖獗及恶劣的环境中很好地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1.
把土法饲养的中蜂,改为活框蜂箱饲养,不仅可以提高蜂蜜的产量,又能有效的提高蜂蜜的质量。湖北省的通山、崇阳两县,采用新法饲养的中蜂,一般产蜜量都在百斤以上。通山夏铺公社水秀大队一生产队胡红日,用新法饲养的两群中蜂,在1979年产蜜250斤,交售200斤收入180多元。社员严庆武养蜂4群,收蜜450斤,交售350斤收入300  相似文献   

12.
李海燕 《中国蜂业》2002,53(6):13-13
目前 ,产生我国蜂蜜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是生产者采用“勤取蜜”的方法生产稀薄蜂蜜 ,由此引起后续的一系列问题。为了从源头上纠正生产低质量蜂蜜 ,必须改“勤取蜜”的生产方法为养强群、取成熟蜜。众所周知 ,强群哺育力强 ,群势发展快 ,能采集早期蜜源 ,提高蜂产品质量 ;蜂群越大 ,采集量也越多。有人曾精确试验过 ,在椴树大年 ,3框蜂小群只采 7公斤蜜 ,而 12框蜂的中等强群 ,却采了 49公斤蜜 ,两者相差 7倍 ;而且蜂蜜的浓度后者比前者高。培育强群的工作要从上一年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时抓起 ,争取做到强群越冬。所谓强群 ,因各地养蜂季节…  相似文献   

13.
到1990年,中国养蜂达764.5万群,年产蜂蜜19.3万t,蜂王浆生产从无到有,年产量突破100Ot;当年出口蜂蜜8.8万t,出口蜂王浆387t,共换取外汇8500多万美元。与1979年相比,蜂群数、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增长44.3%,75.6%和76%;蜂王浆产量和出口量则分别增长5.66信和7.06倍,成为世界蜂业大国。蜂蜜的出口量和蜂王浆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1蜂王浆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中国于1957年开始试生产蜂王浆。1957年夏,陈剑星少量生产蜂王浆并进行临床试验。此时不断有国外生产蜂王浆情况的报道,被译成中文在养蜂刊物上发表,据称蜂…  相似文献   

14.
我场自1960年就开始生产蜂王浆,1977年全场共生产王浆512公斤,在王浆生产中我们有下面几点体会: 一、正确处理好生产蜂蜜和王浆的关系。过去我们总认为生产王浆会影响蜂蜜产量,随着科学养蜂技术的发展和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对生产蜂蜜、王浆的辩证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生产王浆是充分利用幼龄哺育蜂饲喂蜂王和幼虫的积极性,只要正确处理好繁殖和产浆的关系,对蜂群的产蜜量是没有影响的,相反在抓好繁殖多取蜂蜜的基础上,积极生产王浆,能提高全年的总产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产王浆设备简单,受外界条件影响比产蜜小,收入比较稳定,在外界蜂蜜欠收的情况下,通过奖励饲喂等技术措施,仍可获得较好收成。随着王浆的开发利用,王浆生产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影响王浆产量的因子1哺育蜂:6~12日龄的幼年蜂营养腺发达,分泌王浆最多,因此,蜂巢中哺育蜂的多少,直接影响蜂王浆产量的高低。2、饲料:蜜蜂在分泌王浆时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花粉是蜜蜂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碳水化合物则来源于蜂蜜和糖。蜂巢中贮存蜂蜜、花粉的多少或外界蜜、粉源的优劣,都会直接影响蜂王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能否方便、快捷地取得大面积适龄幼虫是生产蜂王浆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早年笔者生产蜂王浆时是从生产群(大群)中取虫,除种王群、交尾群用平箱饲养外,全场都是加继箱的生产群,产浆时必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通地区的自然条件 ,我们以优良的蜂王、强壮的群势、配套的促繁措施 ,进行了双王三箱体生产群的培育及生产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王三箱体生产群比常规单王双箱体生产群蜂蜜产量高49.5 %,浓度提高0.9~1.7波美度 ;蜂王浆产量高56.8 %。试验提示 :南通地区春天在生产期前 ,培育出三箱体生产群和利用三箱体生产群提高生产效益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 ,三箱体生产群能有效地提高蜂蜜浓度 ,是生产优质蜂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蜂蜜是天然食品之一,提高蜂蜜质量不能只靠加工,应从生产入手。提高养蜂技术水平,饲养强群才能优质高产,开创我国养蜂业的新局面。材料和方法根据蜂群生物学的特性,在繁殖季节,3~4框蜂的蜂群(注1),每单位蜜蜂培育蜂儿最多,4框以上逐渐减少。而取蜜时期,强群采的蜜多,成熟也快,12框蜂的群势比3框蜂的群势,其单位蜂蜜的产量可提高75%。这是多王繁殖强群采蜜的理论基础和成功的经验。我国南方的紫云英,北方的刺槐,都是大面积生产优质蜜的资源,由于花期早繁殖期短,养不了强群,大好蜜源只能利用一部分。采用多王繁殖强群采蜜技术,既能  相似文献   

19.
一、回顾与展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蜂群每年平均递增5%,蜂蜜产量每年平均递增3.9%。根据这一平均递增比例,每群蜂平均按年产蜜24公斤计算,预测“七五”后三年蜂群和产蜜的发展趋势:1988年蜂群将达到716万群,产蜜17.27万吨;1989年蜂群将达到752万群,产蜜17.95万吨;1990年蜂群将达到790万群,产蜜18.65万吨。我国的蜂蜜销售市场有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国际市场。随着世界天然保健食品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蜂蜜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世界各国各地区蜂蜜进口量目前每年共有25万吨,价值2.5亿美元。我国近几年出口蜂蜜每年在五万吨左右,每年为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弄清不同蜜蜂品种在罗平县西方蜜蜂蜂场饲养后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种及2010年8月引进吉林省蜜蜂育种场蜜胶高产蜂种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浙大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繁殖力。于2009年6月和2010年6月两次引进浙大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强,子圈面积大,幼虫孵化好,组织强群速度快,容易维持强群,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病),产浆量高,但采集力不是那么强。蜜胶高产蜂种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病),繁殖力不满意,采集力一般。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选育出适合该地饲养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