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蛀螟在奉节县危害脐橙逐年加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蛀螟又名桃蛀野螟,在我县常年危害桃、李、杏、梨、苹果、樱桃、枇杷、板栗等多种果树,属杂食性害虫。奉桥72-1是我县种植规模较大的脐橙品种,面积达6500多hm2。随着脐橙树陆续挂果,我们发现桃蛀螟危害后期脐橙果实逐年加重。据调查,虫果率2%~18%...  相似文献   

2.
陈家庆 《广西植保》2000,13(4):25-25
桃蛀螟 Dichocrocis puncitiferalisGuenee  又称桃蛀野螟、桃蠹螟、桃斑蛀螟、豹纹斑螟、桃实螟、桃蛀虫等。除危害桃树外 ,寄主还有李、山楂、梨、石榴、柿、柑桔、枇杷、龙眼、荔枝、芒果、无花果、木菠萝等。  该虫的成虫对黑光灯有一定的趋性 ,喜食花蜜和吸食成熟的果汁。喜在枝叶茂密处的果上或相接果缝产卵 ,1个果上产 2~ 3粒 ,多的有 2 0粒。以幼虫蛀果和种子 ,被害果内外排积粪便 ,使果腐烂、早落。初孵幼虫在果梗、果蒂基部蛀食 ,脱皮后从果梗基部蛀入果心 ,食害嫩仁、果肉 ,一般 1个果内有虫 1~ 2头。有转果危害的习性。…  相似文献   

3.
桃蛀螟对柚类果实的为害,是近年来在长江柑橘带的重庆市丰都县的三元红心柚上发现的。该虫以幼虫蛀入柚果,取食果瓤,引起大量落果,产量受到很大的损失,即使勉强成熟的虫果,也影响商品价值。据不完全统计,该县 1 333 hm2红心柚,虫果率达 20%,严重威胁当地柚类生产。 1食物环境恶化是桃蛀螟寄主转移的主要原因   桃蛀螟的寄主范围广,对桃、李、梨、枇杷、柿、石榴、无花果、板栗、向日葵、蓖麻等作物都可为害,但在该县为害柚类果实是近年来才发现的。这种寄主转移的原因经初步分析是食物环境恶化造成的。根据观察,桃蛀螟在长江…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襄北地区夏玉米害虫进行了为期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主要种类为:玉米螟、高梁条螟、桃蛀螟、斜纹夜蛾、粘虫和棉铃虫等。其中以玉米螟虫量为最大,高梁条螟其次,桃蛀螟第三,斜纹夜蛾第四,粘虫和棉铃虫并列第五,分别占调查总虫数的42.86%、17.87%、14.28%、10.71%和7.14%,防治上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一种多食性的蛀果害虫,近年来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调查,探究了桃蛀螟在广东的发生情况、分布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广东桃蛀螟发生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的河源市以及粤北地区的清远和韶关市,并在上述地区的板栗和鹰嘴蜜桃上发生严重危害,该虫在珠三角地区零星发生,在粤西、梅州和潮汕地区则尚未发生危害。除板栗和鹰嘴蜜桃外,受桃蛀螟为害的作物还有三华李、水晶梨、荔枝、龙眼、杨桃、向日葵和甜玉米,但受害较轻。桃蛀螟成蛾在广东河源一年有5个发生高峰,并以幼虫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越冬。  相似文献   

6.
两种松梢斑螟的重要天敌—长距茧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锦年  陈胜 《昆虫天敌》1990,12(4):164-166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和果梢斑螟D. pryeri是我国马尾松、油松、黄山松和华山松等松树的重要钻梢蛀果害虫,引起梢枯干折,树冠畸形,果空籽瘪,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成材,并造成种子园种子产量歉收。林间害虫种群观测和室内害虫饲育发现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sp.(膜翅目、茧蜂科Bracodidae)是这两种松梢斑螟的重要寄生昆虫,种群数量较多,繁殖较强。该蜂幼虫寄生两种松梢斑螟幼虫体内。林间,微红梢斑螟越冬代幼虫寄生率为9.2%;果梢斑螟第一代幼虫寄生率为7.8%。在两种松梢斑螟幼虫种群数量增长中,该蜂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条螟寄主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条螟[Procerasvenosatum(Walker)]属螟蛾科,又称高粱条螟、甘蔗条螟。国内报道其寄主有高粱、甘蔗、玉米、粟、麻等[1]。近20a来,笔者在苏中地区还发现条螟的几种新寄主,特记录如下:1)番茄。幼虫钻食青果。2)柿。1农户将成熟玉米棒晒于树下,幼虫(与玉米螟幼虫一起)上树蛀食柿果  相似文献   

