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100-105
为筛选适合食药用杂交桑品种,测定了5个杂交桑品种的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 DNJ)、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桑叶的药用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桑桑叶DNJ、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5个杂交桑品种药用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丰驰、秦桑、浙桑3号、浙桑1号、鲁桑1号。  相似文献   

2.
以采果后的果桑桑叶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桑叶含水率、处理温度以及厌氧/好氧交替次数对桑红茶GABA富集处理的效果;研究了加工过程中加入摇青处理后对桑红茶GABA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考察了桑叶中GABA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最适宜的采收时间。结果表明,以7—9月份采收的桑叶为原料,萎凋至含水率约65%,然后在30℃条件下厌氧/好氧交替处理2次,且每次厌氧前加1次轻摇青处理为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简称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实验探索出了适合桑叶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利用AlCl3有效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地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同时,对目前生产上主要栽种的23个桑树品种的GAB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显示含量较高的桑树品种为火桑,其新鲜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1.224 mg/g,为GABA的进一步研究和桑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试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15份桑叶中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中的多糖和γ-氨基丁酸在临床上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为了研究不同桑叶品种的物质含量差异及应用价值,本研究提取并测定了凤尾桑、浙农桑、湖桑199等15个桑品种中的多糖和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表明,黄桑中多糖含量最高,为10. 19%;湖桑199中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为3. 66mg·g-1。本研究有望为深入发掘不同桑树品种在生物医药、人工饲料、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桑叶尤其是桑嫩芽中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为开发利用桑叶GABA,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桑叶GABA。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探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和微波功率对桑叶GABA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桑叶GABA的提取影响较大,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的最佳技术参数为料液比1∶34、微波功率为144 W、超声波功率为50 W、提取时间为165 s,在此工艺条件下GABA提取量为5.83 mg/g。可见,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桑叶GABA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厌氧处理对桑叶GAB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厌氧处理对桑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为桑叶中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CO2厌氧和真空厌氧处理桑叶鲜叶,经杀青、烘干和粉碎后,利用丙酮和Al Cl3去除桑叶色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结果]未厌氧处理的桑叶中GABA含量为0.915 mg/g;而CO2厌氧处理4 h,GABA含量达到最高值1.214 mg/g;真空厌氧处理8 h,GABA含量达到最高值1.453 mg/g。[结论]一定时间的CO2厌氧或真空厌氧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桑叶中GABA含量,真空厌氧处理可得到更高GABA含量的桑叶。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促进桑叶产品的开发,以安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4个桑树栽培品种的桑叶为原材料,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结果表明,安康地区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旬阳青皮荆桑中的含量最高为0.381 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大坪2号变异、恒2号、安选1号、流水青桑、当地胡桑、沈2号、大坪桐桑、箔篮桑、前进桑含量较高;而光明桑、荆桑12号等品种含量较低。旬阳青皮荆桑DNJ含量最高,可以作为DNJ提取的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备桑叶红茶,分析不同萎凋工艺对桑叶红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与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过程中结合浸泡和做青工艺,能增加桑叶红茶的GABA含量。同时,做青能明显改善桑叶红茶的香气、汤色等感官品质。日光萎凋、冷冻萎凋也能增加桑叶红茶的GABA含量。冷冻萎凋结合浸泡与做组的GABA含量是自然萎凋产品的3.30倍。自然萎凋结合浸泡与做青组的GABA含量是自然萎凋产品的1.87倍,且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择适合山东地区的药用及保健功能桑树品种,选取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桑品种17个,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结果表明:桑属不同种间1-DNJ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白桑最高;不同桑品种间的1-DNJ含量差别显著,晋选6号和秋雨分别是鲁桑和白桑中含量最高的品种,达0.2777%和0.3281%,适合直接作为桑叶1-DNJ开发的专用桑品种或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海南桑叶种质资源的品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桑叶中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台湾长果桑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97%;绿原酸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0.429%;芦丁含量最高的为一串红,为0.284%;桂桑6号异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253%,农桑14号紫云英苷的含量最高,为0.087%;桂桑6号槲皮素的含量最高,为0.008 2%。经分析评价,筛选出台湾长果桑、油桑、桂桑优12黄酮成分含量较高的桑叶资源,可根据需要选择栽种品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7920桑(2x)×红沧桑(4x)杂交,从1356株F1苗木中获得3株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系分别定名为嘉陵31号、嘉陵32号和嘉陵33号.以二倍体品种湖桑32号为对照,对这3个新桑品系进行了先合生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嘉陵31号、嘉陵32号、嘉陵33号品系的光合速率比湖桑32号的光合速率(23.65 μmol/(m2·s))分别高8.09%,8.07%,12.09%.同时,3个新品系的叶绿素含量也比湖桑32号的叶绿素含量(2.37 mg/g)分别高16.46%,16.46%,24.89%,经方差分析知;3个新桑品系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极显著高于二倍体对照湖桑32号,其中嘉陵33号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厚度也比二倍体对照湖桑32号厚52%,可以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点品系.并经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桑树光舍速率与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4**.研究初步阐明了三倍体品种高产的生理基础,为桑树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药用价值较高的桑树原料,以我国北方地区的3个耐寒桑品种国桑21号、冀桑2号和桲椤为试材,采用氯甲酸芴甲酯(FMOC-Cl)柱前衍生RP-HPLC荧光检测法,对桑树不同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叶位桑叶和叶片不同部位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DNJ含量在不同部位、不同叶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叶位桑叶的DNJ含量均随叶位(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桲椤的DNJ含量显著高于国桑21号和冀桑2号;桲椤和冀桑2号桑枝皮层的DNJ含量均明显高于桑叶,其中桲椤皮层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冀桑2号,桑枝不同部位的皮层中DNJ含量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冀桑2号桑叶不同部位的DNJ含量顺序为叶片叶柄全叶叶脉,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叶片和叶脉的上半部DNJ含量高于下半部。河北省传统抗寒桑树品种桲椤桑的DNJ综合含量较高,其中皮层含量远高于桑叶。桑树中DNJ含量与品种、叶位和采摘部位等密切相关,DNJ的合成可能与叶片的生长有关,DNJ合成后通过叶脉和叶柄进而运输到桑树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13.
