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个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鲜食糯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5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鲜食糯玉米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种植密度为48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787.7 kg/ha;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种植密度为60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0473.0 kg/ha;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214.4 kg/ha。【结论】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48000~54000、54000~60000和54000~60000株/ha。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4.
5.
铁岭地区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3种不同类型玉米(Zea mays L.)杂交种的产量,从而确定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试验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小区行长8.0 m8,行区,行宽0.6 m3,次重复。A因素品种为主区,A1:连玉16(平展型品种)、A2:丹玉39(过渡性品种)、A3:郑单958(紧凑型品种)。B因素密度为副区,B1:3.298 4万株/hm2、每行种植16棵,B2:3.898 0万株/hm2、每行种植19棵,B3:4.797 7万株/hm2、每行种植24棵,B4:5.697 2万株/hm2、每行种植28棵,B5:6.746 7万株/hm2、每行种植33棵,B6:7.496 3万株/hm2、每行种植37棵。试验测产收中间4行3,次重复全部收回,统一脱粒。[结果]产量在品种间、密度间和年份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品种×密度互作亦达到显著水平,而品种×年份互作和密度×年份互作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中高密度下的产量水平较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结论]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在铁岭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连玉16为4.797 7万株/hm2左右,丹玉39和郑单958均为5.697 2万~6.746 7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7.
8.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在桂西南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7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品种,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穗部性状影响不同,正大999的穗粗、穗行数和玉美头105的穗长、穗粗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其它穗部性状受密度的影响较小。正大999在种植密度为6.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8125.00kg/hm~2;正大619在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时产量较高,达8305.00kg/hm~2;玉美头105在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7435.00kg/hm~2。【结论】综合产量及成本因素,平展型大穗品种正大999、中穗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60万株/hm~2、5.40万株/hm~2和5.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种不同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观察记录其农艺性状并测定产量。[结果]3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均以单行双株种植模式最佳;平展型品种正大999单行单株种植的产量最高,单行双株种植的产量次之;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单行双株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结论]平展型玉米品种适合于单行单株或单行双株种植;半紧凑型品种和肾凑型品种适合于单行双株种植。结合生产实际考虑,建议在轻简栽培中,玉米采用单行双株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对夏玉米(郑单958、先玉335、东单335和东单80)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和光合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株中穗型品种郑单958在高密度处理时各项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性能指标较优;大株大穗型品种东单80在低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中株中穗型品种东单335和大株中穗型品种先玉335在中高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产量的下降.不同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ZHOU Ling-zhi 《广西农业科学》2012,43(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鲜食糯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5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鲜食糯玉米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种植密度为48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787.7 kg/ha;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种植密度为60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0473.0 kg/ha;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214.4 kg/ha.[结论]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48000~54000、54000~60000和54000~60000株/ha.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籽粒充实期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长城799和农大364)为试验材料,于授粉后不同时间取果穗中部籽粒,测定胚乳细胞数、单粒质量、淀粉含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活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研究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和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关系。【结果】在灌浆中后期,先玉335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ADPG、UDPG、SSS和GBSS)活性均高于其他3个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籽粒胚乳细胞数、淀粉含量、单粒质量均显著高于长城799和农大364。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数与单粒质量、淀粉含量和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均呈正相关。【结论】库容量和库活性是制约玉米籽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保证籽粒充实期间较高的胚乳细胞增殖速率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玉米密植高产群体结构建立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与‘浚单20’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67 500和97 500株/hm~2 2个密度处理,分析3种不同冠层叶片的下垂系数:冠层(a_1),冠层中部(叶长60 cm,a_2),冠层底部与上部(叶长≤60 cm,a_3)。结果表明:叶片下垂距离与叶长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下垂系数a_1、a_2与穗三叶茎叶夹角,a_1、a_2和a_3与穗位以上叶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下垂系数与千粒重和秃尖长呈显著负相关。‘先玉335’在2个密度间的a_2相差0.13、其他下垂系数相差均0.04;2个品种的a_3值均a_1与a_2,说明叶长60 cm的叶片较易下垂,叶片相对平展;且3种叶片下垂线性回归关系中,R~2值(决定系数)均随密度增加相应降低,同一密度下‘先玉335’叶片R~2值较‘浚单20’小,说明‘浚单20’叶片形态特征保持能力较‘先玉335’强、下垂关系较稳定,可在密植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产量。因此,玉米叶片下垂系数能够反映冠层叶片形态结构特征,耐密品种能够通过调节冠层叶片下垂特征以缓解增密对群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以目前普遍采用的青贮型玉米科多8号和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为材料,设置4.8万株/hm2、5.85万株/hm2、6.9万株/hm2、7.95万株/hm2和9.0万株/hm2等5个密度进行生育期、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含水量等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饲用玉米收获期的植株含水量均在60%以上。不同类型品种比较,科多8号生育期较短,单株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前,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较慢;陕单310的生育期较长,单株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吐丝以后,后期植株含水量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