8.
桃蛀螟(Dichocros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广泛分布于南北果区,是危害苹果、桃、板栗、向日葵等水果、干果及经济作物的大害虫,在本地区发生危害比较严重,果农常用“十果九蛀”形容此虫的危害性。为探讨桃蛀螟的发生及危害规律,有效开展防治,我们自1987年至1991年先后在平邑县梅家沟苹果园和临沂市茶山园艺场苹果、桃园进行了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9.
田间调查了桃蛀螟卵在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发现桃蛀螟卵主要产于叶片正面基部附近(叶鞘顶端和叶腋),其次在叶鞘和雌穗苞叶上,花丝和叶片其他位置卵量最少。桃蛀螟卵主要分布于玉米植株中上部,雌穗节上1~2节(倒6节和倒7节)卵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桃蛀螟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的为害直接降低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的特性以及化学防治的弊端使其防治难度增加。为了更好的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桃蛀螟,我们对广泛用于鳞翅目害虫生物防治的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11个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对桃蛀螟卵寄生效果好的赤眼蜂品系。结果表明,寄生24 h后,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和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单头雌蜂在选择性试验中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卵粒数分别为14.35、15.05、14.65和13.45粒,非选择试验中为15.8、16.1、13.8和13.1粒,均对桃蛀螟卵均有较好的寄生能力;各品系赤眼蜂后代的羽化率保持在93.64%~98.37%,雌性比也表现较好,在73.10%~89.39%,后代出蜂数介于13.18~18.40。综合来看,玉米螟赤眼蜂So和Zo品系和松毛虫赤眼蜂Sd和Xd品系可以作为防治桃蛀螟的候选赤眼蜂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果实上的为害、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技术,对云南省腾冲市9块不同腾冲红花油茶林的桃蛀螟幼虫发生量进行标准地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建立最适腾冲红花油茶桃蛀螟幼虫田间调查的抽样模型和抽样数。结果表明,桃蛀螟对腾冲红花油茶果实的为害率为3.07%~99.27%,适生栽培区植株平均受害率达34.74%,林间平均虫口密度0.07~2.49头/果。桃蛀螟幼虫在腾冲红花油茶林内总体呈均匀分布,虫口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而虫口密度相对较低时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某些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可为科学开展林间桃蛀螟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ée)]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形态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对桃蛀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仪分析桃蛀螟触角对5种玉米花丝气味挥发物的反应。发现桃蛀螟触角感器绝大部分位于触角的腹面及侧面,鞭节表皮上有连续的网纹结构,而柄节和梗节上没有。桃蛀螟触角上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钟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Ⅱ型)。桃蛀螟雌雄成虫对花丝气味挥发物产生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雌性桃蛀螟触角对1-己醇、1-庚醇、β-蒎烯和β紫罗酮反应明显,且随浓度的增加,反应强度增加迅速,尤其对1-己醇的反应尤为明显。雄性桃蛀螟触角对于1-庚醇和1-己醇反应非常明显,反应强度明显弱于雌虫。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黄翅绢野螟Diaphania caesalis对不同植物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 采用叶碟法、叶面积法和室内观察等方法比较分析了黄翅绢野螟对波罗蜜(‘马来西亚1号’‘海大1号’‘四季波罗蜜’)、榴莲蜜、面包树、大果榕和桑树(‘台湾长果桑’‘粤椹大10’)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 取食面积及初孵幼虫取食不同植物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 黄翅绢野螟1~2龄幼虫对波罗蜜的取食偏好不明显, 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差异不大; 随着龄期的增长, 3~5龄幼虫逐渐表现出偏好取食波罗蜜。黄翅绢野螟在不同植物上的日均产卵量没有显著差异, 偏好在波罗蜜和面包树上产卵, 在‘马来西亚1号’波罗蜜上着卵量占所有供试植物上的总产卵量的22.13%。各龄幼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5龄幼虫进入暴食期, 对3个波罗蜜品种、榴莲蜜、面包树和大果榕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 但显著高于2个桑树品种。初孵幼虫取食不同植物48 h后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 取食‘马来西亚1号’波罗蜜存活率最高(98.51%), 取食‘台湾长果桑’存活率最低(0.37%)。综上, 黄翅绢野螟偏好选择波罗蜜属植物进行取食和产卵, 对榕属大果榕存在转移为害潜在威胁, 对桑属桑树潜在为害风险较低, 研究结果可为黄翅绢野螟在不同植物上的为害风险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桃蛀螟在鲁南地区桃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又名豹纹斑蛾、桃蛀野螟等,属鱗翅目螟蛾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方果区,其幼虫是为害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临沂市(鲁南地区)还为害苹果、梨、杏、李、无花果、板栗等果树及玉米、高粱、向日葵等农作物。临沂市是我国桃主产区之一(面积4.5万km2,产量61万t),对防治该虫十分重视,广大果林科技工作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做了大量科研工作,摸清了该虫在临沂的发生规律,有效地控制了该虫的发生及为害。  相似文献   

