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中国花卉盆景》和《花木盆景》中,不时有一些有关“文人树”的文章和所谓“文人树盆景”作品出现。应该说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中出现的大喜事,或者说是中国盆景文化自然进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第5期刊登了夏著华先生《从两件丛林作品看中国盆景与海外盆栽之别》一文。以往,笔者曾拜读过夏先生多篇文章,受益匪浅。但该文读后却让笔者稍感意外,我和他有一致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愿与夏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3.
盆景之对比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附近,有座名为《岭南盆景之家》的盆景园.园内散发出一股花木的清香。我穿梭在整然有序的绿树丛中,发现每一盆景都有题名.或从古典诗词中取单句.或匠心独运地亲自创作,这些音节响亮,内容含蓄高雅的题名,使人感受到浓烈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4.
在盆景创作中,往往需要根据既得材料的自身条件来决定创作什么样的盆景,称做“因材立意”。山水盆景《巴山夜雨》便是“因材立意”,即兴创作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5.
翻阅2008年《中国花卉盆景》,看了第10期上于九生先生的《雀舌——盆景树种中的奇葩》一文,感觉文中所介绍的养护方法,与笔者的方法相悖,想与于九生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6.
用盆景艺术向世界宣传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是海派树石盆景《浦江源头》的创作初衷。早在2006中国陈村世界盆景赏石博览会上,《浦江源头》就赢得了中外盆景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赏。美籍国际盆景雅石协会(BCI)和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领导人琳达布兰特颇为欣赏地与《浦江源头》合影留念。《浦江源头》能在大展上引起震撼,不仅让人领略了海派盆景的魅力,而且向世界展现了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地的母亲河——黄浦江源头的神韵美境。  相似文献   

7.
二、运用音乐、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吉庆祥和的主题,彰显作品的庙堂气 例如贺淦荪大师开动势盆景之先河的作品《风在吼》,就是引用《黄河大合唱》中的句子,非常贴切;陈德伟的杜鹃盆景取名《青春之歌》;魏文富的三角枫《渔舟唱晚》;龙川盆景园的杜松盆景《百鸟朝凤》;《涛声依旧》,彭水章的水蜡《在水一方》;蒋永魁的山石《北国之春》;叶锦豪的水松《迎来春色换人间》等,都从音乐、戏曲等文化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山水盆景起源这个学术问题,国内一直处于争鸣之中。归纳起来有4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晋代。《盆景》一书认为《南齐书》中曾记有‘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滥觞”。另一说起源于夏朝,《岭南盆景》一书载:“盆景起源……有近4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初见杜木生先生创作的“写生”盆景——《鄱阳湖情思》,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实处无法,虚处有境,自然清新,独树一帜。笔者一向力主盆景艺术创作要不泥成法,既要承继传统,又要敢于创新。更应多制作一些文人写意盆景,把祖国各地旖旎风光物态浓缩在咫尺盆盎中,借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居室生态包装和众心所向回归自然之追求。见到杜先生的作品,就使笔者想起我国南朝时梁代文学批评家在《文心雕龙·隐秀》中一段话:“始  相似文献   

11.
寻梦中国盆景,相约美好安康。在今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会上,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的盆景艺术家、爱好者组成了近百人盆景创作大赛团队。我有幸参加,并以作品山石盆景《金州人家》荣获金奖。现将创作过程叙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4年前,在国家文化部、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暨盆景制作示范表演,仲济南同志在这次表演中,为国内外来宾创作了《故乡情》山水盆景,赢得了阵阵赞美声,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此后,他笔耕不  相似文献   

13.
作为编者,面对这样一部作者众多,篇幅浩瀚,风格各异,色彩纷呈,工艺精细,耗资巨大的盆景作品集,当编撰工作顺利完成之时,心绪是不平静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盆景设计制作,经过仁人志士20余年的努力,在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双重推动下,涌现出一批格调高雅,主题新颖,造型别致,技法卓杰,意味无穷的优秀作品。目前,作为彩版的同类盆景图书,有一定分量的不下一二十种,比较之余,我们认为《中外盆景名家作品鉴赏》一书.有着以下几点特色。  相似文献   

14.
《福建盆景》一书的出版已经酝酿很久了.今日列入议事日程.颇有久逢甘露的感觉。这是福建盆景艺术家群策群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赤楠主要生长在长江中游以南一带,尤以两湖、桂、赣等地为多。用赤楠制作盆景开发较早,且卓有成就者,当属湖北。由是,赤楠遂成为湖北表现盆景地方风格的特有树种之一。十年来,笔者共栽培了百多株赤楠且大部分成型。多次在本单位和省市各层次的盆景中获奖。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见图1)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有关盆景、盆栽、盆植的定义人们的理解很不一致。古人对盆栽、盆景的区分不很严格,凡栽植于盆里的,一概称之为盆景。如古籍《五石瓠》中记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现代周瘦鹃先生于1957年在《盆景趣味》专著中,设有专门章节,论述"盆栽、盆景、盆植",明确提出盆景可以说是比盆栽更进一步的艺术品。彭春生先生等于1994年编著出版的《盆景学》中认为:"所谓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这是国内首次系统提出的盆景定义。笔者在多年的盆景教学实践中,尚觉应作适当补充,以使更为完整。笔者认为:所谓盆景,是在中国古代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通过艺术造型,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类活动的艺术品。其中主要增加了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枸杞是大家熟知的盆景素材。与《中同花卉盆景》结缘久了,受到它的熏陶,总不时地想动动手,搞些“小制作”。如今制作了一件所谓的作品,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和指教。同时也想与初学盆景制作的朋友尤其是北方的朋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枫林水旱》短景是笔者的一件作品,曾刊登在《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0期上,起名为《人约黄昏后》。2008年5期夏著华先生对此作大加赞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盆景事业蒸蒸日上,涌现了一大批不同凡响的盆景精品,这无疑预示着盆景事业未来的繁荣。但作为盆景人,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常常自省,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再接再厉,以求更好地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盆景人应三不忘。  相似文献   

20.
创作优秀盆景作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作者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意识。那种以为得到一根好的树桩,便可以事半功倍地创作出优秀盆景作品的想法,是一种极片面的误解,可称之为唯素材论。对于习惯制作树桩盆景的人来说,把扦插的幼弱枝条组合成一件作品,比驾轻就熟地对“生桩”造型还要难。难在哪里?正如沈荫椿先生给《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的信《请勿“东施效颦”》中指出的那样:“培植者大多缺少翰墨文化艺术修养。”(见《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