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15个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102个从杉木“三优”中选出的无性系单行小区和块状组配造林小区试验株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分龄段逐步筛选法选优。造林后4-5年,林分平均树高4.5-6.0cm,胸径6.0-8.0c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淘汰60%的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对照增产55.7%。造林后6-7年,林分平均树高7.2-08.5m,胸径10.0-12.0cm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淘汰40%无性系后,中选无性系平均比  相似文献   

3.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4.
班克松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市通远堡林场采用从美国东北部引进的班克松种子,进行苗木造林试验。试验林栽植3年后,平均保存率为89.1%,平均地径为3.5cm,平均树高为171.6cm,平均冠幅直径为98.2cm,分别是对照树种樟子松的1.2、1.5、2.0、1.5倍,并仍能保持原产地速生、抗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5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重复一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戏增粗0.72cm。5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测试及水培育苗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从13个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出广东的501、福建的平_(20-4)、P(10-33)为最佳品系。以当地的普通木麻黄实生苗造林为对照,造林一年后,与对照相比,其平均保存率高34.5个百分点,平均树高提高71cm,地径提高0.72cm。水培育苗最佳时间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5年共水培育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 ̄2,成活率90%以上,年平均高生长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生长量提高2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9.
油麦吊云杉,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主要优质用材造林树种之一,28年生人工林主要林分因子胸径13.4cm、树高12.5m、蓄积285.79m^3/hm^2,其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48cm、0.45cm和10.2m^3/m^2.28年生人工林林分养木层生物量为174.96t/hm^2,平均净生产量达7880.8kg/hm^2,year。这表明该树种人工林具有较高生产 在适生地区大力  相似文献   

10.
1990~1994年,在福建平潭、长乐、莆田等地采用福建省林科所和华东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开展了速生、抗病木麻黄良种无性系育苗、造林技术推广工作。5年共培育水培苗99.875万株,造林399.2hm2,成活率在90%以上。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比常规实生苗的高生长量提高2倍。造林一年后,幼林保存率比当地实生苗高34.5%,幼树高生长比当地实生苗高0.71m,地径增粗0.72cm。5年的试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解决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木麻黄青枯病危害严重,造林成活低等问题,探讨出二代更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湖北"金丝油桐"和贵桐2号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丝桐油"是由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果实加工而成的品质特优的传统出口产品,分析"金丝油桐"的核型有利于该地方品种的鉴定、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全国推广品种"贵桐2号"和湖北恩施地方品种"金丝油桐"为试验材料,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丝油桐"与"贵桐2号"的核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3、6、8、9、11号染色体的差异明显;"金丝油桐"的核型公式为2 n=22=14 m 6 sm 2 M,其中1、2、4、5、6、7、10号染色体为m型,11号染色体为M型,3、8、9号染色体为sm型,核型对称性为1B型;"贵桐2号"的核型公式为2 n=22=16 m 4 sm 2 M,其中1、2、3、4、5、7、10、11号染色体为m型,8号染色体为M型,6、9号染色体为sm型,核型对称性为1B型。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金丝油桐"是一个不同于"贵桐2号"的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六合地区对3年生24个香橼优良单株半同胞家系子代进行抗寒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家系子代间抗寒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田间观测-11℃自然低温下春江4#和香橼4#的抗寒性最强,受冻株率分别为86.67%和100%,平均受冻级别均为Ⅰ级,耐寒指数均为2.00;新世纪8#、春江7#和新世纪2#的抗寒性最差,受冻株率均为100%,平均受冻级别均达Ⅲ级,耐寒指数均大于3.00。室内抗寒力测定供试家系子代的半致死温度在-14.84℃~-7.05℃之间。春江4#和香橼4#的抗寒力最强,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4.84℃和-13.94℃;春江7#和新世纪2#的抗寒力最差,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91℃和-7.05℃。抗寒性评估结果一致。根据半致死温度,结合田间抗寒性观测,供试香橼家系子代抗寒性评估排序为春江4#>香橼4#>春江6#>春江5#>新世纪9#>新世纪10#>新世纪3#>香橼1#>新世纪7#>香橼7#>新世纪8#>香橼6#>香橼5#>春江3#>新世纪4#>新世纪6#>香橼2#>春江8#>新世纪5#>春江1#>新世纪1#>春江2#>春江7#>新世纪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选优法,对复选出的12株太谷壶瓶枣优树的丰产性状和果实经济性状等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株优良单株的评选顺序为:11号2号3号7号8号12号5号6号4号9号10号1号,其中,11号和2号树为最佳优良单株,综合评价指数(B)0.9,可供优先繁殖和推广;其余各株B0.6,也具有较佳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4.
蓖麻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蓖麻参试品系的丰产性、抗性等,2008年在湖南省浏阳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蓖麻品系比较试验。通过对20个品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单株生产力和实际每667 m^2产量等调查,结果表明:从出苗始期至主穗成熟期20个品系生育期天数在8898 d之间;31号、18号、15号等品系不但单株有效果实多,且种子百粒重也较大;20个品系植株死亡率平均为26.8%,死亡率较低的有31号〈10号〈8号品系,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耐涝性。对平均单株生产力和实际每667 m^2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是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单株生产力20个品系平均为207.9 g,其中250 g以上的有32号〈18号〈31号品系。实际每667 m^2产量20个品系平均为129.3 kg,其中产量达150 kg以上的有30号〈10号〈31号品系。31号蓖麻在20个品系中表现是最佳的,实际每667 m^2种子产量192.0 kg,平均单株生产力258.4 g,植株死亡率10.6%。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的湘林1号、28号、36号、39号、47号、51号、53号、63号、65号、89号共10个无性系为材料,2009年采用高接换冠的方法,于株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新建2.7 hm2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通过对初接和补接的成活率及高、径、冠幅生长量的调查发现:10个无性系中湘林1号、36号、39号、47号、51号表现突出,2年高生长和冠径达到1 m以上,是理想的优良建圃材料;接穗材料最好选择健壮饱满的芽,且嫁接时间不要拉得过长;嫁接砧木以幼、壮龄树为佳,老龄树较差,新建采穗圃宜选择幼、壮龄油茶林。  相似文献   

