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1):34-36
从疑似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羊的肩前淋巴结脓肿内分离到2株菌,经鉴定均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利用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菌株(ATCC19410株)制成外毒素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酶标抗体、阳性血清、外毒素抗原最适浓度的选择试验,确定适当的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稀释浓度,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抗体。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100份待检羊血清,其中阳性血清4份,阳性检出率为4%。  相似文献   

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3.
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4.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顽固性人兽共患病,为探究从云南省宜良县某羊场分离到的1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利用PCR技术对FagA、FagB、FagC、FagD、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检测blaTEM、blaCMY-2、blaSHV、blaOXA、blaCTX-M、rpoB耐药基因,利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5种毒力基因,且携带介导β-内酰胺类药物的blaOXA耐药基因;对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和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中度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又称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陕西省石泉县陕南白山羊饲养量较大,羊群也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筛选对当地伪结核棒状杆菌敏感的药物和研制灭活疫苗,本研究从疑似伪结核病患羊采取多份新鲜的脓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1株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其研制灭活疫苗。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干燥、扁平、不透明、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革兰染色阳性,经16SrRNA检测和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中度敏感。以该分离菌为种子菌制备的灭活铝胶疫苗无菌检验合格,试验接种山羊无不良反应,目前已经在采样羊场进行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价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扎鲁特旗、科左后旗和奈曼旗等地的6260只绵羊、山羊进行了宰后检查,并采集脓肿材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由2054只羊的脓肿材料分离到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羊伪结核的患病率为32.8%.首次阐明了该病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西山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伪结核病是山羊一种慢性消耗性细菌病,对山羊养殖业的危害极大。为控制本病的发生,从2016年期间,对昆明市西山区存栏的38 225只山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伪结核病在西山区山羊平均发病率为10.3%,病死率0.1%,采集病料经细菌分离鉴定、小鼠毒力试验、16SrRNA序列分析比较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本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其中2个菌株完成了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生化及16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完成系统鉴定的2株细菌完成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除链霉素、甲硝唑及复方新诺明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对其敏感,可为该地区及昆明其他疫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羊伪结核棒状杆菌某些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广东各地的山羊淋巴结炎病料中的70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别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性、致病性及变异性等的研究,为诊断及防治由本菌引起的疫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1起羊腹泻病例进行诊断,从腹泻病羊粪便中分离到10株革兰阳性棒状杆菌YN21083~YN210812,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和16S rDNA基因鉴定并研究其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特征。NCBI数据库BLAST比对鉴定结果显示,10株分离株与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amycolatum)德国分离株FDAARGOS_991的同源性为99.3%~100.0%。16S rD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10株分离株与C.amycolatum参考株形成同一个进化分支,与C.amycolatum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2%~100.0%,与C.amycolatum模式菌株ATCC49368T之间的同源性为98.3%~99.2%,将10株分离株鉴定为C.amycolatu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株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呋辛、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和四环素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磺胺甲恶唑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8种耐药基因aadA1、aadA2、tetA、tetM、qnrS、Sul1、Sul2和Sul3,其检出...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产生透明质酸酶的一株猪链球菌对分离自14个猪场病死猪的241株多杀巴氏杆菌进行了荚膜A型鉴定.结果.有70株(占29·05%)为A型,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32株的试验结果完全符合;95株分离株用间接血凝试验验证.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极高。  相似文献   

11.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seudotuber-culosis,CP)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lymphadenitis,CLA)[1],多发于山羊和绵羊群体,导致病羊呈进行性消瘦、繁殖功能障碍且生产性能低下,发病迟缓难以察觉。一旦羊群感染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就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2]。  相似文献   

12.
羊伪结核病是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目前该种疾病的诊断方法还不是很明确,基于此,笔者主要就羊伪结核病免疫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积累诊治经验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羊伪结核病是一种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肺脏、淋巴结等组织脏器部位,会导致羊体消瘦、死胎、生产性能低下,甚至死亡。因此加强羊伪结核病免疫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从四川乐至县、金堂县和蓬溪县3个山羊养殖场无菌采集患皮下脓肿病羊脓液样本19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特异性PCR方法对其病原进行检测和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病原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扩增法共检测出病原菌19株,其中伪结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7.9%(11/19)、26.3%(5/19)及15.8%(3/19);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分离到3种形态不同的病原菌共计17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短杆菌经鉴定为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57.9%(11/19),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1.1%(4/19),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为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为10.5%(2/19),PCR鉴定较细菌分离培养法灵敏度更高。3种病原菌对丁胺卡那、氟苯尼考等多种药物敏感。结果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是引起该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隐秘杆菌同样可引起山羊皮下脓肿,特异性PCR方法较细菌分离培养更为高效、准确。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地区山羊皮下脓肿的综合性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中共分离得到34株乳酸菌株,经低温及生理生化筛选获得13株耐低温乳酸菌株,包括11株同型发酵乳酸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酸菌,其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较强;经产酸和生长能力对比,GN02菌株生长最快(OD=2.63),GN10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酸能力(pH=3.59),XN25菌株兼具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16S rRNA测序鉴定出9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1株棒状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短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brevis)及1株无法鉴定。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菊芋青贮发酵的耐低温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各1株。  相似文献   

17.
从病死鸡肝脏中分离到8株革兰阴性多形杆菌,对8株分离株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基因鉴定并分析ompA基因及其推导的蛋白序列遗传进化特征.16S rDNA进化分析显示,8株鸡源分离株与22株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参考株形成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与RA模式菌株ATCC11845...  相似文献   

18.
从四川某鸭场发病种鸭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应用通用引物对其16S r RNA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在血琼脂平板生长良好,能发酵部分糖类。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棒状杆菌属细菌遗传进化关系较密切,其16S r RNA基因序列与棒状杆菌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在87.1%~98.9%之间,分离菌鉴定为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引起牛肺炎的主要病原,试验从患有肺炎的牛支气管中分离获得一株巴氏杆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特异性PCR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马巴氏杆菌(Pasteurella caballi)的生化特性一致;16S rRNA序列与Pasteurella caballi参考菌株ATCC49197的同源性为100%;特异性PCR鉴定为Pasteurella caballi;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吩、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说明分离菌株为Pasteurella caballi,该细菌同样可以感染牛。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鉴定吉林省某雏鸡孵育基地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性菌CCGGD201101株并测定其致病性。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鉴定,并人工接种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验证细菌毒力。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鲍曼不动杆菌CCGGD201101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并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9606)为对照,测得半数致死量,进一步证明鲍曼不动杆菌病死鸡分离株CCGGD201101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