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谷水分含量是衡量国家稻谷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定等指标,也是判断储藏过程中稻谷是否安全的一个监测指标。因此。水分含量是影响稻谷储藏安全的关键因子。传统的储藏技术是先将稻谷的含水量降至在当地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够安全储藏的水分再入库储藏。但是,经过干燥降水后的稻谷会增加爆腰粒,加工时碎米率高,加工出的大米蒸煮品质变差,失去应有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2.
韩赟  梁静  李成  于海华  於海明 《农业工程》2020,10(12):45-49
稻谷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除了稻谷自身品质、水分含量外,储藏时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其稻谷品质变化。高温高湿的储藏环境下,稻谷脂肪酸含量、霉菌数量增长变快,稻谷陈化变质速度加快。综述了储藏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分析稻谷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各项品质变化,讨论现有的稻谷储藏技术,并分析了不同储藏方式下稻谷品质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稻谷在高温干燥和储藏过程中品质损失问题,设计了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利用冬季环境下形成的自然冰为高含水率稻谷制冷,以减少高温干燥稻谷工序并减少储藏期间稻谷的品质劣变。试验检测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内稻谷的储藏品质与加工品的变化,并与传统常温仓做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供冷均匀、能耗低、无污染,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为3.54;初始含水率为16.5%的高含水率稻谷在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能安全储藏5个月,平均含水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最终达到(15.1±0.5)%;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粮温稳定,平均粮温为9.8℃;储藏期结束后,稻谷脂肪酸质量比为18.3 mg/(100 g),发芽率为86.75%,霉菌总数为5.1×104CFU/g,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比常温储藏的稻谷分别提高了5.41个百分点和9.57个百分点,裂纹率比常温仓的稻谷降低了13.88个百分点,自然冷资源低温储藏仓中稻谷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显著优于常温仓中稻谷。  相似文献   

4.
以栀子花和玉兰花为原料发酵制备酵素营养液,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两种酵素营养液中钾离子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玉兰花酵素营养液的总酚、游离氨基酸及总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栀子花酵素营养液的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发酵过程中,玉兰花酵素营养液的总氮、总磷、钾离子以及总酚含量高于栀子花酵素营养液;而栀子花酵素营养液的总糖和总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赵堃  张爱生 《农业机械》2013,(14):53-55
脂肪酸值是评判稻谷储藏品质的重要指标,在稻谷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本文着重通过样品制备、试剂选择配置、滴定和环境等关键点全面分析了影响稻谷脂肪酸值判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4,4(6):71-73
研究了不同粮库的稻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储藏品质指标如脂肪酸值、水分、还原糖、非还原糖和黏度等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储粮品质的影响,从而探讨出较符合稻谷储藏的条件,以此来保证稻谷的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的脂肪酸值是一个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指标,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脂肪酸值的变化速度加快,在低温低湿的环境则变化缓慢。稻谷中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储藏条件的不同,其值变化不是很大。另外,稻谷的非还原糖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在逐渐降低,特别是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其值变化越明显,下降速度越快。最后,稻谷的黏度会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新稻的黏度较大,陈稻的黏度较小,且温度和湿度越大,其值下降得也越快。   相似文献   

7.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试验因素,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槟榔籽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槟榔籽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4h、液料比47mL/g,总酚含量的预测值为148.09mg/g,验证值为146.63mg/g.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槟榔籽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EC_(50)值分别为145.62μg/mL和139.38μg/mL.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东北地区农户储藏稻谷的损失率,以传统储粮方式为对照,进行农户用钢骨架长方体水稻储粮仓储粮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编织袋内的稻谷相比,储藏在钢制仓内的稻谷水分下降快,且霉变粒、鼠害粒、黄粒的数量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JSBZ-020型彩钢板组合式圆形农户口粮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在辽宁省桓仁县开展为期7个月的农户口粮稻谷储藏品质跟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的稻谷在本仓型内储存期间自然通风降水、干燥效果良好,具有防潮、防霉、防变质等效果,可有效解决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储藏问题,对粮食减损、安全储粮乃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产于江苏省东台市的南粳9108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含水率(12.10%、14.16%和16.34%)的稻谷和糙米,在低温(8℃)、准低温(15℃)及室温(20~25℃)3种储藏条件下的含水率、脂肪酸含量、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4个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在245d的储藏期内,稻谷和糙米食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储藏前,偏高含水率样品的食用品质优于正常和偏低的样品。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稻谷和糙米的含水率和食味值均逐步降低,而脂肪酸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初始含水率、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脂肪酸含量、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不同含水率稻谷和糙米的食用品质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其中,较高含水率的样品在较高储藏温度下品质下降的程度更高,而且糙米食用品质下降的程度高于稻谷。另外,试验结果还显示,在低含水率条件下(12.1%),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稻谷和糙米食用品质变化都很小,表明在较低含水率下将水稻以稻谷的形式进行储藏,有利于保持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滴灌条件下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7 a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在宁夏红寺堡区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覆盖措施: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CK),研究不同覆盖措施对葡萄园区土壤含水率、酿酒葡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表现出最佳的保水效果,其土壤含水率较CK提高12.96%(P<0.05).秸秆覆盖处理株高和新梢生长最高,分别达到175.45 cm和89.64 cm,显著高于地膜覆盖和CK(P<0.05),秸秆覆盖处理较地膜覆盖和CK分别提高6.09%(P<0.05)和14.47%(P<0.01).秸秆覆盖处理单粒质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59 g和5.32 t/hm2,分别较地膜覆盖和CK增加7.29%(P<0.05)和12.70%(P<0.05),5.35%(P<0.05)和26.07%(P<0.05).秸秆覆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色苷、总酚和VC质量比分别较CK提高20.06%,5.79%,16.39%,6.98%,6.35%和14.98%(均为P<0.05).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保水效果最佳,单粒质量和产量均达到最高,且能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棉籽分离蛋白的提取及脱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田少君 《农业机械》2011,(32):65-68
