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论我国非粮生物质原料的非粮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非粮原料供应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非粮原则的本质是不能影响粮食安全,因而狭义的非粮生物质应定义为谷物籽粒以外的生物质。以谷物为粮食生产统计的国际口径,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据预测2029年当我国人口达到最多时,仍能保持基本的粮食安全。因此,谷物类籽粒毫无疑问不属于非粮生物质原料的种类,谷物籽粒类以外的农林业产品属于非粮生物质原料。豆类作物籽粒、薯类作物薯块、油料作物类籽粒和糖料作物含糖器官,属于受限制发展的非粮生物质原料种类;非食用的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有机废弃物属于鼓励发展的非粮生物质原料种类。  相似文献   

2.
德国沼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敏 《中国农垦》2011,(12):40-42
沼气技术是一种利用废弃物资源生成能源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循环农业技术。德国在沼气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沼气发展在推进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德国沼气产业发展,特别是其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对“十二五”期间调整优化我国农村沼气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能源作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我国生物能源与能源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表明我国生物能源以及能源作物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技术储备、产业规模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发展能源作物应充分考虑能源作物的经济效益问题、环境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以促进能源作物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能源农业能拓宽农业服务领域,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能源短缺,保证能源安全和环境卫生.湖北省发展能源农业具有区位、科技、原料来源及企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湖北要强化配套工程的基础性研究,推广能源优势作物的种植,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能源作物新品种和研究新工艺,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能源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薯广泛种植于我国的20多个省区,年种植面积500万公顷左右,年生产鲜薯1亿多吨。甘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新型的能源植物,单位面积的能源产量远远高于马铃薯、大豆、水稻、木薯、玉米等作物。因此,甘薯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都起着重要作用。近日,记者就河南省甘薯产业的现状、脱毒甘薯的推广、甘薯病虫害防治等情况,采访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所长张振臣。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能源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我国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及消费现状来看,农村能源安全存在着供应和使用两方面的危机,能源法律体系及其内容的不完善是导致农村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消极因素。我国现有的能源立法远远不能保障农村能源安全和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需要通过颁布实施能源基本法、制定能源专门立法、发展地方立法规范农村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等举措,以确保农村能源安全,促进农村能源消费低碳化。  相似文献   

7.
2008年度广东省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紧张,新型能源作物和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广东甘蔗能源产业发展、产业化程度和科技状况等,对广东能源作物产业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广东甘蔗燃料乙醇产业未来发展的合理化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薯为重要可再生能源作物,为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分析广西罗城县淀粉红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影响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蓖麻产业发展及其能源化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蓖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能源作物,生物能源利用发达的国家正在积极的开发蓖麻的能源化利用,我国发展蓖麻种植及其能源化利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势。蓖麻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蓖麻籽原料的持续充足的供应以及相关技术的提高,对生物燃料产业发展来说必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我国应大力提倡和发展蓖麻产业。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广东省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可用来发展能源作物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研究分析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现状对实现能源作物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广东甘蔗等能源作物发展情况、供需和展望、科技现状和趋势等,对广东省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广东省甘蔗等能源作物的产业化发展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以便对广东省甘蔗等能源作物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及应对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针对利用能源植物带来的粮价上涨和粮食安全问题,适应人多耕地少的国情,我国制定了"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原则。许多学者提出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多数边际性土地过于零散,不利于能源作物大规模种植和收获、运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草原及荒草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不能满足植物旺盛生长的水分需求。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一年生能源作物,主要依靠灌溉,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与民争粮,与粮争地"一样威胁粮食安全,同时还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和生态问题,影响草原畜牧业发展,使牧民生活无靠,与现有的《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相悖,且无异于"问题搬家"。本研究通过分析能源作物,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边际土地能源作物规模化种植准入政策建议,以期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1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324-3333
