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沙澧河流域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前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提高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砂姜黑土地的小麦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以郑麦36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砂姜黑土地上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氮肥种类和增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特别是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地小麦的总茎数和主茎叶龄,促进分蘖;优化施肥+保水剂或控释肥(N)可显著促进次生根生长,增产效果较好,小麦产量达8 756.87 kg/hm2,而施肥和保墒是砂姜黑土地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因此,氮肥优化施用+保水剂可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其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砂姜黑土小麦硫肥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姜黑土小麦硫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硫肥适宜用量在4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姜黑土是一种僵黏瘦瘠,易涝、渍、干旱的中低产土壤。通过对漯河小麦综合试验站5个示范县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调研,分析当前砂姜黑土小麦生产现状,研究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以为当地的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砂姜黑土地不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耕作模式的对比试验,探讨在砂姜黑土地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适合郯城县砂姜黑土地冬小麦生长的合理耕层构建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模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济麦20号为供试品种,在砂姜黑土地上采用小麦垄作播种机进行起垄种植,把小麦种植在垄上。研究了垄作对砂姜黑土地冬前0~20cm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管孔隙度和小麦冬前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物理性状得到有效改善,容重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壮而不旺,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次生根条数和干重较多,叶片和叶鞘较短。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还田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6,(5):21-26
为了改善砂姜黑土地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提高小麦产量,以新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籽粒灌浆速率、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仅利用秸秆还田或单施化肥难以获得高的小麦产量,但秸秆还田和增施肥料同时使用时,可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在施用一定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或优化施肥,可降低每穗不孕小穗数,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增加小麦千粒质量,进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济麦20号为供试品种,在砂姜黑土地上采用小麦垄作播种机进行起垄种植,把小麦种植在垄上.研究了垄作对砂姜黑土地冬前0~20cm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管孔隙度和小麦冬前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物理性状得到有效改善,容重和毛管孔隙度显著降低,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增加.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壮而不旺,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次生根务数和干重较多,叶片和叶鞘较短.  相似文献   

9.
淮北平原小麦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小麦钾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 ,增施钾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增加产值 ,提高经济效益。 2年试验 ,小麦施钾分别增产 15 .5 6%~ 2 3 .5 0 %和 9.12 %~ 17.3 1% ,平均增产18.73 %和 13 .2 1% ;增收 3 5 0元 /hm2 左右 ,施用钾肥的产投比为 1.67~ 2 .5 9。综合小麦产量和施肥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生产水平下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 (K2 O)的适宜施用量为 90kg/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0.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品种调整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进程与光、温、水等生态资源的协调同步发展,解决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产的适播期干旱、土壤适耕性差等造成的播种、出苗困难等问题,在系统分析近年来影响小麦生长的气象因素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多点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探明了弱冬性小麦品种在淮北地区种植的增产潜力与推广应用前景,提出了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应进一步扩大弱冬性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以期为该区域小麦的持续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施用铵沸石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固定态磷增多,磷肥利用率降低的特点,进行小麦施用铵沸石的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铵沸石能增加小麦的产量,改善小麦的穗部性状,调节土壤的供磷状况,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经济效益达到或超过施用过磷酸钙。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铵沸石能短期或部分代替磷肥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对小麦应用DRIS法的采样部位、采样时期、小麦品种、土种等因素对小麦应用诊断施肥综合肥(DRIS)法诊断结果的影响,确定小麦应用DRIS法的工作条件,并最终建立了小麦DRIS法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对小麦应用DRIS法的采样部位、采样时期、小麦品种、土种等因素对小麦应用诊断马综合肥(DRIS)法诊断结果的影响,确定小麦DRIS法的工作条件,并最终建立了小麦DRIS法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玉米-小麦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中  闫晓明  赵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531-531,537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优化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前茬作物玉米上,钾肥效应大于磷肥效应,而在后茬作物小麦上,磷肥效应大于钾肥效应.磷、钾肥在全年施肥量一定的情况下,以玉米重施钾肥,磷肥两季均施或在小麦上重施,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5.
<正> 砂姜黑土(俗称黑土上浸地)是我区的主要耕作土壤类型之一,面积达500万亩,由于多种原因,农作物产量往往低而不稳,小麦亩产百斤上下.为了探索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增产规律,我们在黄牛场通过近七年的试验,调查摸索了一些办法,使全场6000亩小麦由原来亩产百斤上下,提高到400斤左右,其中亩产500斤以上的地块达2000余亩,最高单  相似文献   

16.
任城区砂姜黑土表现为“粘、硬、旱、肥”的理化性状,种植的小麦具有“出苗难,冬前苗小、量少,冬季易产生冻死苗,春季发苗快,中后期长势强,产量高”的发育特性.通过3年的小麦“十百万”高产创建活动,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砂浆黑土地小麦浅播压水高产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高产创建百亩示范方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砂姜黑土地块建设小麦高产创建百亩示范方,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数据修正法设计施肥方案,给出施肥配方卡。结合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单产达到计划目标产量的105.70%,高于全县平均单产15.57%。示范方总面积8 hm2,共计增产小麦8 544 kg,增收1.75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砂姜黑土地区,随着生产水平和生产投资的普遍提高,在重视合理增施磷肥的同时,如何合理分配和适量配合施用氮肥,对扩大施肥面积,争取均衡增产,进一步提高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极待解决的课题。为此,1981—1983年对砂姜黑土的氮肥经济用量进行了研究。本文仅就小麦的氮肥经济用量,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砂姜黑土是我省主要低产土壤之一。其低产的原因是:①土壤瘠薄、缺磷少氮,活性有机质含量低;②结构不良造成冬春干旱;③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阴雨季节土层中饱积水分,造成土壤缺氧、明涝暗渍;④耕性不良,湿时粘、涝时澥、旱时硬、适耕期短、耕作困难,土壤架空、空隙大。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采取针对性栽培措施,对砂姜黑土地小麦增产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有效锌、磷缺乏的利辛县砂姜黑土地,研究小麦锌磷配施效果及土壤有效锌含量和后茬大豆的残效。结果表明,锌磷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增加体内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和改善籽粒品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大田增产9.6%~10.7%;土壤有效锌、磷含量大幅度提高,残效显著;后作大豆增产11.5%~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