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求适合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溉定额成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该研究可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小麦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2.
3.
根据试验资料,求得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同时达到最高时的经济灌溉定额为120m3/亩,耗水量300m3/亩;生育期浇返青、孕穗、灌浆3次关键水,每次每亩40m3左右。以此指导灌溉,可获得最高产量,比传统灌溉制度节水30%以上。具体实施时,还可根据当地水源条件、地力水平等进行节水农业生产分区,在不同的区内实施不同的节水灌溉制度,如可浇一水、二水、三水或旱作,并将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农业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5.
宁夏引黄灌区小麦节水灌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用水率低和用水管理水平低的情况,以引黄灌区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试验,进行了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内的4种灌水处理中,大水漫灌和灌水4 200m^3/hm^2水平下,小麦株高、叶面积、干鲜重等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效果明显好于灌水3 000m^3/hm^2、3 600m^3/hm^2的处理,地上生物量积累效果较好;灌水4 200m^3/hm^2处理水平下小麦生物量积累效果优于大水漫灌。从节水效益来看,灌水4 200m^3/hm^2处理下节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适合贵州地区的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以高效利用农田水资源。[方法]在小麦各个生育期设计不同的土壤含水率上下限值,通过大田露地及测坑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结果]小麦对缺水的敏感性,是开花期大于产量形成期,产量形成期大于营养生长期;小麦水分生产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小麦的产量和灌水定额呈明显的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当灌水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超过临界值之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集雨灌溉工程、水资源评价和优化配置、防旱抗旱、黔中枢纽工程农业用水量分析及各受益区配水量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多种单项节水措施集成,开展小麦节水试验研究。在三种不同处理中,根据水源等基础条件采取不同的节水技术,其中管灌+品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保水剂等两种集成模式为最优节水灌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龙茶节水灌溉的需水规律及其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以2年生铁观音茶树为试验材料,研究微喷灌节水灌溉方式下乌龙茶的需水规律、灌溉水量、有效降雨量以及节水灌溉定额。[结果]5月、7~10月是乌龙茶的需水量高峰期,占全年需水量的59.15%。1983~2009年乌龙茶节水灌溉定额为551.4 mm,降雨有效利用率33%;其中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17%、50%和77%。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乌龙茶需水量下降,降雨有效利用量增加,而降雨有效利用率下降。[结论]乌龙茶的最佳灌溉量是40~50 cm土层的土壤湿度达到75%时的田间持水量。乌龙茶生长需水关键期7~10月,适宜的灌水定额21.0 mm,灌水次数10~15次,灌水周期8~12 d。  相似文献   

9.
根据花生的需水规律,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在花生田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莱阳地区更适宜推广滴灌进行花生田灌溉,不仅能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还能起到增效的作用,平均可节水215m3/667m2,增收286.3元/667m2元,为莱阳地区花生节水灌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物模型是一种机理性模型,综合考虑了与作物生长相关的环境和栽培技术,能合理地模拟作物在整个生育期的生理过程。引入DSSAT模型研究晋南麦区小麦生长过程,验证和评估DSSAT模型的适用性,通过DSSAT模型灌溉情况假设,分析该地区的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均在3 d以内,小麦模拟产量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RRMSE)均小于10%,D指数(D-index)均大于0.95,残差系数(CRM)均接近于0,表现出很好的模拟精度;在节水灌溉方面,在连续2 a的冬小麦生育期间,灌一次拔节水比雨养小麦增产3 500 kg/hm2左右,灌2次水(越冬水+拔节水,拔节水+灌浆水)比灌1次水(拔节水)增产2 000 kg/hm2左右,灌3次水产量增加并不十分明显。因此,DSSAT模型在晋南麦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为合理灌溉提供一定的支撑,为农业生产及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银南灌区沟水控排条件下春小麦节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宁夏银南灌区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农田土壤水分渗漏量随之加大.造成土壤毛细水管不能将地下水分引带到作物根系有效利用的土层,加重了灌水压力,使灌水量逐渐变大,随着近年来黄河来水的持续偏枯。银南灌区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农业发展受到引水量减少的制约。因而.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成为银南灌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且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巴浪湖农场进行了控制排水条件下春小麦节水试验。  相似文献   

12.
北方春小麦由于生育期短、发育迅速、生长较快,使其对肥水的需求也与冬小麦有一定差别。北方春小麦若获得较高的产量,就必须根据春小麦的生育特性,结合当地农时的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肥水配置。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摸索出一套北方春小麦节水喷灌增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灌溉的现状,介绍了目前我国农业采取的主要节水灌溉技术即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农艺技术,并对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即加强渠系改造和配套建设、采用信息化管理和先进节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灌溉条件下克服高产与倒伏的矛盾,需降低株高培育矮秆、高产品种。矮秆小麦是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品种。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是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发展该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产出率,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传统隧道式灌溉经验 ,设计了旱地小麦隧洞渗 (洇 )灌技术。连续两年试验表明 ,每年灌水 5次 ,大旱之年基本可满足小麦生长发育之需要。洞内水渗 (洇 )距离横向 70~ 80cm ,纵向 30~ 50cm ,比地面灌溉节水 58.1%~ 6 5.1% ,小麦增产 4 4.3%~ 177.0 %。  相似文献   

16.
引进具有节水性能的特用小麦新品种,在节水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试验,鉴定各品种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等性状,从中筛选出了京农02-2、京单00-594、中麦12等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灌水量对垄作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垄作小麦的水分利用、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的降雨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垄作60%的降雨利用率最高,垄作100%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而灌水利用率除垄作100%有幅度不大的增加外,垄作60%和垄作80%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垄作条件下小麦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尤以垄作100%增加幅度大,这种增产效应是由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明显增加导致的,而穗数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垄作60%和垄作100%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垄作下小麦面团的粉质性状均变劣,垄作100%的劣化程度较低,垄作80%的劣化程度最高;小麦面团的拉伸性状与粉质性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灌水条件对小麦节水品种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8个小麦节水品种在不同灌水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中灌3水处理与灌4水处理相比,8个小麦品种的灌溉水量平均减少1050m3/hm2,而产量均无任何下降,平均水分生产效率提高0.54kg/m3。影响小麦灌1水条件下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小麦本身在水分胁迫后穗粒数是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一种受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环境,具有地表水缺乏、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植被覆盖率低等基本特征。由于喀斯特山区水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小生境类型的多样性,该地区土壤水分运移相当复杂,具有许多和其它类型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介绍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生态环境特征和土壤水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有效性、入渗规律、空间变异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今后土壤水分研究应以岩石-土壤-植被系统为对象,注重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喀斯特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重视植被对异质性生境的响应及其适应性调控机理的研究,以实现喀斯特山区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和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20.
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季节性干旱的多发性、旱作农业的重要地位3个方面论述了西南地区发展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基本思路.即①以多熟种植为特色的高效节水种植模式;②以保土保水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③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重点的节水灌溉与集雨补灌技术;④以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为重点的立体农业技术;⑤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为重点的化学抗旱保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