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国家发改委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法,估算1993~2009年间白沙县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测算抑制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预测2010~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碳排放和累计净碳汇贡献价值。结果表明:1993~2009年间森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为2.3177万t,抑制森林转化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11.1635万t。预测2010~2015年间白沙县森林碳贮量将增加39.7341万t,抵偿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累计产生碳排放27.4935万t,净碳汇贡献累计12.2406万t,折算净碳汇贡献价值为14689万元。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CF)变化是观测林业碳汇变动的重要指南,林业碳汇潜力分析是实现碳中和的决策基础。选取福建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采用2011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方法,在定量分析2013年及2018年福建省LUCF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林业碳汇的提升潜力及方向。结果表明,福建省2013年森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总量为8023.73万tCO_(2)-e,乔木林固碳占总固碳量的90.89%,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3598.37万tCO_(2)-e,占总排放量的83.64%。2018年相对2013年固碳量增长36.74%,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50%。  相似文献   

3.
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山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基础上,笔者依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估算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量碳储量、森林转化生物量碳、枯死木碳库的年度变化,通过主要参数、数据源、森林碳变化量等指标的分析得出,山西省林业碳汇量2012年比2010年有明显增加,呈正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森林经营在增强二氧化碳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本文阐述了《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我国的履约目标,并评估了 2005 年和 2010 年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领 域的固碳量。结果显示广东省 2005 年森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合计总量为 47.02×109 kg 二氧化碳当量,乔 木林固碳占总固碳量的 88.87%,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 11.47×109 kg 二氧化碳当量,采伐消耗温室气 体排放二氧化碳当量占总排放量的 76.12%。2010 年固碳量增长 11.68%,采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 19.85%。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广东省林业碳汇的提升潜力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区域层面的森林碳汇估算研究有利于为整体层面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评估森林碳汇对减少区域内碳排放的贡献。采用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法,对2000、2005和2010年贵州省森林碳汇进行估算,分别为1 538.0万t、2 244.7万t、2 431.4万t CO2当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占全省碳排放量的10.32%~14.47%。贵州省尚有161.70万hm2宜林地,如果能用于发展碳汇林业,每年可吸收CO2237.9万t,30年内将吸收CO2达7137.0万t。贵州省正处于碳排放增长阶段,相对于森林碳汇而言,本区域碳减排工作任重道远,森林碳汇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2010年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及生长量、消耗量为基础数据,按IPCC清单法测算了该区域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和年固碳量。结果表明:吉林西部森林植被生物量为3 015.91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5.65 t·hm^-2;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494.67万t,森林植被碳密度为27.58 t·hm^-2,森林植被年固碳量为26.89万t·a^-1。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对2000年和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的碳储量与碳汇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森林碳储量为22 875.88万t,2013年森林碳储量为24 928.66万t,2000—2013年大兴安岭森林碳汇量为2 052.78万t,年均增加碳汇157.91万t,年均增长率为0.69%,吸收CO2量为7 526.86万t;预测到2020年,大兴安岭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6 865.34万t,森林碳汇量1 936.68万t,年增长率1.11%,可吸收CO2量达7 101.16万t。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森林碳汇指森林等吸收并储存CO:的多少,或者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森林碳汇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有关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主要有蓄积量法、生物量法和基于蓄积量法、生物量法的生物清单法。对于生物量一碳储量转换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当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年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成果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采用平均生物量法,对竹林、灌木林生物量进行了估算。以估算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为基础,运用生物量-碳储量转换系数法,估算了当阳市的森林植被碳储量,并运用碳税法,评价了当阳市的森林碳汇价值。结果表明:当阳市森林固碳总量达113.17×104 t,相当于CO2当量414.95×104 t,森林固碳价值达13.58亿元。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枫 《辽宁林业科技》2012,(4):23-24,41
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不同树种(组)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抚顺市森林总碳储量3583.527Yt,碳密度49.49t/hm2,其中,针叶林碳储量1411.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阔叶林碳储量2096.41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58.5%,针阔混交林碳储量75.14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1%;幼、中龄林碳储量2172.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60.6%;近成过熟林碳储量1410.55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  相似文献   

