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防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病效果。[方法]从土壤中筛选2株生防细菌(B296和B253),研究其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的生物活性,并对其防病效果进行分析。[结过]结果表明,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率分别达85.9%和83.8%。在灭菌土中,生防菌的防效要明显高于自然土中的防效,B296达57.96%,B253达69.43%。生防菌B296和B253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55.16%和37.05%。[结论]该研究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菌生防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从水稻种子和植株内分离到 5 0种内生和表生细菌菌株 ,通过与水稻纹枯病菌的对峙培养 ,得到了 S- 1 1 ,S-1 3,S- 1 4和 S- 1 8共 4种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 .将这 4种菌株的菌悬液浸种杂交水稻威优46 ,形成细菌化种苗 ,4叶期接种水稻纹枯病菌 ,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 ;将它们的菌悬液以 3× 1 0 9/ m L 喷雾 ,发现菌株 S- 1 8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效果优于井岗霉素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生防活性内生细菌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47份健康小麦品种根系内分离获得小麦内生细菌,筛选其中具有生防活性的菌株并进行运动性、产酶能力、铁载体产生能力、对病原真菌抑制性测定。[结果]活性植株筛选中有10株细菌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和严重度,分别是0-10、-90、-19、0-23、0-270、-280、-30、0-38、2-26、2-27,其中0-9生防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82.86%。[结论]不同生防菌株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防治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小麦纹枯病生防益菌菌株对小麦的促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平板测定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5个芽孢杆菌菌株分别按液培和土 培麦苗的方式测定其对麦苗的促生性。以对小麦有明显促生的菌株W2-6作标准对照,以清水作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生防细菌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菌 OD值法和抑菌圈法分别测定发酵液对茄青枯劳尔氏菌的抑制作用和发酵液的效价,并在温室试验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细菌 M2对茄青枯劳尔氏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 EC50为1.83×108 cfu/mL。在浓度为1×108 cfu/mL 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69.05%。根据抑菌圈半径平方与浓度对数的线性关系,比较生防细菌相对硫酸链霉素的效价,108 cfu/mL 生防细菌 M2相对理论效价为浓度211.02 mg/L 的硫酸链霉素。生防细菌 M2的温室试验生防效果为56.2%。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S 024的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诱变方法(紫外线、微波、LiCl,LiCl 紫外线、LiCl 紫外线 微波)对出发菌株S 024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几种诱变方法对S 024的诱变效果差异较大,紫外线(UV)照射和LiCl处理均未能筛选到正突变菌株;微波(MV)处理(50,100 s)可选育出高效菌株,LiCl和UV复合诱变处理的效果最好,共筛选到3个高效菌株(LiU-024-1,LiU-024-4,LiU-024-9),其中LiU-024-4菌株抑菌率比出发菌株S 024提高了34.44%;连续3代转代培养,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基本稳定.用MV对3株高效菌株再进行诱变处理,其抑菌活性基本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室和大田试验研究31株生防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秧苗的促生效果.温室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纹枯病痛原菌20d后,31株生防菌株中有7株对水稻纹枯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在50%以上,其中KJ33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61.22%;有9株生防菌株对水稻秧苗生物量的增加量超过20%.选取在温室条件下防病和促生效果较好的2LN3、K J33和1LN6生防菌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次统计调查结果中,2LN3在第30天防效超过常规药剂,且超过50%.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表现出一定的防病促生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从江苏省51个市(县)采集的550余份小麦纹枯病病叶鞘上共分离获得441个细菌分离物,其中35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产生了拮抗作用,占总菌株数的7.94%。经300 d转代保存后仍有28株菌保持了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或抑制作用。拮抗细菌与纹枯菌混合接种小麦,对纹枯菌的侵染有抑制作用,其中GC4菌株对纹枯病的抑制率达63%。  相似文献   

