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晓波  孙秀娟 《南方农机》2023,(13):103-105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应加强文化产业及旅游经济之间的互动,深入挖掘其相互影响的作用,注重文化产业及旅游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此,课题组建议从以文化为内核发展旅游经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入手,以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完善。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路径,可实现高效率传播文化、高质量发展旅游业,既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又加强了文化的保护,同时还发展了旅游经济。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优势,可以助推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和谐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
邱艳萍 《湖南农机》2016,(11):86-87
在社会政治水平和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融合成为了必然.两者的融合发展有效地盘活了地方经济结构,改善了固有的旅游产业模式,拓宽了文化传播路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将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具新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角度着手,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与矿泉文化资源,进一步从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角度提出拓展型融合、渗入型融合、重装型融合的五大连池火山矿泉疗养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角度着手,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与矿泉文化资源,进一步从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角度提出拓展型融合、渗入型融合、重装型融合的五大连池火山矿泉疗养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斌鹏  焦婷 《南方农机》2023,(16):38-41
【目的】探明静宁县苹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现状以及所处困境,提出相关对策,推动静宁县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法】课题组采集静宁县2014—2020年苹果产业与旅游相关产业数据,通过分析苹果产业、旅游相关产业及其他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对零售、运输、餐饮以及住宿服务产业总体绩效的影响,在相对随机化的影响因素序列分析中寻找其关联点,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苹果产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水平。【结果】1)2014—2020年静宁县苹果产业与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平和一定阶段;2)与本地苹果产业融合发展或结合程度比较好的产业仅有两种,分别为交通运输业(0.850)和批发零售业(0.826);3)静宁县的苹果产业与第二产业关联程度一般,与住宿和餐饮业的关联程度最低(0.565)。【结论】静宁县的苹果产业与旅游业有一定的融合水平,但要全面提升农旅融合深度还存在一些困境,比如规划不足、特色不明显、专业人才缺失、宣传力度不够等。应该进一步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农业优势,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和农村旅游业高水准、深层次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魏子睿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2):96-99+1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指导。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整合地区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文旅,就是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来承载文化精神。梁家河村作为红色旅游村落,当地的乡村文旅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过去几十年的乡村文旅发展中,梁家河村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发展基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乡村文旅的过程中,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创新力、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结合自身前去延安市梁家河村实地调研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特色文旅建设、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建提升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梁家河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展不仅促进其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为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提供前提条件。下文就对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对产业融合的含义、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条件以及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14—2019年贵州省6个地州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效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上看,贵州省文旅融合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从空间上看,贵州省各地州市的文旅融合效率存在差异。(2)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创新能力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贵州省文旅融合现状,提出政策扶持,推动数字化转型;资源挖掘,凝聚文旅元素;区域联动,促进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农业多元化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从产业融合理念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清河村村庄现状和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农为本,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线,拓展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新业态”。围绕旅游六要素,积极培育旅游产品,构建清河村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积极融入汉阴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寻求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这对当下关中地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通过构建代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系统,收集2009—2018年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旅游、文化产业评价指标相关数据,借助融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湖南省各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度,根据融合协调度区间划分来确定各市的协调等级。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协调度较低,除长沙外大部分地级市(州)的融合协调等级在濒临失调和初级协调之间。  相似文献   

11.
罗霄 《湖南农机》2007,(9):115-117
云南和四川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云南在入境旅游方面目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两省入境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定量分析表明,四川更具有竞争力。本文对四川、云南两省的入境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解读,提出了四川加快入境旅游发展、加速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和培育旅游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卫  苏英 《湖南农机》2012,39(3):213+215
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业近来年的重头戏,各地都在深入挖掘或重新组合自身拥有的独特文化旅游资源.名人资源所具备的独特吸引力注定它将成为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开发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3.
李玲 《农业工程》2018,8(8):150-151
产业融合是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主要研究了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休闲农业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可为休闲农业旅游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蔡佳 《农业工程》2019,9(6):135-138
随着陕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长,作为代表产品茯茶得到了茶产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茯茶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将使茯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得以提升,并且能使陕西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得以提升,从而实现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形态进行研究,结合SWOT分析法,对茯茶产业园的区域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茯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实现了对茯茶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及发展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依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机理,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2014—2020年相应指标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做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14—2019年长三角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向好,其中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度从2014年的0.595 7上升至2019年的0.972 5,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安徽省两大产业耦合度出现较小的波动,最低值为2018年的0.868 9,最高则出现在2019年,值为0.987 3;浙江则不同于江皖两省,2014年就呈现出高度的产业耦合水平,并在研究期内一直保持高水平发展。因此,从产业耦合度的角度而言,浙江>安徽>江苏。同时,江苏和安徽从开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逐渐发展为休闲农业主导型,而浙江则两产业发展水平交替领先,且发展水平差值在三省当中最小,可见浙江的两大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显著。此外,通过耦合结果发现疫情对农旅融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正华  田运红 《湖南农机》2008,(1):35-36,41
旅游产业是依托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进行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发展;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提升效应,是区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后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崔仲万 《湖南农机》2008,(6):101-103,106
延边地区有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期工业主导的产业政策,遏制了延边旅游业的发展。延边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旅游的政治环境不明朗;旅游产业仍处起步阶段,竞争力较差,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资金筹措难,投入严重不足;是海外客源过于单一,稳定性受到威胁,旅游宣传滞后。发展延边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要从整个延边产业调整中,正确定位延边旅游业;加大旅游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扩大延边知名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延边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为延边旅游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段凯  艾宁宁 《农业工程》2020,10(10):120-123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商洛市农旅耦合度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农旅理论构建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2013—2018年商洛市农旅相关指标并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商洛市农旅耦合度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阶段,农旅耦合协调度也一直处于失调状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农旅产业融合度,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双向对接和共赢。   相似文献   

19.
樊忠涛  马骞 《农业工程》2019,9(12):139-141
以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经历的自发式阶段、自主式阶段以及开发式阶段的特征,分析了我国未来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茶产业是我国的一项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茶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山区乡村振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陕西省安康市富硒茶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规模、民营经济、品牌价值、科研开发及茶旅融合五个方面,对安康富硒茶产业目前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随后运用SWOT分析法从政策扶植、经济基础、社会背景和科技力量四个维度,全面分析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市场竞争条件和竞争环境。根据上述分析,本文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安康富硒茶产业科技化、品牌化、市场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