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AFLP技术对取自新疆温宿、巩留、和田、若羌、叶城、库车、阿拉尔的122份核桃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对122份核桃种质材料进行选择性扩增,共获得21989条扩增带,其中8810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检出率为40.1%。根据AFLP标记的结果,用DPS统计软件分析了核桃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并对分析结果进行UPGMA聚类,聚类结果将122份核桃种质材料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被分为5个亚类,“温81”单独成一个亚类;第二类群被分成2个亚类,叶城的“千年核桃王”和阿拉尔的“阿7”独立成亚类;122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在0.12000—0.93103之间。聚类结果很好地将栽培种质和古老种质分开,表明新疆不同地区的核桃种质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还揭示了“温81”、“温179”等优良栽培种质及南疆一些古老核桃种质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33份烟草品种(系)为试材,烟叶苗期进行人工诱导接种TMV试验。以病情指数(D)和抗性指数(RI)为基础采用聚类法划分不同烟草品种的抗性分类,并对其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33份烟草品种(系)共可分为免疫和非免疫两大类群;病情指数和抗性指数在两大类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非免疫类群的3个亚类群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类群包括延晒九号、延晒六号、延晒十号和SZ12-04等15份烟草品种(系),占参试材料总数的45.45%。非免疫类群包含中抗、中感和感病3个亚类群,占参试材料总数的54.55%。其中,中抗亚类群包含延晒三号、延晒七号和SZ12-07等9份材料(占27.28%);中感亚类群包含延晒一号、延晒二号和NC89等8份材料(占24.24%);感病亚类群仅包含1个品种G140(占3.03%)。基于病情指数(D)和抗性指数(RI)数据,采用欧氏距离-Ward's聚类分析法划分的类群及亚类群中所包含的品种(系)及其数量都相同,抗病性分类结果也一致。  相似文献   

3.
美洲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解决武威地区美洲南瓜品种归类不明确的问题.【方法】利用ISSR标记对28份美洲南瓜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从48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7条重复性高和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PCR扩增共获得56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为8条,多态性条带54条,多态性比率为96.4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28份美洲南瓜材料分为5个大类群.【结论】本研究为拓展美洲南瓜种质资源和发掘新种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十份菊芋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0份菊芋资源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用22对扩增稳定且清晰的具有多态性DNA条带的引物组合,进行菊芋的SRAP-PCR扩增。共扩增出160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4条,多态性比率为71%,表明菊芋资源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差异。利用NTSYS软件统计分析出资源间遗传距离在0.04~0.42之间。应用UPGMA得出聚类结果,将30份菊芋资源划分为2大类群,第2大类群分为6个亚类群。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略有不同,可结合两种方法为菊芋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菖蒲地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8份贵州省内菖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6个主要形态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材料的农艺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叶状佛焰苞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66%,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2.05%。6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28份菖蒲资源可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括叶片宽度中等的16份资源,类群Ⅱ包括叶片很细、植株相对矮小的7份资源,类群Ⅲ包括叶片很宽,植株较大的5份资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宽体金线蛭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兴化和黑龙江宾县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差异性较大,江苏兴化和江苏宿迁群体间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差异性较小;聚类分析显示江苏地区3个群体和湖北大悟县群体聚为第一大类,黑龙江宾县群体聚为第二大类,其中第一大类中江苏兴化和江苏宿迁群体聚为第一亚类,江苏吴江和湖北大悟县群体聚为第二亚类;无论是仔蛭还是幼蛭黑龙江宾县的生长指标都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菖蒲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28份贵州菖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6个主要形态性状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材料的形态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叶状佛焰苞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1.66%,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2.05%。6个形态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28份菖蒲资源可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包括叶片宽度中等的16份资源,类群Ⅱ包括叶片很细、植株相对矮小的7份资源,类群Ⅲ包括叶片很宽、植株较大的5份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利用SRAP分子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类群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主要的审定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四大类群,第Ⅱ大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Ⅲ大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29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分类后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同时生产上推广组合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大类或亚类,SRAP标记的聚类结果是比较合理的,对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仲不同地区不同种质间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省杜仲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材料,分析了杜仲不同地区不同种质间的生长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南地区和光皮型杜仲在湖北省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