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顺德5种类型人工林群落物种的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顺德区5种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术层〉草本层〉乔木层,针阔混交与阔叶混交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Ea除外)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间乔木层差异显著,灌木层与草本层变化趋势相对较复杂,但针阀混交林群落与阀叶混交林群落之间,窿缘桉、台湾相思与湿地松群落间无显著差异17种多样性指数中,乔木层与灌木层采用的研究指数幅度更宽广,可采用Sp、Sw与P指数测度物种多样性。草本层采用Jsp、P指数较好;提出了基于物种多样性的人工林群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70年代、2002年)、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天然林之间的异同性。结果表明:其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物种多样性及乔木层林木径级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1)70年代人工林出现了35个种(分属于19个科32属),2002年人工林出现27个种(分属于14科24属),天然云杉林样方内出现了40个种植物(分属于19科35属);3种林地面芽植物种数均最多,其百分比值均在50%以上。2)3种林乔木层均为青海云杉;在灌木层中,2002年人工云杉林中尚未出现任何灌木,天然林和70年代人工林中有多种灌木出现,且天然林所有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70年代人工林,尤其是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Jsw指数分别是70年代人工林的2.17、2.07倍和3.06倍;在草本层中,3种林除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数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3)天然云杉林乔木层林木胸径主要分布在10~20 cm之间,树高主要分布在10~30 m之间,其林木株数在不同径级、不同高度分布均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70年代和2002年云杉人工林乔木层林木地径分布在6.0~8.2 cm和2.3~3.2 cm之间,树高分布在3.0~3.7 m和1.0~1.5 m之间。这说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发育过程中,乔木层植被组成稳定、个体生长缓慢,而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组成随人工林造林时间延长出现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海大通县不同人工林配置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和样地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白桦纯林、青海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同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生态位宽度广的物种,如问荆、珠芽蓼、东方草莓等,往往构成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混交林草本群落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05和0.612,相对于阔叶林和针叶林,其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发育;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值,但这并不是惟一的影响因素,可能由于斑块的存在,导致一些林分中较窄的生态位宽度也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结论】不同人工林,由于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复杂性,造就了植物群落内部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尾叶桉人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17-14719
通过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尾叶桉人工林野外样方调查,时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开展研究,分析了尾叶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尾叶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金塔沙漠不同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金塔沙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金塔生态环境脆弱,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有植物种26个,分属10科24属,主要以胡杨、沙枣、梭梭、花棒、假苇拂子茅、黑沙蒿、小果白刺、骆驼刺、沙拐枣、柽柳为优势种,反映了沙漠植被的特征。2)金塔沙漠人工林有乔木林和灌木林2种类型,乔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胡杨(柽柳、芦苇)×沙枣(花棒、黑沙蒿)群落、胡杨(假苇拂子茅)×沙枣(芦苇)群落,灌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柽柳(花花柴)×小果白刺(骆驼刺)群落、梭梭(河西菊)×沙拐枣(芦苇)群落。3)乔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组成稀少,其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均高于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灌木层的小,呈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集中程度较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也较低,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比草本层的小,Simpson指数比草本层的大,反映出灌木层物种的集中程度偏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曾斌  刘瑞敏  翟学昌  刘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877-4879,4882
分别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间相遇机率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中龄林和成熟林植物种类较丰富,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幼龄林草木层物种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人工林群落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江西省吉安县不同类型湿地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白檀、黄栀子、山莓、菝葜、黄荆、小果蔷薇等物种在各类型林地中重要值相对较高。(2)丰富度指数在3~28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629 0~0.954 7之间,S impson指数在0.605 6~0.933 8之间,Shannon-W iener指数在1.459 2~3.980 9之间。(3)类型ⅢShannon-W 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低于类型Ⅱ和类型Ⅰ,S impson指数大小依次为:类型Ⅰ>类型Ⅲ>类型Ⅱ,而均匀度指数却是类型Ⅲ>类型Ⅰ>类型Ⅱ。(4)对于类型Ⅲ我们要采取人工补种的措施加速林下植被的恢复,合理引入白檀、菝葜、山莓、黄栀子等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泰山3种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侧柏混交林下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及草本层高度为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次之,刺槐纯林最小;草本层的盖度表现为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纯林。(2)刺槐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而均匀度指数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除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较低外,其丰富度指数、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刺槐侧柏混交林。(3)建议营建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大通河源区高寒植被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计算了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表征物种多样性的定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等效高程模型得到植被采样点的冻土地温,并基于冻土地温时空转换模式得到一个温度从低到高的温度梯度带,通过分析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冻土地温梯度的变化探讨了多年冻土环境变化对高寒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土地温的升高,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上升—降低—上升趋势,并在季节冻土区内达到最大值;植被类型由高山稀疏植被向高寒草甸演替,高寒草甸向高寒沼泽草甸演替,最终向高寒草甸演替。相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地温带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高山稀疏植被和高寒灌丛随着地温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高寒沼泽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具有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随地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较高冻土地温环境下,高寒草甸的3个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寒沼泽草甸。   相似文献   

10.
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Ⅰ)——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四川盆周山地巨桉栽培区内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分析了巨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巨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