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引申义语义关联的建立机制及其影响——以人体名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深刻影响着词义的演变发展。通过分析人体名词的引申义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发展过程中起到替代、推导和建构等多种作用。在这些作用下,人体名词词义赖以扩展的[形貌][位置][功能]三种特征以不同的方式发生意义的扩展和递变,形成了8种常见的语义关联。这为进一步考察两种思维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范围、归纳人体名词词义演变模式奠定了基础。从更深层面来看,隐喻和转喻建立语义关联的事实在词义系统中作用重大,影响着词义扩展的套路、词义的倾向,实现了对词义系统的统摄。  相似文献   

2.
已经固定化的词义内容以及人们对词义的掌握共同形成了意义的“围城”,修辞就是“突围”的策略。修辞使词义超越现有的规定性,实现在动态中的超常规变体。修辞与词义发展具有“同构”与“互动”的关系。在言语活动中被重复使用、广泛接受的修辞词义变体可以进入词义发展演变的范畴,从而引发词义的修辞引申。  相似文献   

3.
修辞是语用词义生成的途径之一,两者有共同的思维、心理基础,词义通过修辞手法在语境中获得修辞变体,词义的修辞变体可以在原词义基础上发生临时变化而形成语用词义。修辞联想指以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作为引申理据的语用词义引申方式,包括比喻联想、借代联想、双关联想、反语联想、比拟联系和象征联想等。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英语词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缩小与扩大;词义的退化与演进;词义的弱化与加强以及词义功能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词产生新义的原因,并通过义素分析法和大量的实例论述了常用名词在经贸英语中语义变化的三大特征: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普通意义和专门意义之间联系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6.
词义自成系统,其组合形式也在使用和表达过程中形成了有别于常规形式的异常。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形象载体,其异常组合形式在特定语境中所产生的修辞效果,给语言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生命力。本文基于语境视角,从矛盾修饰、轭式搭配、移就修辞几方面对英语词义异常组合做一浅析,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领悟英语词义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词义的选择是翻译成文的关键 ,而词义取决于语境。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根据特定的上下文即语境来确定词义。一般来说 ,直接语境主要包括两方面 :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在英译汉时 ,二者制约着词义的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8.
怀远方言里的“相”可以兼做动词、副词、名词、助词和词缀。它最初是个动词,在“省视、察看”的动词义基础上发展出表示动作方式的副词义,演化出表示相貌、状貌的名词义;继而又在名词义基础上通过虚化,产生了用以摹状的助词义和表示价值评价的词缀义。促使以上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所指转移或虚化以及句法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词义的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本文以英汉人体词"eye"和"眼"为个案,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和转喻对二者多义性的阐释,旨在揭示词义延伸过程中英汉民族认知思维的异同,同时证明语言个性特点对词义延伸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词汇语义研究将词义扩展的原因更多地归咎于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词汇语义认知研究认为,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性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类的认知和体验之外。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思维,概念转喻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机制之一。概念转喻涉及的是“邻近”和“突显”原则,“邻近”常常引发词义的转移,“突显”则会引起词义的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1.
词义发现策略是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策略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对中国和泰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词义发现策略的总体情况进行对比研究。399名来自中泰两所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了这项研究。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词汇发现策略调查问卷”和词汇水平测试。研究发现:中泰非英语专业学生词义发现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在三类词义发现策略的使用上,中国学生在猜词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上高于泰国学生,而泰国学生在词典策略的使用上高于中国学生;中泰非英语专业学生词义发现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猜词策略和词典策略能够较好地预测英语词汇水平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12.
浅谈英译汉中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广大英语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将两种语言进行准确的合理的转化,作为语言单位中最基本的独立单位的词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译汉中,对英语词义的判断和对译词的推敲是一项自始至终、永无止境的艰苦的思维活动。本文将从英汉词义差异的角度,浅析在英译汉中如何准确辨析词义选择合适的对等词汇。  相似文献   

13.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研究英汉词汇和词义的演变及对应关系,不仅对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编写大学英语教材,在词汇编排、英语教学及词义注释等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生动最富于变化的部分,《广韵》《说文》等古籍中曾经存在的有些词义在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或不能单用或很少使用了,但在开封方言词义系统中却得以保留和继承。  相似文献   

15.
转喻作为主要认知机制之一,具有邻近性、凸显性和认知可及性等重要特征,为词义拓展提供理据和认知通道。词义通常由概念义、多面义和微型义组成,其中前者是词汇的固有义,后两者是词汇的语境特指义。在转喻机制作用下,词义拓展可呈现出以下几种方式:概念义转指多面义、概念义转指微型义以及概念义转指概念义。通过论述,进一步印证了转喻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更是意义拓展最基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语义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原型属性,处于有序的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具体的形式表现;语义成分分析法不仅是一种词义分析方法,更是一种对语言形式提供语义解释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促进了人类语言的发展。语言隐喻机制下产生了众多的新词汇,是新词语义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样,隐喻思维在促进越南语词汇学习及其词义掌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隐喻思维工作原理对越南语颜色、温度、味觉、身体器官、方位等词的词义发展隐喻进行了阐述,并以此归纳出培养学生隐喻思维和隐喻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互动活动,词义的翻译又是翻译之根本,且往往颇费心力。译准词义,必须明确概念,关键在于译者的知识、慎思和负责。本文以Of marriage and sidle life(《论结婚与独身》)的中译本为例,分析了一些错误,旨在与大享一道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汉语和日语中都使用着汉字。汉字的字型虽然起着决定词义的作用,但是汉字的读音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词义的作用。同一汉字若有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就造成这同一汉字的意义上的多歧性。本文用繁多的实例,通过日、汉对比的方法.详细分析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同一汉字不同读音造成意义上的差异”的各种类型,阐述了正确掌握汉字读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英语词义、语音、词型等教学的研究,探讨提高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