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 在西班牙阿尔布弗拉湖及周围的水稻田中于1978年引进了小龙虾(ProcombarasClarkii)。因小龙虾适于生活在水层下的底泥中,所以这里有使它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阿尔布弗拉湖地区,为水稻栽培区,由于农民使用各种农药,造成对小龙虾种群的影响。因施用农药而引起小龙虾死亡的例子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施用钙镁肥对稻田综合种养的稻虾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稻虾综合种养专用肥研发和高效种养技术模式提供支撑。  方法  共设5个处理,常规施肥(FP)、添加不同用量钙镁肥处理(OPT1, OPT2, OPT3)和控释肥处理(OPT4),其中OPT1 ~ OPT3钙镁总用量参考普通稻田钙镁的用量,分别为50.4,45.0和54.9 kg hm?2。  结果  与FP相比,在常规施肥中添加适量钙镁肥不能显著提高稻虾产量,不同处理条件下,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分别为4176.11 ~ 4567.38 kg hm?2和1740 ~ 2055 kg hm?2。施用钙镁肥能显著提高稻米和小龙虾品质,其中OPT3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分别降低了71.43%,50.74%(P < 0.05),胶稠度和蛋白质分别显著增加了9.21%和11.6%(P < 0.05);同时,小龙虾镁、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1.63%、15.42%和8.57%(P < 0.05)。另外,施用钙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以OPT3最高,可达3.19 cmol kg?1,比FP提高29.15%。  结论  施用适量钙镁肥不能显著提高稻虾产量,但对稻虾的品质有显著影响,以OPT3效果最佳,其钙镁总用量为54.9 kg hm?2。  相似文献   

3.
小龙虾稻田养殖增产关键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有害物质的入侵会对小龙虾造成危害,所以在小龙虾稻田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才能有效实现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小龙虾套养黄鳝养殖技术,可充分利用池塘资源,改善养殖水质,降低小龙虾和黄鳝的发病率,有利于提高黄鳝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详细介绍了小龙虾套养黄鳝过程中的养殖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小龙虾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小龙虾壳基土壤改良剂对砷、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施用1%(w/w)小龙虾壳粉(CSP)、甲壳素(CT)、小龙虾壳炭(CSB)及甲壳素-小龙虾壳炭配施(CT-CSB,CT∶CSB为1∶1)对土壤养分、酶活性、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改良剂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模式下稻 -虾共作的氮磷平衡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虾共作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迅速,完善稻田养分管理对于协调养分平衡及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置有机肥施用(T1,养殖沟分次施有机肥+水稻施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施用(T2,养殖沟不施肥+水稻施缓/控释肥)和腐植酸肥施用(T3,养殖沟施菌剂+水稻施腐植酸肥)共3个处理,研究稻-虾共作系统的氮磷平衡以及系统效益。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呈现T1≈T2T3,而虾的产量呈现T3T2T1。从水质上看,T1能显著提高小龙虾的食物来源,其小龙虾的平均单重也分别是T2和T3的1.3和2.3倍;从经济效益看,T3利润最高,为46 098.5元/hm~2,比T1高19.7%。氮和磷平衡最佳的分别是T1和T3,但由于T3水稻产量太低而不利于粮食安全。综上,从"藏粮于地"的角度要优选缓/控释肥,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增加农户收益,分次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分别利于提高虾的单重和总产,但有机肥的施用也存在风险,需限制有机肥的单次用量以控制水体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淡水小龙虾高效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小龙虾的养殖对提升基础性水产养殖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从淡水小龙虾高效养殖的技术要点出发,对小龙虾养殖工作进行了技术优化措施的设计,以期提升淡水小龙虾的综合性养殖质量。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君山区广兴洲镇位于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夹角地带,依托四通八达的发达水系和平坦肥沃广阔的稻田资源优势,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绿色发展理念,大范围推广稻莲、稻虾综合养殖,使小龙虾特色产业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带动全镇农民致富的大产业。基于此,通过对广兴洲镇小龙虾特色产业实地调查,分析广兴洲镇小龙虾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结合广兴洲镇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盐城市沿海滩涂两茬养虾气候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取得对虾养殖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射阳县水产养殖公司的生产实践资料和响水县对虾养殖场的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对虾常规养殖与两茬养殖期间的气候条件,得在本地气候条件下,两茬养虾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亲虾越冬保种的温室气候条件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 ̄1991年的调研资料和1990 ̄1991年在响水县滩涂开发公司育苗一厂、二厂的试验观测资料,研究得出了适宜我市沿海滩涂亲虾越冬的温室气候条件及其调控模型,为亲虾越冬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在亲虾池中大量生长繁殖,蓝藻死亡后产生毒素毒害亲虾,亲虾摄食差导致体质弱,没有足够的能量进行完全蜕壳而僵死在旧壳中。  相似文献   