对浙农桑等15个桑品种的桑叶多酚和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农桑的桑叶多酚含量最高,为4. 256 mg·g-1,凤尾桑的桑叶黄酮含量最高,为32. 200 mg·g-1;相关系数矩阵分析显示桑叶多酚与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 168,显著性水平为0. 548,表明二者含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研究为开发桑叶多酚和黄酮的应用,提高桑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提了一定的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桑树多元化发展对药食专用品种的需求,采用了分光光度法对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贵阳桑园基地的60个桑品种桑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叶总黄酮含量分布在14.765~52.269 mg/g之间,平均含量为27.078 mg/g,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29%。其中道真桑、特优2号、川-16总黄酮含量高,生长优势明显,因而具有较高的药食用途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厌氧时间对桑叶茶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生产高GABA含量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为生产优质桑叶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桑12号新鲜柔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按绿茶型(S1)和红茶型(S2)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在杀青和揉捻后设置不同的厌氧时间(2、4和8 h)处理,以厌氧0 h为对照,分析不同厌氧时间处理对桑叶茶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厌氧处理后制得的桑叶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S1中以厌氧处理8 h感官品质最优,外形匀整、色泽绿尚亮、净度尚好,香气甜香带有豆香,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尚匀整;S2中以厌氧处理2 h的审评得分最高,外形尚匀整、净度尚好、褐尚亮,香气豆香带花香,滋味浓醇,汤色黄且明亮,叶底柔嫩欠匀整。厌氧能有效提高桑叶茶中的GABA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S1中GABA含量达2.70 mg/g,S2中GABA含量达6.55 mg/g;S1中黄酮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时为86.04 mg/g,S2中黄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下同),至8 h时为23.14 mg/g。厌氧处理后,S1和S2桑叶茶中色氨酸含量显著提升,至8 h时,分别为4.53和5.07 mg/g。厌氧对S1和S2桑叶茶中5-羟色胺的影响表现不同,S1中5-羟色胺含量在厌氧初期(0~2 h)显著降低,但随着厌氧时间延长逐渐回升且差异逐渐消失;S2中5-羟色胺含量显著提高,厌氧处理8 h后含量为100 ng/g。【结论】高GABA含量桑叶茶类产品开发以鲜叶摊放1.5 h、揉捻30 min、真空厌氧处理8 h、干燥温度80℃的红茶型加工工艺为优,所制得的桑叶茶香气呈甜香带花香,滋味醇和,汤色橙黄明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延寿县主栽桑树品种龙桑一号、桲椤桑、铁耙桑等3个桑树品种桑叶的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龙桑一号桑叶在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干物质等有效物质和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除极个别指标外,均超过桲椤桑和铁耙桑桑叶。因此,龙桑一号桑应用于饲料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桑种桑叶的总黄酮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桑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3.92±0.48)mg/g、(61.17±0.48)mg/g,极显著的高于其它桑种;白桑(Morus alba Linn.)桑叶总黄酮含量为(35.67±0.40)mg/g,极显著的低于其它桑种.[结论]不同桑种桑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长穗桑、华桑等野生种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药食两用的桑品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在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强桑2号中DNJ含量最高,为0.368 mg/g,其次是大十、大白珍珠,分别为0.323、0.315 mg/g;黑珍珠桑、桂芒桑、红...  相似文献   

19.
桑树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植物。基于开发桑树药食功能的目的,选取安康9个栽培桑树品种,检测桑叶中硒、类黄酮、1-DNJ含量。结果表明:桑树的桑芽叶硒含量比桑片叶含量低,桑树芽(片)叶硒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树芽(片)叶富硒能力强;桑树芽叶类黄酮含量与片叶类黄酮含量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桑叶类黄酮含量比茶叶低;桑树的桑芽叶1-DNJ含量比桑片叶高,桑树芽(片)叶1-DNJ含量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桑叶的1-DNJ含量比茶叶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快速测定桑树(Morus alba L.)上桑叶和桑枝条皮层(以下简称桑枝皮)中的4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析各种色素含量在不同叶位和不同桑树品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含量,但不同叶位桑叶中的上述色素含量具有差异,总体上是成熟叶或老叶中的含量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叶绿素b在第7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54.06、117.66μg/g;叶绿素a在第11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为78.77μg/g;叶黄素在第5位衰老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50.66μg/g。不同桑树品种桑叶和桑枝皮中的色素总含量有差异,在10个供试品种中对于桑叶而言含量最高的是湖桑32(1 128.32μg/g);对于桑枝皮而言,沙二含量最高(190.21μg/g)。桑枝皮中色素平均总含量在100μg/g左右,约为桑叶的1/8。所以,从废弃的桑枝条皮层中或从桑枝皮加工废料中提取或回收脂溶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是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桑树资源特别是桑树枝条皮层中的色素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