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46份芦笋种质进行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至第三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9.87%、15.38%、11.92%;二级分枝长度、主茎粗、二级分枝数、二级分枝粗、一级分枝粗、鳞片宽、笋鳞片长度、笋粗、笋鲜重、第1分枝以下的鳞片数量、第1分枝高度是芦笋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也是芦笋选育种形态性状选择上关注的重点。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将46份芦笋种质分为两大类:Avalim、Pacific Endeavour、Pacific Peak、Backlim、Pacific Challenger 2、硕丰、JK107、Herkolim、Thielim、京绿芦1号、JK101、Precoce、Pacific 2000归为一类,其余33份种质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43份芦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收集43份芦笋种质,利用多重分析,研究了芦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农艺及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8.03%~53.90%,Simpson多样性指数Ds为0.279 1~0.850 2,该批芦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重分析显示芦笋总产量与优质笋产量、商品笋产量极显著极强正相关,与株高极显著极强正相关,与茎粗、生育指数、第二主茎株高、第一分枝高度和优质笋率极显著中等正相关;上述性状的改良有利于快速提升芦笋品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9.121%,主成分综合评价将43份种质分为4个群集,聚类分析将其也分为4个群集,第Ⅰ群集综合性状一般种质;第Ⅱ群集低产、株型矮小、晚出笋种质;第Ⅲ群集高产、株型高大、早出笋种质;第Ⅳ群集高产、株型高大、出笋特早种质。2种评价方法比较发现,获得的优良种质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家蚕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家蚕种质资源是改进养蚕业和丝绸业的物质基础。本文概括报道了我国近年家蚕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和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筛选引进国内优良地方小型猪品种资源,利用近交培育、选择育种方法,选育遗传性状稳定、体型偏小、生长适应性强的实验用小型猪品种,制定小型猪规范化养殖技术规程.本文对小型猪优良品种选育培育、生物学特征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为合理利用百合种质资源,采用引种栽培、大田调查的方法,对百合生育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引种的百合出苗期、现蕾期、花期和生长量变化均不相同,湖南省隆回县的龙牙百合出苗最早;衡山县的野生百合现蕾最早;卷丹花期可延续至8月中旬.百合生长有2种类型:一种是前期快速生长,现蕾后生长减慢,或趋于停止;另一种是开花前后一直缓慢生长.卷丹和百合种间差异较大,但百合种内、卷丹种内差异较小,且比较稳定,说明种质间的变异大于种质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9.
10.
我国野生大豆(G.soja)种质资源及其种质创新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是野生大豆的主要分布国家,分布十分广泛,其范围在北续约24~53°N,东经97°29’~134°E。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和抗逆性强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目前国家基因库搜集保存6500余份野生大豆种质,形态类型繁多,有许多稀有类型,如棕色、绿色皮,无泥膜,绿子叶等。野生与栽培大豆杂交进行种质导入的研究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是创造大豆新种质的有效途径,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野生大豆为栽培大豆提供有用性状或基因源;(2)提供野生种遗传种质,拓宽了大豆遗传背景;(3)野生和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基因重组,创造新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对比选择适合芦笋的热烫介质并优化热烫工艺.[方法]以新鲜绿芦笋为原料,对水、油、水油3种常见的热烫介质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最佳热烫介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以芦笋的抗氧化活性、干物质溶出率及感官性状为指标,通过k(34)正交设计优化芦笋热烫的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水油为芦笋的最佳热烫介质,且芦笋热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油比12∶1 ml/ml,料液比1∶3 g/ml,在100℃下烫制2min.在此条件下,芦笋的抗氧化活性最高,色泽最好,且食用品质达到最佳水平,干物质溶出率为1.28%.[结论]以水油为热烫介质的芦笋适宜于加工各种菜肴,且研究可为指导人们合理烹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芦笋采收期间,发茎数和产量在4月21日左右和5月中旬有二个高峰,采收后期的产量和发茎数下降,次品率较高;空心笋主要在4月份发生;白芦笋的空心率高于绿芦笋。产量、茎数及地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空心率与地温显著负相关。维生素 C 含量以开始采收时最低,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在4月26日最高,白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采收后期较高,在整个采收期间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始终高于白芦笋。粗纤维含量以4月份最低,以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芦笋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进行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探索高频率获得雄核发育个体的技术途径,为芦笋全雄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服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是小孢子适宜培养的最佳时期;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小孢子进行变温预处理,其膨大率比对照高出6倍多,最高达到22.5%;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加0.5 mg/L6-BA、1.0 mg/L NAA、0.2 mg/L2,4-D、400 mg/L Glu和6%的蔗糖。 相似文献
17.
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石刁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石刁柏萌芽种子48h,获得了较好的诱变结果。最后得到了四倍体。其诱变率为36.8%。对四倍体石刁柏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数的鉴定,其染色体数是n=20,2n=40,井初步分析了四倍体嫩茎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16种氨基酸及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含量均比二倍体高。 相似文献
18.
芦笋性染色体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去壁低渗法,对芦笋的茎尖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笋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雄株为XY,其核型公式为2n=2x=20=13m(2SAT)+7sm(SAT);雌株为XX,其核型公式2n=2x=20=12m(2SAT)+8sm;核型类型为2B型,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对芦笋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存在1对不能完全配对的二价体,并且染色体在由前Ⅰ期向中Ⅰ期转变过程中,可以看到1对提前分离的染色体。确定了芦笋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异型XY型性别决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以意大利引进Precoce芦笋后代中获得的耐低温、早熟、高产、健壮、抗性强的优质雌性单株A001为试验材料,研究影响其无菌系建立、继代增殖及生根的关键因子,以期为该优质芦笋变异种质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应用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用75%的乙醇处理30s后,茎尖和茎段分别于2% NaClO溶液中处理8,12min,灭菌率达70%以上;(2) MS+NAA 0.3mg/L+BA 0.2mg/L+KT 0.2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增殖系数达4.4;(3)1/2 MS+NAA 0.3mg/L+KT 0.4mg/L+嘧啶醇1.0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72.0%。通过嘧啶醇单因子变化试验发现,添加嘧啶醇具有促进芦笋生根的作用;培养基中NAA、BA质量浓度高易引起芦笋玻璃化,加入KT、嘧啶醇后有较好的减轻玻璃化的作用;NAA质量浓度达到0.5mg/L时,对芦笋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