12.
结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气候特点和当前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试验,从苗种供应与运输、养殖的基础条件、市场及经济效益3方面分析偏寒冷地区开展小龙虾养殖的可行性,探讨了适宜偏寒冷地区的小龙虾池塘主养模式和稻虾养殖模式,总结小龙虾在偏寒冷地区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龙虾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由于龙虾的产业迅猛发展,将小龙虾养殖到稻田中,成为广大养殖户首选的方式。在稻田养殖龙虾的过程中,虽然农药对预防农作物的病虫害起到积极的功效,但也会对稻田中的小龙虾产生影响。就此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湖北省荆州市第二届荆楚味道福娃小龙虾节暨现代农业成果展在监利县新沟镇福娃集团总部开幕,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在开幕式上向监利县授予"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称号,认定监利县小龙虾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意味着曾以"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的监利,又添一"利"。监利县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全国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之一。该县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  相似文献   

15.
李新  熊光权  廖涛  鉏晓艳  耿胜荣  程薇 《核农学报》2016,(10):1941-1946
为探讨辐照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以小龙虾虾肉为试材,冷冻后经5、10、20k Gy剂量辐照处理,研究分析虾肉理化指标(色泽、质构特性、水解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性质(表面疏水性、蛋白质浓度、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冷冻虾肉辐照后色泽指标(L*、a*与b*)均降低,质构特性(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度与咀嚼度)随着辐照剂量增大而增加。辐照后虾肉中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均高于未辐照样品。当辐照剂量为5 k Gy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高值86.23%,虾肉蛋白表面疏水性最大,蛋白质浓度最高,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55 k Da以下。高剂量辐照对虾肉理化性质影响较大,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为小龙虾辐照后的品质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1年从日本引进国外麦类品种10252个,在我国黄淮海平原盐渍地上种植。经1992--1994年系统观察、分析和鉴定,初步选择出适合该类型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及大、小麦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从日本引进国外麦类品种10252个,在我国黄淮海平原盐渍地上种植。经1992-1994年系统观察、分析和鉴定,初步托运出适合该类型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及大、小麦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四翅滨藜是美国选育出的一种耐干旱、耐盐碱、耐严寒、耐贫瘠的速生准常绿优良饲料灌木品种,枝叶富硒,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用于退化牧场改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盐碱滩涂改造。我国于1993年引进栽培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2002年山西开始引进试种,生长良好。文章介绍了四翅滨藜的优良特性和嫩枝扦插育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长武王东沟试区林1991年起,先后引进苹果品种26个,建立了种质资源保存圃。通过多年对引进苹果品种适应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发展富士着色系;新红星及其它短枝型列;乔纳金及其短枝型;王林、陆奥、金矮生等,品种,逐渐改变了目前以秦冠为主的单一苹果品种,尤其乔纳金品系,是黄土高原气候凉爽地区更为适合的高档次品种。  相似文献   

20.
金娃娃萱草是1997年从美国引进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花卉,其植株矮、花期长、苍翠修长的叶片与芳香素雅的橙黄色花朵融为一体,群体观赏效果佳,在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可作盐碱地改良的先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