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果实炭疽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室内离体接种鉴定和田间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7个组合的亲本和后代对炭疽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属体的抗病性呈边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2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其遗传效应占优势,欧洲品种中存大微效抗性基因,子代的抗生是这两类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山葡萄抗寒力在种间杂交后代中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产研究》1995,(1):7-11
  相似文献   

4.
欧亚种葡萄霜霉病抗性及其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研究了105个欧亚葡萄品种和7个种内杂(自)交组合共1029株F1的霜霉病抗生。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品种间的霜霉病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其抗病性水平,可将供试品种分为3大类;在所有的自交和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中,都存在着一些抗病植株。由于欧亚种葡萄品种及其自(杂)交后代的霜霉病抗性都呈连续分布,可以认为其抗性受多基因控制,而且在寄主群体中存在着微效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10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和7个种内杂(自)交组合并1029株F_1的霜霉病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品种间的霜霉病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根据其抗病性水平,可将供试品种分为3大类;在所有的自交和杂文组合的后代群体中,都存在着一些抗病植株。由于欧亚种葡萄品种及其自(杂)交后代的霜霉病抗性都呈连续分布,可以认为其抗性受多基因控制,而且在寄主群体中存在着微效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研究了9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及其10个杂交组合412株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后代群体的抗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欧亚种葡萄品种中存在黑痘病的微效抗性基因,品种间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抗性单株。抗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葡萄种间杂交和自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2个欧山杂交组合(玫瑰香×黑龙江实生;红地球×北醇)和2个自交组合(红地球自交和北醇自交)后代68个单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抗寒隶属值连续分布,抗寒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杂交后代抗寒性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且不同的杂交后代组合偏离程度不同,杂交F1代(玫瑰香×黑龙江实生)偏离程度小于杂交F2代(红地球×北醇).自交组合中抗性强的亲本北醇自交后代抗性有所增强,抗性弱的亲本红地球自交后代平均隶属度明显弱于亲本.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和大棚接种鉴定,研究了20个郁金香杂交F1代的644个植株对郁金香灰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关系,并以病情指数评价了郁金香杂交F1代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杂交F1代中,Bellona×Flair Mutant分离出了10%的高抗植株,Bellow×(M.Miles×LW 76313—3k)分离出了41.7%的抗病植株,这为杂交选育抗病新品种提供了依据;杂交F1代群体的抗病性以Bellona×(LW×White Sail 75308—4k)较好,且其病情指数最低,为55;郁金香杂交F1代群体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初步推断这可能受微效抗病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葡萄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25个引物进行中国野生葡萄商-24与欧洲葡萄龙眼种间杂交F1代的RAPD分析。据对219个RAPD标记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分离标记、按1∶1或3∶1比例正常分离的标记、偏离孟德尔分离比例的标记和异常分离的标记分别占49.8%,40.6%,7.3%和2.3%。双亲共有标记中75.0%不发生分离,是不分离标记的主体。单亲特有标记中55.4%~65.3%发生正常分离,是1∶1分离标记的主体。商-24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20.4%,而龙眼特有标记中不分离标记占36.9%,商-24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比例要低于龙眼基因组中纯合基因位点的比例。异常分离的标记是指非亲本RAPD标记,本研究出现了5个异常分离的标记。符合1∶1或者3∶1分离比例的特有RAPD标记,可分别用于构建商-24和龙眼的遗传连锁图谱,双亲共有标记可用于构建双亲的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 RAPD)技术 ,对抗病×感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河 - 35 - 1×佳利酿的亲本及其 F1 代的 2 4株杂种进行了抗白粉病的遗传分析 ,从 196个随机引物中获得了 1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 RAPD标记 OPV0 3- 1380 ,并在中国野生葡萄华东株系和欧洲葡萄品种中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葡萄属20 个野生种或变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葡萄白粉病人工接种的喷雾、涂抹和干粉方法中,以2×105 个/m L的悬浮孢子液进行田间喷雾接种,21 d 后调查接种鉴定结果为最佳方法,田间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及叶片和果实对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已有文献与本研究室的研究结果,文章就核盘菌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油菜菌核病抗病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现状、抗性遗传规律、抗病QTL定位及抗性基因发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抗、感黄萎病不同世代杂种群体遗传,分析了棉花抗黄萎病性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棉花品种的抗黄萎病性与皮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不存在直接矛盾,抗黄萎病育种关键在于克服抗黄萎病性与单株成铃数之间的遗传负相关。筛选抗黄萎病性应从较低世代开始在病圃中严格进行,同时兼顾优良纤维品质的选择,在较高世代注重产量及单株成铃数等性状的选择,以最终达到抗病、丰产、优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以南方根结线虫的抗病亲本P2(0897-2-1-2-3-1-2-1)、感病亲本P1(9905-1-2-1-1-1-1-1)及 F1(P1×P2),F2(F1自交后代),BC1P1(F1×P1)和BC1P2(F1 × P2)为试材,以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为虫源,进行苗期二龄幼虫人工接种鉴定和病土盘栽自然发病鉴定,研究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的植株在接种15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45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变黄,部分植株下部叶片黄枯,有的枯死;病土盘栽自然发病鉴定的植株较苗期接种鉴定的植株迟12 d左右发病,病症相似.卡方检测表明,F1、F2、BC1P1和BC1P2群体中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别符合1∶0、3∶1、1∶1和1∶0基因模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认为该试验所采用的抗性材料P2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为该材料的利用奠定基础,也为抗南方根结线虫番茄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15个云南不同生态型割手密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及其亲系共28个材料,在自然生长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的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1) 叶绿素因子、地下干物质积累因子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因子等前6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11%,可代表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量;(2) 利用抗旱性度量值将参试材料聚为4大类6个亚类,聚入第Ⅰ类的共有4个创新种质材料,占参试材料的14.3%,尤其是云割F108-317、云割F108-31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第Ⅱ、Ⅲ类材料分别占参试材料的42.9%、39.3%,都分为2个亚类,其中云割F108-392、云割F108-391、云割F108-511、云割F108-397、云割F108-617等5个创新种质材料,可在育种实践中优先利用;云割F108-541单独聚为第Ⅳ类,其抗旱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t\t\t\t\t目的\t\t\t\t\t探索野生百合在改良百合品种中的潜在价值。\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百合野生种为父本,栽培品种为母本,通过切割花柱、胚拯救等技术,对具有优良性状野生百合与主要栽培百合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进行研究。\t\t\t\t\t\t\t\t\t\t\t\t\t结果\t\t\t\t\t6个野生百合种(卷丹、玫红百合、湖北百合、兰州百合、南川百合、大理百合)分别与5个主栽品种(西伯利亚、索邦、西诺红、木门、罗宾娜)远缘杂交组合的子房平均膨大率为68.4%、64.7%、56.5%、80.9%、39.6%、62.7%,表现出较高的子房膨大率,并获得了7个远缘杂交后代。\t\t\t\t\t\t\t\t\t\t\t\t\t结论\t\t\t\t\t以南川百合和卷丹为亲本的杂交组合比其他野生百合更容易获得有胚种子,具有清香味的玫红百合与东方百合栽培品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供试的6种野生百合与百合主栽品种杂交都有较高的子房膨大率,但真正有胚种子很少,说明子房膨大并不代表胚的发育,仅用子房膨大率评价远缘杂交亲和性并不客观,应把子房膨大率、幼胚萌发率、杂种成活率结合起来综合考虑。\t\t\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