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季晚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结构,以提高超高产的重演率,本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使小区产量产生9.00~12.00 t·hm-2的变异,研究了单季晚粳稻武运粳7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颖花量大、高效叶面积大、高粒叶比以及高生物产量,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明显优势是超高产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与高、中产群体相比,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的指标主要为:穗数300~315万穗·hm-2,成穗率大于65%,颖花量47 625万朵·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31粒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7.2左右,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平均每天小于等于0.062,高效叶面积占有效叶面积比大于等于61.9%,粒叶比值大于等于0.66粒·cm-2,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9.00 t·hm-2,占产量的75%以上.  相似文献   

2.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3.
4.
笔者根据闽西烟区生产的特点,在福建上杭县实施春烟-单季晚稻优质超高产栽培新技术.围绕提高春季烤烟的优质适产,实现集约化规范化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和烘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充分发挥水稻单季栽培时间长的优势,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超高产栽培的理论技术;不仅达到烟、粮双丰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闽西烟区生产的特点,在福建上杭县实施春烟一单季晚稻优质超高产栽培新技术。围绕提高春季烤烟的优质适产,实现集约化规范化育苗、种植、田间管理和烘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充分发挥水稻单季栽培时间长的优势,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超高产栽培的理论技术;不仅达到烟、粮双丰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我市推广应用水稻水直播十多年来,因省工节本,效益高,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已趋完善,并已编报<直播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的无锡市地方标准.今年又引进丹阳产悬挂式稻麦二用条播机进行水稻旱直播试验,旨在探索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道路,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自身效益.  相似文献   

8.
单季晚稻持续高产的群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个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特性。结果表明,持续高产田具有成穗率高、穗型大、谷草比高的生育特点。谷草比大小与产量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谷草比高是持续高产田的最基本特性。谷草比大小取决于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水平,这种物质积累优势与后期植株的氮素营养水平、倒4叶素质关系密切,但基础是根系发达的程度,只有保持后期有较强大而健康的根系,才能使地上部生长清秀,光合效率高。单季稻与其它稻作比较,谷草比偏低,所以栽培措施应围绕提高谷草比这个中心进行,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单季稻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连粳7号为研究对象,从常规、高产、超高产3种栽培水平上,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生育中后期株叶形态等有关数据。结果表明,连粳7号具有大库(颖花数5.0×108朵/hm2)、高源(穗期叶面积指数8.0)、高转化(经济指数为0.509 6)的超高产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2,(24):19
武运粳23号由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转熟色好,抗倒性中等。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  相似文献   

11.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北地区单季杂交晚粳稻强化栽培高产群体特性的分析,指出其栽培优势,为该地晚粳稻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杨勇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199-199
单季晚粳稻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省工、优质、高产的轻简栽培技术,栽培上注意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平稳施肥,科学用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4.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单季粳稻抽穗期群体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超高产攻关试验田单季粳稻泰粳394和武运粳23的群体状况,分析了产量大于12.0 t·hm-2、10.5~12.0 t·hm-2和小于10.5 t·hm-2这3种群体抽穗期的个体构成.结果表明:产量大于12.0 t·hm-2的超高产群体抽穗期茎蘖数、颖花数、干重和叶面积等数量指标的构成中,大分蘖(分蘖干重/主茎干重大于0.8)所占的比例大于30%,小分蘖(分蘖干重/主茎干重小于0.6)所占的比例小于11%.因此,群体合理的茎蘖组成是形成超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抛秧稻播栽期、基本苗数、施氮量、前后期施肥比例、搁田始期等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和水稻品种供试土壤是本区代表性的青紫泥,属脱潜型水稻土,耕层质地重壤,有机质含量约4%.水稻品种为本区单晚主栽品种"秀水"系统的中熟晚粳"91-17"、"93-31、"93-63".  相似文献   

17.
单季晚粳稻3个施氮水平下,氮肥运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尿素600和450kg/hm^2,产量均以平促法处理为高,两头法次之,前轰法最低;而在施尿素300kg/hm^2时,产量即以平促法为高,前轰法次之,两头法最低。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连粳7号的高产特性、产量指标、产量结构以及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播期为5月5-10日,栽插密度控制在30万~37.5万穴/hm2之间,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37.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混料回归设计,探讨单季晚粳稻本田氮化肥在各生育期合理施用比例,初步明确了施用基肥、苗肥、长粗肥和穗肥4个因子与产量的效应关系,提出了因子在(Σxi=1)约束条件下的适宜施用比例为:基肥0~0.4,苗肥0~0.6,长粗肥0~0.5、穗肥0.2~0.4;4因子最佳配比为:0.163:0.36:0.228:024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