以棉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棉籽蛋白,以蛋白质提取率、蛋白含量及棉酚含量为指标,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及pH值对棉籽蛋白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到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11.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和液固比15:1mL/g;棉籽饼粕蛋白的提取率为69.85%,蛋白含量90.69%;蛋白中游离棉酚含量为77.35mg/kg,与棉籽粕相比降低了89.9%。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装置干燥均匀性和稻谷干燥特性,通过多因素试验,以干燥温度、滚筒倾角、滚筒转速为影响因素,以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指标对稻谷干燥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干燥工艺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稻谷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干燥温度、滚筒倾角、滚筒转速,最优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5℃、滚筒倾角2°、滚筒转速40r/min。验证试验通过含水率均匀度K判定,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55℃、滚筒倾角2°、滚筒转速60r/min。在此条件下,稻谷干燥时间为191min,干燥速率为0.036%/min,稻谷含水率均匀度为99.6%,稻谷干燥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以为稻谷变温均质干燥装置研制和工艺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稻谷收获、干燥和储藏是收获后处理的三个重要环节,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国策,这三个环节不是独立事项,互有关联,前者影响后者。在实际生产中很多生产者不在最佳时期收获水稻,少部分割晒提早收获,大部分为好脱粒而在完熟初期后期收获,北方还有在下霜后收获;南方稻谷干燥前在场地上堆放,时间一长就会霉变和腐烂;稻谷常温通风储藏,高温高湿天气易使仓内稻谷发热、结顶、病虫害等。这些传统的方式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稻谷损失和营养损失。所以本文重点对我国稻谷收获、干燥和储藏三个环节的现存问题和节粮减损的具体措施,提出新的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方法,供研究探讨和逐步实施,以促进三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进步,使稻谷的损失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15.
对经树脂纯化后的紫薯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分别进行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紫薯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14 mg/mL和2.020 mg/m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50分别为0.160 mg/mL和0.980 mg/mL,说明紫薯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经体外模拟胃消化1 h、肠消化2 h后,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均下降,且前者下降幅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宁夏设施滴灌番茄覆膜的效果和适宜的灌溉制度,为宁夏地区设施滴灌番茄节水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 a试验,在覆膜(M)与不覆膜(NM)条件下,设定4种水分控制水平,灌水频率为7~10 d,W1、W2和W3处理的灌水上限分别为100%FC(田间持水率)、80%FC和70%FC,以当地灌水量为对照(CK,灌水上限为123%FC),研究了覆膜和水分控制对设施滴灌番茄生长、产量、品质与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番茄株高和茎粗在苗期―开花坐果期生长迅速,受覆膜处理影响显著(P<0.01),受水分控制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W2M处理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89844.88 kg/hm2和502.5 kg/(hm2·mm),相比覆膜CK分别增加21.4%和63.7%。相比于不覆膜处理,覆膜番茄产量平均增加18.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还原性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量分别提高28.9%和22.8%(P<0.05)。覆膜和水分控制均对番茄还原性维生素C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1),覆膜处理还对可滴定酸量和糖酸比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对于宁夏设施滴灌番茄,采用覆膜栽培与80%FC的灌水上限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较好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同地区气候不同,温湿度差异较大,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储藏过程中,会引起颗粒燃料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对燃料的应用产生影响。针对玉米秸秆颗粒和木质颗粒两种燃料,采用密封和露天2种储藏形式,利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模拟不同温湿度条件,开展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储藏过程中,影响颗粒燃料全水分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储藏方式;湿度大于70%,玉米秸秆颗粒燃料会出现长毛、发霉现象;木质颗粒燃料在高温、高湿条件时,会出现裂缝及发霉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盆栽草莓花果期进行叶面喷施磷肥(0.2%、0.3%、0.4%)、钾肥(0.3%、0.5%、0.7%)、钙肥(0.3%、0.5%、0.7%)3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磷、钾、钙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开花结果期喷施不同配比的磷、钾、钙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各处理的单株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草莓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处理1,较对照增产52.01%;草莓口感最佳的是处理3,其糖酸比达到17.988,较对照增加123.89%;草莓各品质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处理9;钾肥是影响草莓单株产量、维生素C和糖酸比的主要因素,钙肥是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游离率为目标,从对经试验入手,试验了破碎颗粒的几何形状、破碎机理及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方法及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是线速度、生产率和加水量,其中线速度最为显著;选择剪切破碎方法和薄片体几何形状是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微波对菜籽粕固体物料的灭菌效果,本文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菜籽粕料液比和浸泡时间为试验因素,以细菌致死率为评价指标,结合菜籽粕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优化微波灭菌工艺。结果表明:微波功率、时间和料液比对细菌致死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浸泡时间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P>0.05)。其中微波功率的影响最大,微波时间次之,料液比的影响最小。最佳灭菌工艺条件为:菜籽粕无需浸泡,直接以料液比1:2,在微波功率800W下辐照3min,即可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故而采用微波辐照是菜籽粕物料灭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