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激素对艳山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艳山姜种子发芽的最佳条件及规律,从而指导生产和实践。[方法]采用不用浓度赤霉素(GA3)、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对其浸种。[结果]GA3、NAA、IAA均对艳山姜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但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影响不一致。当各激素处理浓度为50mg/L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且活力指数最大。[结论]GA3、NAA、IAA浸种可以提高艳山姜种子的活力,促进其发芽。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浸种对艳山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用浓度微量元素Zn、Mn、B对艳山姜浸种,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元素Zn、Mn对艳山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活力指数均有影响,且不同浓度表现存在差异,0.05%的硫酸锌、硫酸锰处理种子,可显著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教:而硼砂溶液表现出抑制艳山姜种子发芽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4.
以花叶艳山姜种子为试材,用MS与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建立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0%酒精预处理10 s,再用1 g/L的升汞浸泡5 min,消毒效果佳;种子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12 d后萌芽;丛生芽在MS+6-BA 2.0 mg/L+IAA 0.1 mg/L的培养基上,增殖速度快,增殖倍数达4.3倍;芽苗在MS+NAA1.0 mg/L+1.0 m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根系粗壮,生根率为94.5%;组培苗移栽在河沙∶腐质土∶椰糠(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92%,且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艳山姜切花花蕾脱落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切花最佳采收时期和控制其花蕾脱落的保鲜液及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艳山姜切花在花枝发育良好而花序总苞片未脱落时采收最佳;硫代硫酸银(STS)和Al2(SO4)3可有效控制艳山姜花蕾的脱落,是其较理想的瓶插保鲜剂;200 mg/L 8-HQC 5%SUC 5 mg/L 6-BA预处液同时结合10℃预冷处理4 h可有效降低艳山姜切花花蕾的脱落率. 相似文献
6.
7.
花叶艳山姜茎尖离体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叶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cv.vaniegata)的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了花叶艳山姜的离体快繁技术。结果表明:花叶艳山姜茎尖接种在MS+BA3.0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30d后长出幼芽;丛生芽在MS+6-BA2.0—2.5mg·L-1+NAA0.2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4.0,芽生长正常,且色泽浓绿;芽苗在1/2MS+NAA1.0~1.5mg·L-1+白糖30g·L-1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根系粗壮,生根率为93.0%;组培苗移栽在V河沙:V珍珠岩:V表土: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70.1%。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诱导、增殖和生根等培养基进行的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以MS 6-BA2.0~3.0mg/L(单位下同) NAA0.2培养基为好;增殖培养以MS 6-BA2.0 NAA0.2 CW10%为培养基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增殖倍数可达4.8倍;在不含任何激素的1/2MS 0.15%活性炭培养基上即可形成较发达的根系,生根率达100%;试管苗移栽对基质要求不严,移栽到疏松透气的蛭石1份 珍珠岩1份 园土1份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9.
以花叶艳山姜种子为试材,用MS与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建立花叶艳山姜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0%酒精预处理10s。再用1g/L的升汞浸泡5min,消毒效果佳;种子接种在MS基本培养基上,12d后萌芽;丛生芽在MS+6-BA2.0mg/L+IAA0.1mg/L的培养基上.增殖速度快,增殖倍数达4.3倍;芽苗在MS+NAA1.0mg/L+1.0mg/L活性炭的培齐基上,生根效果较好,根系粗壮.生根率为94.5%:组培苗移栽在河沙:腐质土:椰糠(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92%,且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1.
猪苓菌核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成功培养出猪苓菌丝体.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猪苓菌核和猪苓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糖含量,进一步纯化处理后,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通过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免疫学检测,表明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和从猪苓菌核中提取的多糖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器官重量的作用,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生型拟南芥也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页种子为受体,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入侵植物桃金娘也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页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桃金娘叶、茎、根水浸提液对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强度为叶跃茎跃根;(2)桃金娘茎0.2~0.25 g/mL 浓度处理后的拟南芥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19.52%和24.58%,同时其各个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与对照之间均差异极显著,0.05 g/mL 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活力指数减少75.89%;(3)桃金娘根浸提液和茎的高浓度浸提液对拟南芥幼苗苗长呈现促进作用,但是对其幼苗鲜重呈现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特别是0.05 g/mL 浓度处理的桃金娘茎浸提液对幼苗鲜重的化感效应指数为-0.7077;(4)桃金娘叶浸提液的各个浓度处理的综合化感效应均比较强,桃金娘茎、根浸提液均在0.05 g/mL 浓度时化感抑制效应最强,其RI 值分别为-0.4511 和-0.2137。0.25 g/mL 的根浸提液具有促进的化感效应(RI=0.18)。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研究滇重楼种子萌发技术,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基质对滇重楼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对滇重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8~20℃恒温条件最适宜滇重楼种子萌发,在恒温条件下,处理55 d后种子开始萌发,处理130 d后沙与基质处理种子萌发率分别为91%和95%;变温(室温)条件下,种子所需萌发时间较长,处理120 d左右种子才开始萌发,管理成本增加,与恒温条件处理相比萌发率较低,190d试验结束时,沙与基质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80%。可见,恒温处理缩短萌发时间,对重楼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3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Poljak.)Poljak.、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Krasch.)Poljak.和西北绢蒿Seriphidiumnitrosum(Web.ex Stechm.)Poljak.)的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天然种衣形态、种子吸水曲线及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千粒重均较小,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的千粒重分别为0.331,0.455和0.313 g;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伊犁绢蒿和西北绢蒿的种子前期萌发快,后期慢;新疆绢蒿种子前期萌发平缓,后期快。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分别为2,5和3 d,萌发持续时间分别为14,21和16 d。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为87.01%和88.69%,新疆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低,分别为59.83%和61.44%,西北绢蒿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介于二者之间。说明伊犁绢蒿有效利用生境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西北绢蒿次之,新疆绢蒿最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