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小湋河杨陵段荒坡的植被、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情况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荒坡土壤干旱无浇灌条件、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以杂草和带刺灌木为主几乎无经济利用价值、随便倾倒生活垃圾环境污染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统一规划、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交通和森林公园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水土保持或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因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山丘区经济林发展很快,荒山、荒坡开发强度很大,但由于有乱砍滥伐等现象,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一些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在建设  相似文献   

4.
陈如刚是交城县岭底乡魏家沟村农民,因小流域治理有方,1992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的称号。一、神堂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为黄土高原之最陈如刚承包治理神堂沟小流域80亩,分作三片:阴坡20亩,植被较好;阳坡40亩,上部为裸露的基岩,中部为风化严重的流砂坡;沟口红砂梁20亩,山阳两片是沟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段。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1.沟阴20亩荒坡适宜造林,1985年直播油松种子7.5公斤,现已成活2000余株,最高的超过3米。 2.沟阳荒坡上部不宜开发,种植柠条20亩。现存  相似文献   

5.
互助县天保工程与水土流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树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05-205,207
分析了天保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指出天保工程是推进植被演替的关键措施,而植被演替是改善土壤养分环境、提高土壤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测不同土地类型植被的多样性、减水减沙效益、土壤养分等。发现天保工程培肥能力明显.以灌木林地培肥效果最好,乔木林和退耕草地次之,荒坡草地最差,说明天保工程不仅没有减少土壤养分。反而加快了土壤的正向发育,增加了植被盖度,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毕节市水土流失状况及生态环境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节市岩溶地貌发育强烈、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降雨集中、坡耕地多、坡度大、毁林开荒严重、人口压力大、耕地资源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低是造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针对毕节市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扩展融资渠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草业发展、开发非木材林产品、大力发展经果林、坡耕地分区综合治理等方面探讨了毕节市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及生态环境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荒坡进行人工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已经实施了60多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退耕还林等工程的进一步开展,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植树造林对治理水土流失具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黄土高原沟壑区4种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及生长情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黄土高原沟壑区荒山荒坡抗旱造林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陕北和整个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气候恶化,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天然草场载畜量很低,极大地影响着农牧业的发展。 加速绿化大面积荒山荒坡是改变该地区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广人稀地区开展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是加快大面积荒山绿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任邦来 《甘肃农业》2002,(10):46-47
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有大量荒山荒坡,水土流失严重,种植粮食作物产量低或没有产量.如果发展山地果园,既可保持水土,又可发展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具有热量充足、干湿季分明、土壤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社会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加之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特点决定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干热河谷成因、分布、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绿色植被对于我国甚至全球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流行色植被不仅有着防风固沙,保护水土和资源的作用,能将太阳能转换为有机物为动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生物生存和防止水土流失等至关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扩建使绿色植被面积逐渐减少,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愈加严重,本文将对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展开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数不少丘陵地区出现了砍伐过渡的现象,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破坏的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部分工矿企业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公路铁路、城镇建设、露天煤矿、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都很严重。大量的采石、挖砂、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也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为此,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实施围封转移的生态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盟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围封前后水土流失特征、成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围封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明显,围封转移战略是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围封后通过各种工程措施的综合运用,保护区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生长量和生产力提高,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被权威部门和专家公认为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雨量多、强度大、降雨集中的暴雨,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子。分析了暴雨对地表产生的剥蚀和冲刷作用;在阐述我国雨量和暴雨的分布特征基础上,对多种植被对暴雨的截留作用以及多种混交林对减少土壤冲刷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提高植被覆盖率要优先考虑增加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数不少丘陵地区出现了砍伐过渡的现象,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破坏的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部分工矿企业随意弃土弃渣、破坏地貌、植被,公路铁路、城镇建设、露天煤矿、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都很严重。大量的采石、挖砂、取土等生产建设活动,也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为此,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疆地区煤矿较多,改扩建过程中会造成植被和地表受到破坏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煤矿项目水土流失需分区治理及重点治理.本文结合工程改扩建情况和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对7个防治区采取工程、植物及临时措施进行水土流水治理,经治理后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能够有效防治煤矿改扩建工程中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可为新疆其他煤矿改扩...  相似文献   

18.
黄土残塬区荒坡地林草优化组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荒坡地不同坡度的生境特点,研究提出了以兼用型速生优质饲草——艹律草为先行草种与核桃、刺槐、沙棘等乔灌林木优化组合的治理模式,解决了工程措施后当年大面积裸露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形成了当年、短期和长期持续稳定的综合治理模式,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同时为当地舍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优质饲草,实现山川秀美与畜牧业发展双赢。对于广阔的西部地区的荒坡治理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就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来说,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在我国华北部的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系统退化表现尤为明显,大量的开垦和水土资源的浪费加剧了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所以,植被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在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是个多山地区,由于地质构造、暴雨等自然因素和乱砍滥伐、无序开垦等人为因素,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讨论江西省水土流失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植被恢复的方法与技术,并分析了兴国县和笔者自行研究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多种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