生物炭以其良好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广泛的材料来源和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成为当今农业、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生物炭在土壤、作物、农田生态系统等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未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从低碳、循环、可持续视角,客观、辩证地探讨了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生物炭在修复土壤障碍,提升耕地生产性能和作物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生物炭产业的方向与建议,旨在为中国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田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其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中国食物安全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品种作为种子最根本的支撑材料,是保障种子品质、产量的根本和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生物技术的研发运用、跨国公司的抢滩布局使得中国农作物品种安全面临种种不确定风险甚至战略威胁。本研究以中国农作物品种安全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农作物品种安全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对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审定、品种退出、品种保护和威胁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总量、趋势、结构、分布、国际发展和竞争动向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如下:1)现行的品种审定制度尚不完善,应实施品种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2)农作物品种的申请和授权数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品种结构由大田作物为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3)以品种结构和申请主体为表征的中国种业育种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并未形成真正的商业化运作规范和机制;4)国内各省区市新品种保护及开发程度差异大,中国在外国的品种权申请授权总数较外国在中国的申请授权总数差距大;5)生物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发展、跨国种业公司入驻是影响中国种子定价权和品种权控制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特色作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增长极、有机绿色食物的重要来源、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区域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特色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项目投资少、产业边缘化、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差、加工水平低、精深加工差、知识产权少、保护意识弱等诸多问题。必须大力实施特色作物产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战略,将其作为我国发展特色作物科技产业的指导思想,重视科学制定特色作物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特色作物科技产业投资主体、构建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农作物生物质能生态潜力及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开发潜力的估算是农业生物质能科学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和基础。同时农作物秸秆还田具有维护和增强土壤功能的作用,因此对农业生物质能生态潜力的评估,是实现农业生物质能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前提。基于此,考虑土壤生态要求,研究不同还田比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生物质能生态潜力,并对其时空间特性和结构构成进行分析,为中国农业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结合相关历史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法、文献调研和专家预测等方法,对未来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各省(市、自治区)播种面积占比、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和单产进行预测;其次,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秸秆的草谷比、工业比、饲料比和燃烧比进行设计,并从保护土壤功能的角度,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运用情景分析法,设计高、中、低三种秸秆还田比情景;最终,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角度,对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潜力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结果】(1)到2050年,低还田比(0.3)、中还田比(0.5)和高还田比(0.75)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分别为1.62亿吨标煤、0.78亿吨标煤、0.11亿吨标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会发生空间、时间和种类构成集聚的现象;(2)在低、中还田比情景下,中国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华中,其中河南、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占比较大;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8月、9月和10月,从构成上来看主要是由稻谷、小麦和玉米秸杆构成;(3)在高还田比情景下,从空间上来看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其中广西、云南、河南、黑龙江等地占比较大,时间上则集中在1月、2月、11月和12月,在构成上则仅由小麦、豆类、薯类和甘蔗构成。【结论】在主要农作物生物质能开发方面,可优先考虑河南、黑龙江、新疆、山东等地。在构建区域农作物秸秆集散基地、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基地、大型秸秆直燃发电基地等大型综合农业生物质能开发项目,可优先考虑东北和华中区域。此外,可通过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管理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最终可利用生物质能潜力。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作物,对于确保我国“口粮”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我国水稻种业发展重大需求,对水稻种业科技、产业化、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全国水稻种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藏1995—2002年之间农业生产总值、种植业、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藏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农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协调。(2)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饲=87:11:2,比例不合理。在粮食作物内部麦类作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3)畜群结构单一,为牛、羊为主的反刍类动物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加大了西藏的草畜矛盾,不利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降低粮食作物尤其是青稞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2)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加强农牧结合。(3)增加猪、鸡的数量,逐渐以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群结构代替单一的草食型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夏秋粮生产化肥施用环境成本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2000、2005、2010年全国主要夏粮(早稻和小麦)与秋粮(中稻、晚稻和玉米)化肥施用环境影响的能值成本和宏观经济价值,以及计算2000—2010年的夏秋粮生产化肥施用环境成本的增长率,以化肥施用的污染产生剂量分析为基础,借助能值分析理论和伤残调整生命年评估手段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夏粮化肥施用环境成本高达171亿元,约占农业增加值的0.75%;秋粮化肥施用环境成本高达327亿元,约占农业增加值的1.44%;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0年全国夏粮与秋粮化肥施用引致的环境成本增加,2010年全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使用化肥引致的环境成本比2000年增长了4.68倍,其中夏粮增长了3.55倍,秋粮增长了5.53倍,夏粮的环境成本增速稍有下降,秋粮的增速大致保持不变。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夏粮在北部及沿海地区的影响强度大于南部与内陆地区,秋粮在西部耕地资源稀缺区的化肥环境影响强度趋于强烈。因此,农业生产中土地要素相较稀缺的地区,更加依赖于化肥的大量投入来提高产量,化肥环境成本负荷相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