16.
麻疯树不同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初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麻疯树种子性状及育苗试验表明:参试的麻疯树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外观差异不大,长度、宽度、侧径变异系数分别为2.9%、4.6%和3.3%;千粒重差异相对较大,变异系数达到7.7%,千粒重表现比较好的种源有6号、12号、17号、20号,千粒重可作为麻疯树优良材料选择的指标;不同种源苗木生长差异较大,综合地径和苗高生长情况,总体生长表现比较好的种源有2号、4号、10号、13号、14号、19号,地径平均值为0.89~1.13 cm,苗高平均值为8.9~10.6 cm;6号、7号种源苗期个体分化比较大;苗高和地径之间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y=9.595x0.3134(R=0.642 4);不同地理种源苗期耐寒性差异显著,耐寒性最强的为11号、13号和14号种源;其次为1~5号、10号、12号、20号种源;为了防止冻害,育苗地点应选在福建南部没有霜冻或霜冻时间比较短的地方,播种时间宜在5~8月。  相似文献   

17.
枫香优良家系和单株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析枫香家系和单株间遗传增益的大小 ,进行优良家系和单株的选择 ,结果表明 :家系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中选优良家系与平均数比较的遗传增益大于与CK比较值 ,以枫香地径和树高为主要选择指标 ,造林后 1a初选家系是 12 9号和 12 4号 ,造林后 3a选出 2 1号和 132号为优良家系。在单株选择中 ,与CK比较的遗传增益值小于与平均数比较值 ,造林后 1a选出的树高优良单株是 12 4号家系第 3株 ,地径优良单株是 12 9号家系第 7株 ;造林后 3a选出的优良单株是 2 1号家系第 7株 ,132号家系第 5株  相似文献   

18.
对5个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吉泰盆地的物候期进行观测,并连续两年对其成活率、保存率与形态指标生长量及虫害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不同核桃品种之间的物候期存在差异,芽萌动期极差值最大,其次为芽开裂期、展叶期;物候期最早的是赣选4号,最晚的则是赣选5号;②赣选2号、4号成活率与保存率较高,赣选2号与4号的树高增长最快,赣选1号树高增长较慢;而地径增长当年不同品种的差异不显著,翌年的差异显著;冠幅面积年均增长量表现为赣选4号>赣选5号>赣选2号>赣选3号>赣选1;③综合比较初步认为赣选4号与赣选2号较适宜在泰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分布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和推广在当地适应性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浙江省金华、建德市和江西省樟树市的3个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即长林3、4、18、21、23、27、40、53、55、166号)的果实品质和油茶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下,鲜籽含水率、烘干籽出仁率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种对鲜果纵径、横径、鲜果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烘干种仁质量、干仁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不同分布区域下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油茶综合评分值的大小顺序为:金华(0.960)建德(0.315)樟树(-1.275);不同品种的综合评分值,长林27、3、18、4、21、23号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仅考虑第1主成分,各试验地的油茶其综合评分值的排名为:建德(2.771)金华(-0.350)樟树(-2.240),其中以浙江建德的长林27号为最优。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常见的天牛为对象,测量其10种形态学指标,利用SPSS软件得到聚类树形图,从而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号为花天牛亚科;4~9号为沟胫天牛亚科;10、11号为天牛亚科;12号为锯天牛亚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