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僵菌冬前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前用白僵菌高孢粉、中孢粉、原粉分别配成水剂,喷洒于不同郁闭度的虫害林间,郁闭度0.7以上的松林防治效果显著,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6.5%、78.5%、81.2%。郁闭度0.4以下的松林校正虫口减退率仅为47.2%。  相似文献   

2.
1974~1975年、1982~1983年、1990年采用菌粉拌细土手撒、纱布袋振动两种放菌方法。越冬代在4月上中旬、第1代在6月中旬隔行隔株放菌,0.7~1.0kg/亩菌粉,松毛虫幼虫白僵率平均75%。本县生产的常规菌粉平均含孢量161.4亿/g,活孢率83.1%。1982~1992年11年间白僵菌防治10多万亩松林松毛虫,平均防治效果76.6%。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研究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以不同量复配后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4.
带菌活虫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Et、枯叶蛾科,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森林害虫。我国于上世纪中期就开展了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到70年代,全国已发展到64个白僵菌厂,年生产球孢白僵菌2100多吨,年防治面积达50万公顷,约占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总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6.
灭幼脲与白僵菌混合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烯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省得.4%以上,幼虫僵虫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7.
白僵菌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结合多年来湖北省白僵菌大面积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分析不同施药方法和不同药剂处理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无论地面人工防治还是飞机防治,其效果都不错,平均达60%以上;菌药混配防效要好于单一的白僵菌施放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活的马尾松毛虫幼虫蘸白僵菌菌水的办法防治马尾松毛虫解决了大面积利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菌粉不足和防治经费短缺的问题,又克服了高大林木施药难的矛盾,平均防治效果达89.5%,平均校正防治效果为72.6%。  相似文献   

9.
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复配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主要研究白僵菌和苏云金菌以不同量昨配后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马尾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1种有效方法,笔者对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进行了4种浓度、4种用药后时间的方法进行对比差异实验。结果表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3 000 g/hm2对马尾松毛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达90.33%,药后15 d防效达96.00%。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防治马尾松毛虫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是马尾松毛虫1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期的气候特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开展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是影响越冬代防治效果的主要因子,在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18℃以上时放菌,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出现白僵时间为1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浓度白僵菌油剂与溴氰菊酯混合超低量喷雾防治马毛松毛虫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每hm^2使用量为1500mL白僵菌油剂、1.5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为28.1%;在用量为6000mL白僵菌油剂、12mL2.5%溴氰菊酯时,48h内的死亡率高达94.4%。到松毛虫化蛹时以上两处理的总体防治效果分别为48.8%和99.6%。各防区的白僵率从7.5%—31.5%不等。与白僵菌油剂的用量呈相关性。结果表明,白僵苗与溴氰菊酯混合的防治是快速而持续控制松毛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用3%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取得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马尾松毛虫在新余市历年来的发生情况及生活史,探讨了该虫的发生原因,根据该市实际情况总结并提出了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夷陵区位于三峡库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该区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笔者总结了近十多年来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发生和防治情况,分析其发生规律,提出了今后的防治对策,供领导和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船型粘胶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在林间进行诱捕马尾松雄蛾试验。第1年林间平均诱捕率30.6(,平均诱捕量0.475头。同一批次的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经同一冰箱低温保存1a后,在林间开展诱蛾试验,平均诱捕率25.9(,平均诱捕量0.7头。调查结果表明:保存1a的诱芯没有影响诱捕效果,但同一批次的诱芯在相同条件下保存3a后,其诱捕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在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笔者采用从灵丘县干旱林区分离得到的油松毛虫病原球孢白僵菌菌株Beauveria bassiana CGMCC NO.1573制备的孢子悬浮液和营养型湿菌粉剂,分别在冬季和春季对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进行防治。结果显示:用2×106个/mL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不好,校正死亡率只有21%~29%;冬季用菌粉防治效果较好,感染率达到70.4%~85.4%;春季施用菌粉15 d~20 d,感染率达47.1%~54.5%.结论认为,在树干基部和枯落物下撒施"白僵菌营养型湿菌粉剂"集中防治越冬幼虫是北方防治油松毛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马尾松毛虫各龄虫口密度的定期调查资料和积温资料,拟合Logistic随机发育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精确地描述马尾松毛虫第1代1~6龄幼虫的发育进程。对各龄虫口的时间分布,模型预测值和观察值的吻合程度达90%。对模型参数进行比较表明,除了温度(积温)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影响着马尾松毛虫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