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棉花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敏感指数累积函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试验资料,对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的求取方法、最高产量及其对应的阶段蒸发蒸腾量的选取和生育阶段的划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求解水分敏感指数时,可用试验条件下的实际最高产量及其对应的阶段蒸发蒸腾量去代替模型中的最大产量及其对应的蒸发蒸腾量;推求棉花水分敏感指数的时间阶段以生育期划分才能与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结合,从而反映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揭示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棉花产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双季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干旱处理的产量均低于CK,各生育阶段的双季稻产量均随着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严重,而蒸发蒸腾量反之。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干旱影响敏感程度排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早稻: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双季稻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干旱处理的产量均低于CK,各生育阶段的双季稻产量均随着土壤干旱的加剧而下降严重,而蒸发蒸腾量反之。双季超级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干旱影响敏感程度排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早稻:拔节孕穗期>有效分蘖期>抽穗开花期>无效分蘖期>乳熟期,晚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有效分蘖期>乳熟期>无效分蘖期。  相似文献   

4.
以东北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利用生育期内水稻蒸腾蒸发量及产量实测数据,建立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并对其进行求解与检验。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抽穗开花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乳熟期;敏感指数累计值随着返青后天数的增多逐渐增大,其中在返青后50~100 d增长速度最快;经检验,Jensen模型和敏感指数累积函数模型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2和0.950,说明其相关性均较高,因此适宜东北寒地区域。  相似文献   

5.
基于APSIM 模型的宁夏半干旱区苜蓿 灌溉模拟验证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夏4 个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对APSIM 模型进行了充分地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 APSIM 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各验证项模拟值和实测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在0.6~1.0 之间,D 值 在0.78~0.99 之间。在此基础上,利用APSIM 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情况下不同灌溉量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 干草产量尧蒸发蒸腾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认为灌溉是宁夏半干旱地区苜蓿增产的重要因素。200 mm 的灌溉 量是苜蓿干草产量由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苜蓿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分枝期和现蕾期最大灌水量 为50 mm,超过50 mm 会引起产量降低。蒸发蒸腾量(ET)与灌水量呈线性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达到0.826,P< 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量不成正比,当灌溉量增加到100 mm 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尧为54.2 kg/hm2窑 mm,随后逐渐降低。较大的灌溉量不利于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Jensen模型的红枣水分生产函数及敏感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红枣各生育期水分亏缺对产量的影响,明确红枣各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关键需水期。【方法】通过对红枣各生育期不同水分亏缺处理,分析红枣灌水量和耗水量、耗水量和产量的关系,分析各生育期内水分亏缺对产量的显著性影响。根据红枣产量和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关系,建立基于Jensen模型的水分生产函数,利用转换方程组解出相关参数。【结果】红枣水分敏感指数(萌芽展叶期0.089;开花坐果期0.324;果实膨大期0.392;成熟期0.068)。【结论】果实膨大期为影响产量的需水关键期,萌芽展叶期和成熟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省滇中地区生菜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作物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对微喷灌、不覆膜滴灌和覆膜滴灌的响应规律,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云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生菜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蒸发蒸腾量及日蒸发蒸腾强度而言,在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全生育期蒸发蒸腾量,2020年分别为82.1、60.2和52.0 mm;2021年分别为88.4、77.2和72.8 mm。生菜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覆膜滴灌模式下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微喷灌;在各生育阶段,不同年景生菜作物系数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不覆膜滴灌下的生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微喷灌。覆膜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模式下生菜水分利用效率,2020年分别为45.65、42.01和41.58 kg·m-3,2021年分别为50.33、45.86和36.82 kg·m-3。  相似文献   

8.
将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相结合,得到了用CWSI表示的作物水分生产 函数,进而推导出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和CWSI的作物产量估算模式。该估算模式利用了易于获取的红外遥感 数据,克服了水分生产函数中作物蒸发蒸腾量准确资料难于获取的限制,并且通过CWSI和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 耦合使该估产方法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经大田膜下滴灌棉花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基本 保持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9.
沈阳地区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与水分敏感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沈阳地区1999~2001年的试验资料,研究了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缺水对其产量的影响。并采用Jensen模型推求了冬小麦的水分敏感指标,分析了沈阳地区冬小麦水分敏感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初步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沈阳地区冬小麦的非充分灌溉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的各生育阶段设置不同的灌溉处理,分析了不同灌溉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产量和耗水水分生产率均与棉花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2)灌三水时产量最高,灌二水时耗水水分生产率最高,在可利用水资源量一定的情况下,要获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兼顾产量与水分生产率两者;(3)就棉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对应的1m土体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分别为1m土体田间持水量的74%、68%、65%、67%。  相似文献   

