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采用非参数度量方法对2004年漳州市晚季杂交水稻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丰产性最好的品种为先优95,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该品种出现率P i(%)和P i(′%)分别为74.31%和61.11%;丰产性较好的有特优316,其P i(%)和P i′(%)分别为68.06%和54.17%;丰产性最差是II优05,P i(%)和P i(′%)分别为31.94%和15.28%。(2)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差异显著。稳定性最好的是先优95(Si=1.933);稳定较好的有两优1816和特优103(Si=2.300);稳定性最差的是两优451(Si=6.533)。(3)6个试点分辩品种差异的能力[Dj(%)]大小顺序为漳浦>龙海>长泰>平和>漳州>诏安。 相似文献
3.
在3个供氮水平和2个水稻品种(华粳2号和武香粳9号)的田间试验条件下,测试分析了不同处理水稻顶部4张完全展开叶片氮含量及对应的荧光参数。不同供氮水平的水稻叶片氮含量和荧光参数差异明显,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叶片荧光参数随生育期推迟呈抛物线型变化,以抽穗期为界先上升后下降,直到成熟期降为最低。叶片荧光参数随不同叶位的变化规律为:顶1叶>顶2叶>顶3叶>顶4叶。同一水稻品种各叶位叶片氮含量分别与荧光参数呈极显著相关,且华粳2号的相关性高于武香粳9号。综合水稻品种的不同叶位,叶片氮含量与荧光参数ΦPSⅡ、qP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基于ΦPSⅡ和qP宜采用不同的回归方程来反演不同叶位叶片氮含量。因此,荧光参数ΦPSⅡ和qP有可能用来估算水稻叶片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基因型值和分子标记信息上的水稻核心种质评价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结合混合线性模型的方法,直接从基因型值和分子标记水平上研究了水稻核心种质的11个评价参数,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干扰,对各个评价参数做出了准确的评价。研究表明,极差符合率(CR)可以作为评价核心种质代表性的首选参数。平均Simpson指数(MD)、平均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MI)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MPIC)是评价核心种质代表性的重要参数。变异系数变化率(VR)可以作为评价核心种质变异程度的重要参考参数。多态位点百分率(p)可以作为判断核心种质取样规模的判定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MD)可作为判断核心种质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判定参数。本研究筛选出的核心种质评价参数,适用于不同的种质资源群体,可以用作确定核心种质取样比例的判定依据,进而解决了确定核心种质合理取样比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水稻不同耐冷品种幼苗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选用水稻耐冷品种湘糯1号和冷敏感品种IR50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水稻幼苗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水稻两品种的光合速率迅速降低,冷敏感品种比耐冷品种下降幅度更大。低温下湘糯1号PSⅡ反应中心和天线系统受到的伤害轻,反应中心过剩激发能积累少,可藉较高的qP和qN进行过剩光能的耗散,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低温伤害,而冷敏感品种qP下降快,Ex增加较多,但qN却随低温延长而下降,说明它的反应中心和天线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低温伤害,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抗水稻细条病和水稻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 《中国水稻科学》1995,9(2):127-127
抗水稻细条病和水稻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RegenerationofTransgenicRicePlantsResistanttoBacterialLeafStreakandBacterlalBlightofRice¥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和... 相似文献
8.
水稻氮素生理利用率选择参数(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植株从衰老营养体转运氮到产量部分的效率定义为水稻氮素生理利用率,其选择参数根据单位吸收氮的产量及从衰老营养体转运氮到产量部分的能力具有较高预期响应确定。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100个F2植株的单位吸收氮产量(G/Nt)、产量(G)、收获指数(HI)、收获期秸秆氮浓度(SN%)及稿秆氮含量(SN)。结果表明,G/Nt,G及HI与SN%及SN呈显著的负遗传相关。由HI,G,SN%及SN构成的三个选择参数的通径分析表明,HI,G,SN%及SN在选择参数中直接效应大干间接效应。由HI和SN%及G,SN%和SN构成的选择参数对G/Nt的预期响应高于以G/Nt本身为参数的选择并与G/Nt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上,饥饿是一个主要问题,中国拥有世界1/4的人口,尽管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但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增长。人均可耕地仅仅1/4英亩,而美国是中国的8倍。任何研究关于如何使世界走向丰衣足食的课题,务必考虑中国。 60年代出现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一度处于动乱之中,教育被迫中断,科学家被从实验室赶到农村去劳动,美其名曰接受再教育。称为“红卫兵”的年轻活跃分子,搞乱了城市和乡村。这个混乱时期到1969年才逐渐转向稳定。 70年代初期,中国结束了内乱和长时间对西方的仇视,实行了对美国的开放政策。1980年,美国福特基金会收… 相似文献
10.
水稻苗期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4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相应的含250个分子标记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苗期水培和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检测到控制水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和ΦPSⅡ)的7个主效应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4、5和11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98%~10.74%。其中,控制水培条件下Fm的QTL与控制盐胁迫下Fo的QTL均位于第5染色体的CDO82-RG413标记区间,说明此区间的QTL具有多效性,可同时影响Fm、Fo两个叶绿素荧光参数。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水稻》2017,(2)
阐述了水稻产量与品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对影响水稻产量因素的研究、影响水稻品质性状的研究、籼粳稻品质性状差异的研究、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相互关系的研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水稻栽培始于 17世纪 ,目前种植面积约2 0 0万hm2 ,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密西西比、密苏里和得克萨斯州。其中阿肯色州占全国水稻生产面积的 4 0 %。美国用于水稻生产的地域优越 ,大部分种植水稻地区气候温暖 ,且多为粘质性土壤 ,土层深厚肥沃 ,同时这些地区很少发生水稻病虫害。美国水稻种植制度为草田轮作制 ,或与大豆轮作 ,即种稻一年后种草 1~ 3年 ,然后再种水稻。如此周而复始。美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 ,水稻已实现规范化生产 ,每块稻田十几公顷至几十公顷 ,稻田面积大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从田地平整…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988年再生杂交稻发展较快,据农业部对四川等10省、区统计,再生稻面积为633.3万亩,总产可达5亿公斤,比1987年分别增加82.4%和43%。再生稻可减少繁殖、制种工序,是一种省种、省工、省投资的栽培方式,尤其在种两季稻不足、种一季有余的单季早、中稻地区有广阔发展前景。可作再生稻的组合有汕优63、协优64、威优287、威优激等,一般头季稻亩产500公斤,再生稻可亩产300公斤。再生稻高产的基础在于培育好头季稻,在安排好“两个安全齐穗期”的前提下,将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栽培管理作一整体过程来抓。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水稻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以来,日本由于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及新型栽培技术的开发,水稻产量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稻米的消费量减少,出现稻米过剩。因此,稻米的育种目标转向稳产、高产、优质。多年来,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地方育种试验场以及民间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其高产水稻品种的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优质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品种种植面积动向及其问题1956年有成的越光品种,自1979年种植面积达顶峰以来.已经有ZO余年连续保持首位,最近已占粳稻品种种植面积的1/3,日本育种家以越光为亲本材料,育成了很… 相似文献
19.
Army(1967)指出,作物增产有四个阶段(图一),第一阶段通过改进水肥管理和病虫草防治技术扩大叶面积,减少光能的漏失;第二阶段通过改进株型,使光能在群体中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率,目前,第二阶段达到的产量水平已接近饱和状态。今后的第三阶段,要依靠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光合率。七十年代以后提出的库源概念,为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余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1年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6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国外专家、学者一致肯定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杂交水稻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