11.
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是林业行业减排增汇项目的重要组成,因其多重效益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倡议和碳交易市场领域。文中基于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需求,从计量碳库的选择、基线情景的确定、额外性论证及碳储量计量等方面研究出适合我国的森林保护碳汇项目方法学,提出将木质林产品、地上生物量、枯死木及枯落物作为计量碳库并采用蓄积法、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及衰减函数法计算碳储量的新碳汇项目方法学,以期为我国森林保护碳汇项目开发及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省CO2排放与森林碳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区划标准和湖南省生态区位重要性分析,对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需求量进行了测算。全省共测算生态公益林616.70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1 293.29万hm2)的47.7%。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森林碳汇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和国际气候谈判,通过查阅资料,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CO2的温室效应、气候谈判的现状、实质以及主要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动态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碳汇作用的非持久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了不同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成果以及国际森林碳汇项目的动态.分析了森林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温室气体减排和造林、再造林等林业碳汇项目中应采取积极立场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云南省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等,按区域、流域对森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2016年森林碳储量为 100170.49 万t,相当于固定 367625.71 万t CO2,森林单位面积碳储存能力为51.55 t/hm^2,按照现行碳交易价格计算,云南省森林碳储量价值为 12866899.85 万元。按不同森林类型对区域、流域森林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区域森林碳储量排序为:滇西北地区>滇南地区>滇西南地区>滇中地区>滇东北地区;按流域碳储量排序为:金沙江流域>澜沧江流域>红河流域>南盘江流域>怒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按森林类型碳储量排序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按单位面积碳储量排序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研究显示,云南省森林碳储量巨大,碳汇交易前景广阔。提出下一步应开展不同年度的森林碳储量动态分析,开展碳汇研究,为森林生态系统补偿和碳排放交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Forest ecosystems play a major role in atmospheric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Comparable organic carbon stock estimates a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for all forest pools are needed for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and political purposes. Therefore, we developed a new carbon stock (CS) estimation procedure that combines forest inventory and soil and litter geodatabases at a regional scale (southern Belgium). This procedure can be implemented in other regions and countries on condition that available external carbon soil and litter data can be linked to forest inventory plots. The presented procedure includes a specific CS estimation method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forest pools and subpools (in brackets): living biomass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deadwood (dead trees and snags, coarse woody debris and stumps), litter, and soil. The total CS of the forest was estimated at 86 Tg (185 Mg ha?1). Soil up to 0.2 m depth, living biomass, litter, and deadwood CSs account, respectively, for 48, 47, 4, and 1 % of the total CS. The analysis of the CS variation within the pools across ecoregions and forest types revealed in particular that: (1) the living biomass CS of broadleaved forests exceeds that of coniferous forests, (2) the soil and litter CSs of coniferous forest exceed those of broadleaved forests, and (3) beech stands come at the top in carbon stocking capacity. Because our estimates differ sometime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we compared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stimates. We demonstrated that estimates may vary highly, from ?16 to +12 %, depending on the selected methods. Methodological choices are thus essential especially for estimating CO2 fluxes by the stock change approach. The sources of error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s were discussed extensively.  相似文献   

16.
Therecentresearchesshowthattheemissionsfrombiomassburninghaveshortandlong-termeffectsonatmosphere.Biomassburningistheburningoftheworldsvegetation,includingforests,savannas,andagriculturalland,forlandclearingandland-usechange.Forestfireisthemostimportantpart.Theimmediateeffectofburningistheproductionandreleaseintoatmosphereofgasesandparticulatesresultingfromthecombustionofbiomassmatter(Joel,etal,2000).TheinstantaneouscombustionproductsofvegetationburningincludeCO2,CO,CH4,nonmethanehydrocarbo…  相似文献   

17.
湖南主要森林类型碳汇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湖南省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汇编(1999—2003年),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湖南省几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碳贮量进行了推算,分析了不同林龄结构的碳密度以及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碳贮量,并对整个湖南省的森林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的总碳贮量为94.935 Tgc,碳汇总经济价值为70 723.26万元,固定CO2的经济效益达259 554.36万元。阔叶树的碳汇能力最强,其次是杉木和马尾松;湖南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碳贮量相差不大,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的基本规律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中龄林的碳贮量最多,过熟林碳贮量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