15.
以LED单波长杀虫灯为研究对象,研究5个不同波长LED杀虫灯对玉米-大豆套作共生期害虫及其天敌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共生期主要害虫以鳞翅目草螟类(以桃蛀螟为主)、鞘翅目金龟类、半翅目叶蝉类和蝽类等为主,筛选获得395 nm、401 nm和405 nm波长LED杀虫灯对害虫防治效果好,且对天敌种群影响较小。同时发现,不同波长LED杀虫灯下主要害虫的诱集动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板栗是一种重要的木本粮食果树,它的果实常常遭受桃蛀螟(Dichocroci punctiferalisGuen,也称桃斑螟)的为害。据1961年在山东泰安、郑城两地初步调查,一般被害率在20%左右,严重的达40%以上。桃蛀螟在泰安地区,一年发生两个重叠世代,以老熟幼虫在堆果场、贮藏栗子的仓库房屋,和栗树皮、干栗棚,栗实内及蓖麻茎秆,桃树皮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羽化,为越冬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达羽化盛期,成虫产卵在桃、李等果实上,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李等果实。第一代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产卵在栗树的栗棚上,孵化后幼虫蛀入栗棚内为害,  相似文献   

17.
广东板栗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其食性杂、寄主多,是重要的蛀果害虫,在国内多个省份发生危害[1-3].近年来,该虫在广东板栗上发生严重,危害率达10%~25%.目前仅见有关桃蛀螟田间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的简介[3-4],尚未见系统报道.作者自2005年起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8.
银杏主要病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这一古老的树种是中国特产,其种子即白果可入药.有滋阴补肾、润肺止咳、平喘防虫作用。常见病虫有银杏茎腐病、银杏叶枯病、银杏干枯病、银杏大蚕蛾、桃蛀螟、银杏超小卷叶蛾、豆英螟、茶黄蓟马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市危害夏高粱的穗部害虫有高梁条螟Proceras venosatu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ralis、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高梁穗虫(隐斑螟)Cryptoblabes gnidiella Miler、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等。高粱条螟在我市一年发生2代,8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期,一般每穗有虫2—3头,长势好的可达10头左右;桃蛀螟一年发生4代,在10月中下旬以第四代幼虫为害夏高粱穗部,一般百株有虫15头左右,最高单穗有虫12头;玉米螟常年发生3代,以第二、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夏高粱,一般每株有虫1—4头,最高8头;高粱穗虫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于8月中旬末开始进入穗部为害,9月初进入为害盛期,一般每穗有虫1—2头,单株最高8头。此4种害虫为害夏高粱主要是蛀茎、食粒、造成断茎、破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经1987年以来对防治适期、防治指标、防治用药试验,提出了心叶期适时用药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20.
饲养释放螳螂防治棉花害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人工配方和饲养方法本地区常见的螳螂主要有三种:即拒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 fera Set ville,约占85%左右;欧洲螳螂Mantifs reliosa L. 约占10%左右;中华绿螳螂尸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约占5%左右。螳螂足棉花害虫的天敌,以食虫为主,它的食虫范围很广。据统计,螳螂能捕食棉铃虫、造桥虫、棉红铃虫、棉盲(?)蟓、叶蝉、高梁条螟、玉米螟、桃蛀螟、豆荚螟、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