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赤枯病是盐碱地水稻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我省近些年发生的水稻赤枯病多数是缺锌或缺钾而引起的。文章主要对盐碱地水稻赤枯病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理性赤枯病俗称僵苗。水稻发病后,叶片枯死,生育期延迟,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病属于非侵染性生理性病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以缺钾、缺锌或不良土壤环境为主。200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水稻不同程度发生了生理性赤枯病,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下面就2005年水稻生理性赤枯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指导今后水稻生产,减少该病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赤枯病又名缺钾症,俗称红苗病、锈稻、坐棵等,是水稻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是黑龙江省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机插稻面积的扩大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赤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了解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4.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本文介绍了水稻赤枯病的症状、发生类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始发,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这种病害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一般认为缺钾、缺锌和土壤环境不良是主要致病因子。因此,防治赤枯病根本措施是改良土壤结构和根据土壤情况增施钾肥、磷肥或锌肥。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沿黄稻区石灰性土壤常因pH值偏高、含锌量低而导致水稻缺锌,诱发赤枯病;于水稻移栽时,用0.5%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或在水稻移栽后喷施0.5%硫酸锌以及事先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均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防止赤枯病的发生。其中以氧化锌蘸秧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等,以期为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保障水稻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赤枯病发生时期、发病症状、危害程度、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沿黄稻区石灰性土壤常因pH值偏离、含锌量低而导致水稻缺锌,诱发赤枯病;于水稻移载时,用0.5%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或在水稻移载后喷施0.5%硫酸锌以及事先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均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防止赤枯病的发生。其中以氧化锌蘸秧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地理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等四个方面因素与水稻赤枯病发生的关系分析入手,对赤枯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症状表现进行叙述,旨在弄清赤枯病的发病原因,掌握发病规律,制定防治措施,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1.
1982年起,我县郭墅、城北、三灶等乡水稻不同程度发生类似缺钾的赤枯病,1987年发病面积扩展到9个乡镇6万多亩,占全县稻田面积的8.2%,减产两成以上的达2万亩,发病程度也逐年加重,对我县的水稻生产构成威胁。1984年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系统观察及试验,确认缺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初步掌握了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1):78-79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试验采用不同施肥与田间管理方式进行水稻赤枯病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施用硫酸锌2公斤/667m~2+氯化钾20公斤/667m~2,保持田间湿润,对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该试验结果为更好防治水稻赤枯病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水稻赤枯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赤枯病是寒地水稻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赤枯病,笔者近几年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归纳、总结,研究制定了一套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 植物缺少某种营养元素,容易引起缺素症。如水稻缺磷或缺钾,就易患缺磷型或缺钾型赤枯病;玉米缺锌,也常生“干叶病”;甘蓝型油菜缺硼,则出现“花而不实”症状。对于这类病害,人们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15.
水稻赤枯病是我县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危害,近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水稻赤枯病是我县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危害,近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宝应县2009年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特点,在分析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为宝应县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水稻赤枯病是南方水稻产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之一,但近两年该病在北方寒地水稻栽培中逐渐流行起来,对北方寒地水稻的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笔者就北方水稻赤枯病发生类型和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总结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即阶段性)为防治水稻赤枯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赤枯病俗称铁锈病,是水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水稻的分蘖期容易发生。此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功能受损,致使水稻后期早衰,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近几年赤枯病在北林区部分乡镇有不同程度发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及时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是关键。一、症状表现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