11.
在北疆地区开展非充分灌溉试验,分析北疆干旱荒漠地区主要人工草地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作物产量,确定了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分别采用Jensen模型、Stewart模型和Jensen模型得出了各生育阶段的敏感指数和敏感系数。检验结果表明,所确定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6.51%、9.24%和9.25%。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阿勒泰草原乃至新疆牧区有限的水土资源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棉花不同时期的化控量试验,对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调查记载,以及对不同化控量棉花的产量分析,掌握不同化控量下的棉花叶龄进程、各阶段的日生长量及产量的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棉花生育规律的不同时期的适宜化控量,为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脉冲技术-微型蒸渗仪和水量平衡原理,测定和计算了树体大小不均匀的苹果树蒸发蒸腾及其组成,利用冠层分析仪测定了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和计算的蒸发蒸腾量之间的偏差很小,最大偏差不超过10%.在夏季,蒸发蒸腾主要由果树蒸腾组成,而在春季和秋季,刚好相反.作物系数(Kc)和叶面积指数成线性关系,依据这一关系可以用普通的气象资料计算苹果树的蒸发蒸腾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宽垄沟灌下不同水氮处理冬小麦的产量、耗水特性和水氮生产函数,本研究设计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60%(W1)、70%(W2)和80%(W3)3种灌溉处理,120 kg/hm2(N1)、220 kg/hm2(N2)和320 kg/hm2(N3)3种施氮处理,共9组试验处理,运用耗水量-施氮量-产量构建水氮生产函数的Jensen模型与SSA-BP模型。结果表明,宽垄沟灌下冬小麦产量在N2W2处理最大,为8 121.75 kg/hm2;耗水量在N3W3处理最大,为444.61 mm;水分利用效率在N2W2处理最大,为2.07 kg/m3;氮肥偏生产力在N1W2处理最大,为64.03 kg/kg; Jensen模型下的水分敏感指数累积曲线表明,在整个生育阶段拔节-抽穗期的水分敏感指数最大;针对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引入麻雀搜索算法进行优化,构建SSA-BP模型下的水氮生产函数,通过多次训练对比发现,SSA-BP模型比原始BP模型迭代次数更少,误差更小;对水氮生产函数进行产...  相似文献   

15.
应用某日光温室青椒试验场的试验数据,以Jnesen模型为例,利用SPSS软件计算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青椒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3个生育阶段敏感指数分别为0.152、0.308、0.334。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5,应用F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证明Jensen模型计算结果合理,SPSS软件计算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沿海棉区棉株生育动态及其在害虫管理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组建沿海棉区棉花生育模型,确立各阶段所需生理时间,并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果枝、果实数作定量描述。模拟棉花在不同发育阶段时花蕾被害量与棉株补偿能力和产量与其调节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花蕾受害的敏感时区为77-88生理日(PD),组建了花蕾的受害时间与受害量和产量增减率的模拟模型,得出花蕾受害的临界时间和临界数量的两个方程。在此基础上组建以棉花生育状态为指标的动态防治阈值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全生育期(播种—收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选取手工栽插(HT)、抛秧(ST)、机插(MT)、直播(DS)4种种植方式和淹水灌溉(FI)、间歇灌溉(II)2种灌溉模式进行大田试验,对直播稻与移栽稻全生育期稻田水量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开展研究以期评价多元种植方式下双季稻的的需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水分管理产量大小关系均表现为:HT>ST>MT>DS;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移栽稻大于直播稻、II大于FI的趋势,不同灌溉模式下抛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HT、MT、DS分别降低了3.85%~8.86%、5.59%~9.55%、34.04%~45.76%。双季稻的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均为II小于FI。不论FI还是II,双季稻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以及耗水量均表现为直播稻高于移栽稻,且直播稻苗期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显著高于移栽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与其他处理差异较小。移栽稻各处理育秧期水量平衡各参数占全生育期比例均以HT处理最高,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1.82%~4.51%,早稻排水量均占全生育期的...  相似文献   

18.
灌溉频率对日光温室黄瓜水分利用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黄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灌溉频率对日光温室黄瓜灌溉水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溉频率有利于减少深层渗漏、土面蒸发,增加土壤储水量。栽培茬口不同,灌溉频率对植株蒸腾、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植株蒸腾、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冬春茬随灌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秋冬茬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辽宁灯塔市玉米生育期旱涝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环境评价中心(NOAA/CEAS)产量水分指数、百分位方法,作为玉米生育期旱涝评价模型。统计分析了辽宁灯塔市玉米生育各阶段旱涝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与各个生育阶段之间水分年际变化情况并不一致,全生育期的水分状况不能说明水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状况才是制约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探讨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需水特性与干旱灌溉水分生产效率,为芝麻高产栽培的合理灌溉和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8年在安徽、新疆等不同地域,选用6个芝麻主栽品种,开展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需水特性和灌溉水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盆栽芝麻的全生育期蒸腾需水量平均为283.59mm,品种间差异大,形成100kg芝麻籽粒蒸腾需水量为263.56mm(175.7t/666.7m2),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的蒸腾需水量分别为18.76mm、21.91mm、21.03mm、149.28mm、71.21mm和34.79mm,蒸腾模系数为5.89%、7.21%、6.85%、47.07%、23.93%和9.05%;盛花期最大,出苗期最小。池栽芝麻全生育期需水量531.36mm,其中株间蒸发量、蒸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6.1%和53.9%;株间蒸发量最大的时期为苗期;蒸腾量最大的时期为花期。芝麻苗期、花期和成熟期需水模系数平均为18.65%、66.79%和14.56%。合肥基地出苗期、临泉基地花期遇旱喷灌,水分生产效率高达0.61kg/m3和0.65kg/m3;新疆精河基地按需滴灌处理比传统滴灌方式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43.28%,节水19.61%,这对水资源匮乏的新疆干旱区来说意义重大。芝麻需水量与栽培条件、品种、气温(r=0.99)等密切相关。在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遇旱灌溉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