9.
小麦全蚀病生防微生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峙培养,从160株土壤微生物分离物中筛选出8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其中,真菌T4菌株抑菌活性最强,为63.41%;其次为S37、B22和YB024,抑菌率分别为60.37%,59.15%,53.17%。对8个生防菌株进一步进行了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YB024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最高,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达到56.90%和53.31%,优于对照杀菌剂立克秀拌种处理;其次为放线菌菌株S89,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3.77%和36.88%;细菌菌株B22居第3位,盆栽和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2.73%和34.69%。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B3产生抗菌物质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枯草芽孢杆菌B3(Bacillussubtilis)在NB,K'B,LB,YT,M9和SG等6种培养液中产生抗菌物质的量有显著差别,以在NB中产量最大。以NB作培养基时,B3在pH5~9、温度为20~40℃范围内均可产生抗菌物质,而又以pH7.0和30℃最适。定期取样测定表明,B3在培养12~48h内产生抗菌物质逐渐增多。不同碳氮源测试结果表明,以终浓度为0.1%的葡萄糖、0.2%的甘露醇或0.2%的可溶性淀粉作碳源,0.1%的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或半胱氨酸作氮源有利于B3抗菌物质产生。  相似文献   

11.
12.
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自河南西部地区的38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到小麦内生细菌296株.通过活体植株筛选,从中获得的13株细菌,可显著降低小麦纹枯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其中菌株Z8-15的生防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1.82%.在平板上测定了13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的拮抗能力以及产生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等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能...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江淮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冬麦区,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各地推广的品种绝大部分为感病品种。筛选高效和活性稳定的拮抗菌株是保证生物防治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从西安市周边地区小麦田块分离筛选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进行室内生防测定,为陕西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试了己唑醇、井冈霉素、纹曲宁、井冈·蜡芽菌、乙蒜素、三唑酮6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显示,2.5%纹曲宁水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2.01%,其次为80%乙蒜素乳油,防效为71.30%,12.5%井冈·蜡芽菌水剂,防效为61.97%,5%己唑醇微乳剂、5%井冈霉素水剂和15%三唑酮水乳剂对小麦纹枯病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从发病小麦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的拮抗菌株,电镜扫描结果显示菌体呈短杆状,大小一般在(1.7~2.1) μm×(0.5 ~0.8) μm.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将抗菌活性成分初步鉴定为酯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纹枯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土传病害,中国长江流域广大麦区发生严重.除培育抗病小麦品种外,目前生产上主要以药剂拌种和早春喷药控制其危害[1].  相似文献   

17.
三株生防细菌对黄瓜白粉菌生防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菌H1、H2和H3的拮抗、溶菌和重寄生作用,以生防细菌菌悬液喷施黄瓜叶面,扫描电镜观察白粉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和H3均可在白粉菌丝上繁殖.生防菌H1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有扭曲变形、破裂和菌丝溶解等现象;生防菌H2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出现扭曲变形和破裂发生;生防菌H3处理24 h后,白粉菌扭曲变形、菌丝凹陷,未见菌丝溶解.以上观察结果表明,生防菌H1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和溶菌作用,生防菌H2和H3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特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d最高防效达69.85%,且持效期长;施药2次和1次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测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防治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其中防治2次的产量最高,达442.73kg/667m2,防治1次产量次之,为426.56kg/667m2,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25.44%和20.86%。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小麦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田间种衣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 3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的效果较差,其EC50分别为0.006 0、0.108 7、5.113 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30 g/L苯醚甲环唑FS、25 g/L咯菌腈FS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在50%~65%;3种种衣剂处理后小麦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提高,其中戊唑醇对小麦增产效果最好,最高增产11.01%。[结论]3种种衣剂均可作为小麦纹枯病防治药剂大范围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福美双0.144%拌种的防效较好,拔节期防效为92.50%,优于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拔节期喷雾的防效为50.82%,高于孕穗期防效。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春季拔节期20%三唑酮+敌力脱EC喷雾的防效为63.40%,优于三唑酮+福美双0.144%拌种+春季拔节期20%三唑酮+敌力脱EC喷雾的防效。三唑酮+立克秀0.3%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春季拔节期及孕穗期接力喷雾的防效为65.57%,高于三唑酮+福美双的0.144%拌种+20%三唑酮+敌力脱EC春季拔节期及孕穗期接力喷雾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