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喻刚 《南方农业》2013,(8):103-104
围绕"以旅游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市场托举发展"等方面,探讨百里水果长廊如何助推重庆市永川区特色观光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2005,(5):36-37
永川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市。永川市委、市政府在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培育支柱产业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狠抓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注重四个结合,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特色等实际情况,在永川—泸州沿线全力打造百里优质水果长廊,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土保持》2011,(11):63-63
<正>会昌县委、县政府最近将建设40 km湘江两岸绿色长廊工程列入今后5年的重大目标任务。为推动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好水土保持部  相似文献   

4.
永川市是成渝经济走廊上重庆西部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幅员面积1576km2,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不足667m2。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系点,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态工程示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市。永川市农业综合开发从1990年开始实施,到2000年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0.93万hm2,新建多经基地0.49万hm2,优质商品粮基地0.6万hm2,营造速丰林0.08万hm2,重点建设了百里优质水果长廊、上游水库灌区和邓家岩水库灌区中低产田土改造等工程项目。在当前,农业发展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增…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   总被引:40,自引:15,他引:25  
该文针对中国农村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农村生态景观建设需求,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整治目标、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并结合相关调查,对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中生态景观建设战略需求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以农村综合发展为目标的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土地整治相关建设战略和技术需求。主要结论包括:土地整治应重视乡村景观特征研究,维系并提高乡村景观文化和美学价值;加强土地多功能性研究,在大尺度上重视生态网络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小尺度上应提高生境质量和景观多样性,提高土地整治生产力、生态景观服务能力和碳汇能力;加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研究,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应对气候变化极端事件;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生态景观化技术研究,完善土地整治技术规程;拓宽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机制,提高土地整治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从生态景观角度,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包括:(1)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曾明  文泽富 《南方农业》2010,(2):46-47,59
近年来,重庆市水果产业发展迅速,取得显著的成效。水果产业已成为重庆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本文针对重庆市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市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东省茂名市水果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保鲜困难、果农缺乏电商知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水果电商运营不成熟等问题,提出完善保鲜技术、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培育电商人才、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优化水果电商运营模式等措施,助推水果电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现代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在分析现代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建设在保留原有特性上进行创新;适当的增加绿化面积;以简洁舒适为原则的景观建设;结合农村农作物进行景观植物搭配等现代农村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不仅是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和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该文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根据其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以及风景名胜众多的特点以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运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风景名胜保护三方面构建单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建立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综合景观安全格局。通过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叠加分析,针对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农村居民点提出不同的布局优化方向,将宜兴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优先整治型、限制扩展型、适度建设型、重点发展型4种类型,分析各类型现状特征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强调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工作中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优先的思想,不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相关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能够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对2050年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出发,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以及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发展状况,据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进而结合县域发展情况,以乡镇为单位,以乡村振兴为重心,以乡村景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及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河湟谷地生态地位重要且生境脆弱的特性,以生态格局稳定为前提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能够统筹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该研究以西宁市大通县为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从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安全保护3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网络,运用网络节点中心性分析确定农村居民点在网络中的级别;根据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农村居民点网络节点中心性的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重点发展、潜力优化、控制规模和迁移合并4种类型,并针对4种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类型提出布局优化调控建议。结果表明:大通县确定为重点发展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1.00 km~2;潜力优化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1.12 km~2;控制规模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0.27 km~2;迁移合并型农村居民点面积为4.02km~2。研究结果综合考虑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农村居民点之间联系与影响,不仅有利于助推河湟谷地零散闲置居民点"精明退出",而且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进入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契机,这样会使我国人与土地的关系变的很矛盾,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也将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非常关键的时机。基于此,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研究农村城镇化中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景观格局呈现多样化、异质化,并在功能上表现出平稳性和关联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使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  相似文献   

14.
水果种植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土壤的结构问题严重阻碍了水果种植的发展。通过分析果园中施肥、农药、塑料制品污染及耕作不合理等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以期提高土壤质量,获得优质、稳产的果品。  相似文献   

15.
刘家峡库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研究区域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及生态恢复方案提供依据,以刘家峡库区北部东乡县典型小流域碾子沟和库区南部积石山县典型小流域三坪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方法,利用ArcGIS、ArcView等软件对航摄地形图进行目视解译,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人工干扰方式和强度等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库区南北景观基质均为未利用土地(主要指荒沟荒坡),土地利用难度大;2)库区北部景观斑块特征较南部复杂,南部较北部更适合农业生产;3)库区南部景观多样性较北部高,景观类型丰富,而库区北部由于降水少,景观总体受人类活动干扰小,连通性高;4)在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库区南部应以加强复合生态农林业生产为主,北部应加强陡坡退耕种草、农牧业协同发展,并实行封育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根据园区优势与特点、规划思路与布局,总结了园区以水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为主的保护性工程,以裸露山体增绿项目、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植被恢复与景观化改造工程、油茶林水源涵养工程、生境廊道提升建设工程为主的恢复性工程,以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科普宣教中心、科普宣教长廊、瑶山岩溶地区特色及珍稀物种植物园为主的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彭州市熙玉村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景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曹银贵  王静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316-321
为了评价农村居民点的景观特征,探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状况和理论整理潜力之间的关系。以2008年成都市彭州熙玉村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从农村居民点规模、用地、分布及形状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综合景观状况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综合景观状况与景观指数对综合景观状况的贡献。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测算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并探讨了综合景观指数与理论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熙玉村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较高,并且密集区比较多,农村居民点的疏密程度受海拔与坡度的影响比较大;大部分小组的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大,并且居民点之间衔接比较紧凑,居民点形状比较规整。大规模的集中居住区和散居户或小规模的居住区同时存在;整体景观状况是综合的,是多个景观指数在特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贡献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研究区的综合景观状况,就得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和形状着手;综合景观指数与理论整理潜力的相关性比较强,二者关系的趋势线呈抛物线状,在农村居民点综合景观指数比较高的区域,其理论整理潜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重庆市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调查分析了武隆区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建设、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仓储、加工等第二产业发展、强化农旅融合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本身兼具生态美学、文化、景观价值及维护生态平衡等机能,并拥有好的视觉品质、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独特的文化资源及丰富的游憩资源。但是,由于农村中新建或改善的建筑景观多已无法反应出当地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特色,由于缺乏如传统建筑对自然景观的尊重,以致于农村整体景观遭遇严重的破坏。为了遏止整体景观继续遭受破坏,并建立具地方特色及风貌的农村建筑景观,本研究因而拟探讨农村建筑如何有助于农村聚落景观之改善,进一步提出农村社区更新之方法,期能对往后农村社区建筑更新之改善,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一年中重庆市北碚区市场上水果的种类、产地、价格走势,以及不同水果在市场中的占有时间和市场占有率。结果发现,北碚水果市场种类丰富,最多时高达64种,时鲜水果常年供应不断;大宗水果中,苹果以山东和陕西为主,梨以安徽、河北、新疆为主;柑橘类基本以本地为主,香蕉类以海南为主,热带水果主要来自海南和云南:来源于成都的水果种类最多,达到21种。能够周年供应的水果价格变化不大。进口水果的价格常年居高不下;季节性水果的价格则变化幅度较大;水果价格受果实品质、水果种类和产地、包装及品牌效应的影响较大。针对北碚水果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本区水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